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张骞几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张骞几次出使西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743 更新时间:2024/1/15 13:35:58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张骞几次出使西域?

张骞只出使了两次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的出使队伍离开长安,经陇西向西进发,但不久就被匈奴俘虏。匈奴单于长期监禁张骞,并为之娶妻成家,希望他能投降。张骞始终没有屈服,时刻等待时机准备逃脱,并在11年后乘匈奴防备疏松,终于和随从人员逃出匈奴。张骞一行向西越过葱岭,经过几十天长途跋涉后抵达大宛(Farghana),即今天中亚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Fergana Valley)。随后大宛王派人护送张骞前去康居(Sogdiana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再由康居到达大月氏。然而大月氏已立新王,并越过阿姆河吞并了大夏故地,已然安居乐业,兼以距中国太远,不想再向匈奴复仇。

张骞在此住了一年多,不得已而东返。返途中为了避免匈奴的拦截,张骞未走原路而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进入柴达木盆地,绕道青海归国,但不幸又被匈奴捕获。所幸一年后,匈奴因单于去世而发生内乱,张骞才得以逃脱,终于在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经过千辛万苦回到长安,这才有了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令人感叹的一幕。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虽然没有达到与大月氏国结成联盟的政治目的,却了解了有关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等情况,为以后中原加强与西域的联系奠定了基础。不久,张骞就利用他对西域的了解参与卫青出击匈奴的战争,因知水草所处,为此次军事行动的胜利立下大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同时,西汉王朝也对匈奴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公元前127、121、119年所分别进行的三次战斗。公元前127年卫青大败匈奴,控制了河南之地(今河套以南地区);公元前121年,匈奴在霍去病的打击下产生分化,浑邪王降汉,河西走廊完全为汉朝控制;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又分道出击匈奴,匈奴大败远遁,退至漠北。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反击,西汉王朝在对匈奴的战争中掌握了主动,前往西域的道路也已基本畅通,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畅通以及西域诸国同西汉王朝的友好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出使西域

西汉王朝的反击战只是肃清了匈奴在漠南及河西走廊的势力,西域各国仍然被匈奴控制着,依然威胁着西汉王朝西北边境的安全。为了彻底铲除匈奴势力,实现开疆拓土的雄心大略,汉武帝在对匈奴展开第三次打击的同年再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设法联络乌孙等西域诸国,联合打击匈奴。这一次比较于第一次,出使队伍浩大,随员三百,牛羊万头,并携钱币、绢帛“数千巨万”。但张骞这次出使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当他们到达乌孙(伊犁河、楚河流域)时,正值乌孙因王位之争而政局不稳,国内贵族又惧怕匈奴,故西汉王朝欲同乌孙结盟攻打匈奴的政治目的再次落空。但在乌孙期间,张骞分别派遣副使到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新疆和田一带)、安息(Arsacid,伊朗高原古代国家名)、身毒(Sindu,印度)各国,广泛联络。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乌孙派使者到长安,见到汉朝人众富厚,回去报告后,汉朝在西域的威望大为提高。不久,张骞所派副使也纷纷回国,并带回许多所到国的使者。从此中西之间的交通正式开,西汉政府与西域及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的友好往来迅速发展,西行使者相望于途,西汉王朝多则一年之中会派遣十几个使团,少则五六个,规模大则数百人,少则百余人,所访之地遥远,出访一次所需时间从数年到八九年不等。东来的商胡贩客也是“日款于塞下”。

此后,中西之间的陆路交通继续向西延伸,一直到奄蔡(Aorsi,咸海与里海之间)、条支(Taoke,今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一带)等国。

标签: 张骞出使西域汉朝

更多文章

  • 张骞出使西域的西域指的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西域指的是哪里西域,中国汉朝时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唐朝时称碛西。最早指周朝诸地、先秦《国语》有“西方之书”,《诗经》有“西方之人”,《庄子·让王篇》载:“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日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日:‘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楚辞·离骚》有“朝

  • 王莽改制的背景:东汉王莽为什么要改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莽改制,汉朝

    王莽改制的背景:东汉王莽为什么要改制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和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膨胀,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各地起义不断。王莽登基后,意图通过改制来缓和社会矛盾,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巩固

  • 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王莽改制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莽改制,汉朝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王莽开

  • 王莽改制内容是什么?王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莽,改制,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内容是什么?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1、实行"王田""私属"制。王莽认识到土地和奴婢问题是主要社会问题,乃于公元9年依据《周礼》记载的井田制度,实

  • 克里米亚战争的意义:最早的野战医院应运而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克里米亚,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

    技术进步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大多数人已经将这场战争遗忘了,但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在19世纪的欧洲历史中,它与随后的巴黎条约是继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的第二大重要外交事件。克里米亚战争是近代科技战争的开端,是兵力兵器、军事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

  • 克里米亚战争的结局:俄国最后接受了最后通牒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克里米亚,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

    1854年,交战双方在奥地利的调停下开始进行停战谈判。俄国认为同盟国所提条件无法接受,和谈于1855年4月中断。1855年12月16日,埃斯特哈兹伯爵带着奥地利帝国的最后通牒到达圣彼得堡,要求俄国接受停战。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促使俄国决定停战的关键,俄国已经无力拒绝奥地利的最后通牒。1856年1月1

  • 克里米亚战争的终结:塞瓦斯托波尔被联军所攻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克里米亚,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

    塞瓦斯托波尔自开战以来从未被完全包围过,从北方和东方俄军可以自由进出。联军还是计划用大规模炮击来削弱要塞防御体系。到了2月,大批法国援军到达战场,法军增加到90000人。而英军只有11000情况良好的军人,另外23000人不是有伤就是生病。土耳其军队则有20000人和30门大炮。法军是攻击主力。此外

  •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意外事件:俄军援军遭遇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克里米亚,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

    到了24日,战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缅希科夫率领俄军援军出联军的东北方,他的意图是切断连接巴拉克拉瓦与塞瓦斯波托尔的沃龙佐夫大道并威胁巴拉克拉瓦。因此爆发了著名的巴拉克拉瓦战役(详见该词条),产生了著名的科林·坎贝尔的浅红色队列和卡迪根伯爵轻骑兵死亡冲锋。战后的第2天,俄军在霍姆山脊向英军第2师发动了

  •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联军登陆战:双方海军激烈交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克里米亚,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

    英法土三国军队在瓦纳相处的很融洽。但是健康问题却越来越让人担心。潮湿、小昆虫和血吸虫侵袭军营。英国后勤组织的缺陷非常明显:没有人知道邮局在哪里,野战医院在哪里,甚至他们的将军在哪里。1854年7月19日,法国军营中霍乱爆发。22日蔓延到英国军营。尽管所有帐篷被销毁,瘟疫仍然没有得到控制。1854年8

  • 克里米亚战争的焦灼:奥皇约瑟夫的停战调停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克里米亚,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

    4月5日,英国陆军在加拉波利登陆。随后联军的作战计划在这里诞生。由6万英法陆军在海军的配合下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6星期内拿下俄国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个目标很有限,目的是消灭俄国的黑海舰队,结束俄国在黑海的优势。这符合英国的愿望,对法国而言,开战本身就达到了目的。随着更多的部队到达,联军开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