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嘉之乱是什么 西晋王朝一手导致的亡国之祸

永嘉之乱是什么 西晋王朝一手导致的亡国之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520 更新时间:2024/1/15 18:06:06

永嘉之乱是什么?始于贾南风的“八王之乱”,京师洛阳成为诸侯王相互攻杀的战场,让西晋元气大伤、洛阳城受到重创。而随后的“永嘉之乱”,更使西晋王朝倾覆、洛阳城“苍生残灭,百不遗一”。

西晋的“八王之乱”,始自贾南风,却是晋武帝司马炎埋下的祸根。

司马炎统一天下后,大封皇族为王。曹魏时期,曹丕曹睿两代皇帝都不信任亲兄弟,不给曹植曹彰等人权力和军队,结果江山被司马氏轻易夺走。司马炎为了江山永固,不仅大举封王,而且让他们拥有军队和实权,掌握封国的人事、财政权。

这样的局面,一个强有力的皇帝才能控制得住,而司马炎偏偏选了个低能软弱的接班人。中央政权混乱,诸侯王强势,这样的格局,潜藏着巨大的危机。贾南风杀死太子,最终成为大危机的导火索。

与西汉的“七国之乱”不同,西晋的“八王之乱”是“心脏病”,战事主要围绕京师洛阳展开,诸侯王轻松进出京师,洛阳成为他们相互攻杀的战场。西晋元气大伤,随之而来的“永嘉之乱”,导致王朝倾覆,自曹丕重建以来繁华了90年的洛阳城,再次遭受灭顶之灾。

繁华京师成战场

如今的汉魏故城平坦而开阔,而西晋末年,巍峨宫殿之中,无数的阴谋在暗影中策划,血雨腥风随之而来。最大的阴谋,围绕太子司马遹展开。

司马遹[yù]曾是司马家族的希望。遗传是件很奇怪的事,司马遹是白痴皇帝司马衷的儿子,却自幼聪慧异常,深得他爷爷武帝的喜爱,常被带在身边。他五岁时的一天,皇宫突然失火,武帝登楼瞭望,小司马遹牵着衣角把他拉到暗处,武帝不解,问何以如此,他答道:“暮色仓猝,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此事令武帝大为称奇,多次称赞他颇有先祖司马懿之风,并说“此儿当兴我家”。武帝最终决定传位司马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日后让司马遹承继大业。

武帝死时,司马遹只有十二岁,正是受教育的关键时期,而他的父亲惠帝没有管教他的能力,贾南风忌恨他的名声,强令其母谢才人与他分开,纵容他尽情嬉戏玩乐。他最有名的故事,是在宫中开设市场,自己操刀卖肉,能“手揣斤两,轻重不差”。

公元299年,贾南风决定对太子下手。她假称惠帝生病,令太子入宫,却躲着不见他,派人“赐以酒枣,逼饮醉之”,然后拿出黄门侍郎潘岳写好的草书让他抄写,那草书写得跟画符一样,太子平时喜欢算卦巫术之类,醉意朦胧的就比葫芦画瓢,很多字写成半拉子,事后贾南风令人补齐。

醉中的太子完全不知道,那草书的内容足以置他于死地:“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指贾南风)又宜速自了;不了,吾当手了之……”

有了这份证据,贾南风就让惠帝召集公卿开会,宣布太子罪状,要将他处死。大臣张华等觉得事有蹊跷,极力辩白太子绝无反心,直到太阳西坠,朝堂仍在争论不休。贾南风担心发生变故,就上书要求免太子死罪,废为庶人,打入金墉城软禁。《晋书》详细记载了贾南风的阴谋,说她后来又捏造证据,将太子迁往许昌居住。

太子当然不堪如此被冤,写信给太子妃,陈说自己被逼喝醉,被逼抄写“反书”的经过。太子蒙冤被废的真相逐渐为人所知,西晋朝野“众情愤怨”。有人游说赵王司马伦,请他解救太子之难。司马伦本已同意,他的谋臣孙秀认为这样救了太子,未必有啥好处,不如撺掇贾后杀了太子,然后起兵废了她为太子报仇,如此“犹足以为功,乃可以得志”。

于是司马伦等散布谣言,说有人在谋划废贾后,迎太子。贾南风十分害怕,派宦官孙虑带着毒药去害太子,但太子已有提防,每顿饭都自己做着吃,孙虑无奈,趁太子如厕,用药杵砸死了他。

赵王司马伦见时机成熟,与齐王司马冏等合谋,率兵入宫,矫诏毒杀贾南风,将她的党羽亲信一网打尽。

赵王司马伦谋划已久,一朝功成,野心急剧膨胀,不久就废了惠帝,自己做起皇帝来。这一来,其他诸侯王大大不服,司马懿子孙开始自相残杀,并且愈演愈烈。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同时起兵,进攻洛阳,讨伐篡位的司马伦。双方在洛阳鏖战两个多月,死伤近十万人,最终司马伦兵败被杀,惠帝复位,齐王成为大司马,掌握了大权。

齐王没得意多久,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又联合前来洛阳夺权。洛阳城下再次展开激战,长沙王司马乂杀死齐王,成为洛阳的新主人。

第二年,河间王司马颙再与成都王司马颖联合攻打洛阳。司马颖的军队被斩杀六七万人,行将败退,洛阳城内却发生变故,东海王司马越与禁军密谋,活捉了长沙王司马乂,将其囚禁在金墉城。不久,成都王司马颖派人抓走长沙王,用火将其活活烤死。

就这样,司马懿的子孙们用最阴狠的招数自相残杀,最终,东海王司马越杀死成都王、河间王等,总揽大权。公元307年,司马越毒死惠帝,立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

东海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不过这位胜利者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经过残酷的内战,洛阳遭到巨大破坏,死亡军民达几十万人之多,西晋元气大伤。数年后,“永嘉之乱”爆发,西晋几乎没有了自保的能力,原本强大的王朝,已进入灭亡倒计时。

“永嘉之乱”洛阳繁华成梦

“八王之乱”,司马氏自己打得热闹,顾不上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期间,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等自己人把自己人砍得差不多了,抬头一看,北方已出现了一个匈奴人的“汉国”,气势汹汹地朝他们杀奔而来。

汉国的建立者叫刘渊,他自称是汉朝皇帝的外孙,曾到过洛阳,熟悉汉人典籍,晋惠帝时,封其为匈奴五部大都督。公元304年,中原内战正酣,刘渊乘机建立汉国,不久自称“汉王”,表明自己是刘汉正统的继承者。称王后,不但少数民族纷纷投奔他,很多不堪内战的汉人也归顺了他。

公元308年,刘渊自称皇帝,第二年即派他的儿子刘聪率军大举攻晋,目标直指洛阳。这个时候,晋军的战斗力还算强大,刘聪包围了洛阳,但对阵晋军却数次失利,不得不撤围而去。

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刘聪废掉太子,自己即位,旋即再派大军围攻洛阳。此时洛阳历经战火,“饥困日甚”,东海王司马越派使者四出,征天下之兵驰援京师,却没人响应。司马越留下部分军队守城,自己率4万甲士移驻许昌。公元311年六月,刘聪大将刘曜、王弥攻陷宣阳门,他们纵兵烧杀抢掠,挖掘陵墓,杀害洛阳官民三万多人,晋怀帝被俘获,押送汉国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刘曜等人认为天下未定,洛阳四面受敌,不便防守,遂纵火焚烧,雄伟壮观的洛阳转瞬化为一片废墟。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公元190年,董卓一把火,令东汉洛阳繁华成梦;过了121年,刘曜的一把火,又令魏晋洛阳繁华成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的这首小令,道出了封建王朝、一姓江山背景下,黎民苍生不得不承受的无边灾难。“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京师洛阳都是重灾区,“苍生残灭,百不遗一”。

如今行走在汉魏洛阳城,听不到一千多年前的惨叫和呻吟,那代洛阳人、中原人承受的苦难,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那无法忍受、没完没了的苦难,逼迫着他们离开家乡,结伴南迁,成为中原汉人南迁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次迁徙,在先民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他们一代代保有来自河洛的记忆,任时光流逝,永不磨灭。

1988年,修筑207国道时,在汉魏洛阳城东景阳岗上,发现两处丛葬墓地,墓葬共有近百座,均南北成行排列,井然有序。

这些墓葬大多未经后世扰乱,各部位骨骼甚少错乱现象,唯头骨错位较普遍,有的头骨偏离颈骨一段距离,头骨下连一二节颈骨,个别头骨甚至倒置。

所有死者都有一定数量的陪葬品,除全部随葬有铜钱外,还分别有漆器、小陶器、小铜镜、铜弩机等。

墓葬的墓砖上,残存有朱书铭文,共两处,都提到了一个词:“西人”。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段鹏琦先生研究,“西人”一词出现在东晋,是东晋名将桓温从荆楚带出来的一大批亲信和追随者。墓葬的时代,与桓温所处时代正好吻合,桓温曾率军收复洛阳,丛葬墓地的这些“西人”,极有可能是当时战死的“西人”。

西晋灭亡后,南迁的东晋曾多次组织北伐,目的是收复洛阳、修复(晋)五陵,但取得成功的,只有桓温。公元356年,即洛阳被刘曜烧毁后45年,桓温收复洛阳,他屯驻“故太极殿前”,不久又“徙居金墉城”,他“谒诸陵,有毁坏者皆修复之,各置陵令”。但当时的东晋,没有能力长期占领并重建洛阳,洛阳的复兴,仍需漫长的等待。

标签: 永嘉之乱西晋

更多文章

  •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张骞几次出使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张骞只出使了两次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的出使队伍离开长安,经陇西向西进发,但不久就被匈奴俘虏。匈奴单于长期监禁张骞,并为之娶妻成家,希望他能投降。张骞始终没有屈服,时刻等待时机准备逃脱,并在11年后乘匈奴防备疏松,

  • 张骞出使西域的西域指的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西域指的是哪里西域,中国汉朝时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唐朝时称碛西。最早指周朝诸地、先秦《国语》有“西方之书”,《诗经》有“西方之人”,《庄子·让王篇》载:“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日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日:‘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楚辞·离骚》有“朝

  • 王莽改制的背景:东汉王莽为什么要改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莽改制,汉朝

    王莽改制的背景:东汉王莽为什么要改制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和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膨胀,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各地起义不断。王莽登基后,意图通过改制来缓和社会矛盾,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巩固

  • 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王莽改制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莽改制,汉朝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王莽开

  • 王莽改制内容是什么?王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莽,改制,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内容是什么?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1、实行"王田""私属"制。王莽认识到土地和奴婢问题是主要社会问题,乃于公元9年依据《周礼》记载的井田制度,实

  • 克里米亚战争的意义:最早的野战医院应运而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克里米亚,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

    技术进步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大多数人已经将这场战争遗忘了,但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在19世纪的欧洲历史中,它与随后的巴黎条约是继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的第二大重要外交事件。克里米亚战争是近代科技战争的开端,是兵力兵器、军事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

  • 克里米亚战争的结局:俄国最后接受了最后通牒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克里米亚,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

    1854年,交战双方在奥地利的调停下开始进行停战谈判。俄国认为同盟国所提条件无法接受,和谈于1855年4月中断。1855年12月16日,埃斯特哈兹伯爵带着奥地利帝国的最后通牒到达圣彼得堡,要求俄国接受停战。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促使俄国决定停战的关键,俄国已经无力拒绝奥地利的最后通牒。1856年1月1

  • 克里米亚战争的终结:塞瓦斯托波尔被联军所攻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克里米亚,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

    塞瓦斯托波尔自开战以来从未被完全包围过,从北方和东方俄军可以自由进出。联军还是计划用大规模炮击来削弱要塞防御体系。到了2月,大批法国援军到达战场,法军增加到90000人。而英军只有11000情况良好的军人,另外23000人不是有伤就是生病。土耳其军队则有20000人和30门大炮。法军是攻击主力。此外

  •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意外事件:俄军援军遭遇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克里米亚,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

    到了24日,战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缅希科夫率领俄军援军出联军的东北方,他的意图是切断连接巴拉克拉瓦与塞瓦斯波托尔的沃龙佐夫大道并威胁巴拉克拉瓦。因此爆发了著名的巴拉克拉瓦战役(详见该词条),产生了著名的科林·坎贝尔的浅红色队列和卡迪根伯爵轻骑兵死亡冲锋。战后的第2天,俄军在霍姆山脊向英军第2师发动了

  •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联军登陆战:双方海军激烈交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克里米亚,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

    英法土三国军队在瓦纳相处的很融洽。但是健康问题却越来越让人担心。潮湿、小昆虫和血吸虫侵袭军营。英国后勤组织的缺陷非常明显:没有人知道邮局在哪里,野战医院在哪里,甚至他们的将军在哪里。1854年7月19日,法国军营中霍乱爆发。22日蔓延到英国军营。尽管所有帐篷被销毁,瘟疫仍然没有得到控制。1854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