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犹太战争简介:犹太人起义反抗罗马的残暴统治

犹太战争简介:犹太人起义反抗罗马的残暴统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11 更新时间:2023/12/23 0:58:10

公元前63年,罗马侵占巴勒斯坦,将其划为罗马直属行省管辖,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剥削宗教压迫,激起犹太人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公元66年,罗马总督弗洛鲁斯有意进行挑拨,以总督府所在地凯撤里亚犹太教堂附近的通路系希腊人地产为由,唆使希腊人阻挠犹太人进入教堂。他在接受犹太人贿赂后,又唆使希腊人在教堂附近侮辱犹太人。于是双方发生冲突。耶路撒及巴勒斯坦各地的犹太人奋起抗争。抗争者遭到残酷镇压,仅凯撒里亚的犹太人就有2万人被杀害。这样,新仇旧恨促使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举行武装起义。

犹太人起义的主力是城市贫民、中层市民和农民,狂热党徒杰罗特和短刀党徒西卡里领导了这次起义。起义军消灭了耶路撒冷城的罗马敌军和地方贵族,并占领该城。公元66年11月,罗马远征讨伐队和诸属国国的军队均被起义军彻底击败。于是,尼禄皇帝派大将韦帕芗统领大军6万人征讨犹太起义军。公元67年,罗马军队侵入加利利地区,遭到6.5万犹太起义军的顽强反抗,未获成功。公元69年,韦帕芗当上罗马帝国皇帝,遂命其子第度全力进攻。公元70年4月,罗马大军围攻耶路撒冷城。为保卫这座圣城,起义军民英勇战斗,作出巨大牺牲。第度竭尽全力始得破城,接着便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的起义者不计其数,被卖为奴者达7万之众。据说整个犹太战争中起义人民死难者达110万,耶路撒冷古城横遭蹂躏,圣殿被洗劫一空,七宝烛台等圣物被运往罗马。罗马曾为纪念这次胜利建立凯旋门。但是,起义军的反抗斗争仍未中断,即使在公元73年最后一座堡垒马萨达要塞陷落之后的数十年间,犹太人的起义仍不时发生。

由于罗马帝国推行高压政策,犹太人的反抗怒潮终于在131年汇成一次大规模起义。公元131年,哈德良皇帝禁止犹太教徒举行割礼和阅读犹太律法,要在耶路撒冷城建立罗马殖民地和罗马神庙,并把犹太人赶出圣城。犹太人面对国家被灭、圣城被占的严重危险,忍无可忍,终于在“晨星之子”西门的领导下揭竿而起。起义群众达20万之众,他们占领罗马殖民地,杀死殖民者,攻城陷镇,势头迅猛。哈德良皇帝派大批军队疯狂镇压,以毁灭性的军事行动征伐3年,毁灭城市50座、村庄近1000个,屠杀犹太人达58万。

犹太起义军占领耶路撤冷、迦利利、约托帕塔、斯卡隆、加沙等城市和要塞。他们四处袭击罗马驻军,焚烧债务帐册,打击贪官污吏。公元67年,罗马皇帝尼禄派韦帕芗率军6万人前往镇压,攻占迦利利、约托帕塔。公元68年,罗马发生帝位之争,韦帕芗按兵不动,起义军获得喘息。其间,起义军内部以约翰为首的“西卡里”派和以西蒙为首的“吉罗特”派发生内讧。公元69年,韦帕芗回罗马称帝,派其子蒂图斯率军7万围攻耶路撤冷。城内两派起义军2.4万人联合起来与居民全力守城。耶路撒冷有南、中、北三城相连,城墙坚固。蒂图斯率军修筑土墙接近城墙,从塔楼上城内投射矢石,用攻城锤撞击城墙。守城义军从塔楼上还击,通过地道进入敌阵,火烧敌攻城器械,战斗极为激烈。不久,城内粮食短缺。公元70年10月,罗马军攻入南城和中城,双方展开肉搏战。起义军一度迫使罗马军撤出城外。最后,罗马军架设云梯攻入北城,守军大部战死。耶路撒冷被夷为废墟,原有60万人只剩下7万人被卖为奴。西蒙被处死,约翰死于罗马狱中。但起义军的斗争一直持续到公元73年最后一个要塞马萨达陷落。

犹太战争给罗马统治者以沉重打击,迫使其改变对犹太人的统治方法,促进了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分离。

标签: 犹太战争犹太人罗马

更多文章

  • 伯罗奔尼撒战争背景:希腊两大城邦联盟相互对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雅典,

    军事比较双方的军事力量按其地理环境而各有优势。雅典领导的同盟主要由爱琴海中的岛屿和滨海城市组成,因此它们的强处在于海战。雅典作为最大的海上霸权,主要依靠它的海军和同盟。雅典的海军最主要的是它的三列桨战舰和爱琴海的地理。三列桨战舰是轻型战舰,实际上不能在深海中远航。假如天气变坏,它们必须立刻寻找避风港

  • 伯罗奔尼撒战争起因:雅典和斯巴达发生利益冲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雅典,

    提洛同盟是希波战争中由希腊的自由城市自愿成立的一个同盟。希波战争50年后,这个同盟已经退化,成为雅典保持和加强其在爱琴海的霸权的权力和强制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典逐浙把同盟变成了发展自己利益的海上帝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它动用了同盟国金库的资金,试图把其他同盟国都降至臣属地位,哪一个造反,就以武

  • 伯罗奔尼撒战争简介:雅典和斯巴达争夺希腊霸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雅典,

    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使得绝大多数周边城邦必须加入其中一方的阵营。战争第一阶段(公元前431-前421),雅典在伯里克利的领导之下,凭借强大的海军,采取陆地上防

  • 赫梯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两国之间维持了百年和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赫梯战争,埃及,上古,

    卡迭石之战此后的16年中,战争延绵不断,但规模都比较小。拉美西斯二世吸取卡迭什之战轻敌冒进的教训,改取稳进战略,一度回到奥伦特河,但赫梯采取固守城堡,力避会战的策略,双方均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双方无力再战。约于公元前1269年,由继承自己兄长穆瓦塔尔王位的赫梯国王哈吐什尔(约前12

  • 七年战争中的神奇一幕:俄国女皇病逝拯救普鲁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七年战争,腓特烈二世,普鲁士,

    那支被追猎的普鲁士之狐,在1759年到1760年冬天,在忙于提高和贬低币值,征调和训练人员,写作和出版诗集。4月年,萨尔特科夫自俄国领10万人重现进入战场,劳东在西里西亚有3万人,与亨利亲王的3.4万人对抗;道恩的主力部队在德累斯顿,而腓特烈与之对抗的只剩下4万人。法军有12.5万人,而斐迪南只有7

  • 七年战争中的海上争霸:英国逐渐称霸整个大西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七年战争,腓特烈二世,普鲁士,

    七年战争最重要的不是在欧洲大陆,因为在那里只不过造成了微不足道的变化。它的主要战场在大西洋、北美以及印度。大英帝国形成的第一步,是在17世纪把荷兰人的海上霸权转移到英国手上,第二步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乌特勒支条约》,它使英国垄断了大西洋两岸的三角贸易,急速的扩充了舰队。到1758年,英

  • 七年战争局势的变化:普鲁士军队遭遇巨大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七年战争,腓特烈二世,普鲁士,

    1758年4月11日,英国为一连串胜利所鼓舞,答应在10月间给腓特烈67万英镑的额外补助,并承诺不片面谈判。当时腓特烈已经无法再他的领地征收更大的税收了,他开始在萨克森征税,发行不足的货币,雇佣犹太银行家兑换外币。在1758年春季重新拉出了一支14万人的军队。4月,他再次带兵7万南下,目标直指维也纳

  • 七年战争中的奇景:腓特烈大帝率军大败欧洲联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七年战争,腓特烈二世,普鲁士,

    更多的坏消息传来,奥军收复西里西亚大部,一支由哈迪克中将率领的小分队突入柏林,而谣传法军和瑞典军都在向此地靠拢,一旦柏林失陷,他的家人,武器和弹药都将落入敌手,他急速的回援他的首都,途中他得到新的消息,称法军和瑞典军并没有移动的迹象,而哈迪克的奥军骑兵只有3400人,而当地的卫戍部队不知虚实,竟然不

  • 七年战争的开端:普鲁士要面对整个欧洲的敌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七年战争,腓特烈二世,普鲁士,

    腓特烈二世曾试图要萨克森选侯加入他的同盟,并慷慨的答应把哈布斯堡家族的属下的波西米亚划给他作为报偿,萨克森选侯奥古斯特三世对于这种邪恶的假慈悲嗤之以鼻,遂命令他的将领抵抗腓特烈二世的前进,而自己却退往华沙继续当他的波兰国王。萨克森的力量太小,不足以抵抗一支欧洲最精锐的部队;只好退守皮尔纳要塞里;腓特

  • 七年战争中的外交战: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联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七年战争,腓特烈二世,普鲁士,

    外交是这一计划的另外一面,她派遣密使,远赴各地,以激起对腓特烈的敌意,并为奥地利争取盟友。她注意到俄罗斯日渐壮大的力量,这力量是由彼得大帝缔造,而当时由伊丽萨白统帅;她已看出,腓特烈对这位女沙皇的恋情所做出的尖刻品论;她内心也乐意重新与英国结盟,但这个协议已受到英国片面承认西里西亚归普鲁士所有而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