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乌尔姆战役法军意图:直接攻占维也纳击退奥军

乌尔姆战役法军意图:直接攻占维也纳击退奥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344 更新时间:2023/12/5 3:37:05

为了一劳永逸地击败奥地利,拿破仑决心占领维也纳。通往奥地利首都的战略走廊一共有两条:一条是多瑙河谷,另一条是波河河谷。拿破仑在1796月1797年的战役中,曾成功地取道波河河谷进军维也纳。而180O年马伦哥之战击败梅拉斯也是在这条河谷之中进行的。为了防止他沿这条战略轴线再次胜利进军,奥地利最高当局集结了一支九万五千人的部队据守迪杰防线,由奥地利最优秀的军事将领,34岁的查理大公指挥。就政治意义而言,由于奥地利希望收复伦巴第,所以波河流域对于奥地利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地区。为了阻塞多瑙河谷这条战略通道,奥军在因河一线即奥地利与巴伐利亚边境还集结了另外一支六万人的部队,由涉世未深的费迪南大公指挥。费迪南大公年方二十四岁,不过其参谋长却是五十三岁的老将麦克。由于俄奥的联盟,这支部队在十月份还将得到十万俄军的增援,后者正通过波兰和摩拉维亚西进。

奥军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查理大公对付法国的意大利军团,该军团当时正据守着阿迪杰河防线,即维罗纳至阿迪杰河与波河会合处一线。同时,费迪南大公则经上多瑙河谷前进到其支流伊勒河一线,以期谋取巴伐利亚选帝侯二万五千可用之兵的支援。奥军在那里应能牵制法军的任进军直至俄国援兵到达,后者将使他们在数量上获得可观的优势以致足以入侵法国本土。

这是一个十分稳妥的计划,而拿破仑只有靠行动迅速和反应灵活才能挫败它。拿破仑的主要目标是在俄军到达之前进攻多瑙河谷里的费迪南大公;但同时又要设法牵制住波河河谷的查理大公,不让他增援多瑙河战线.1805年月23日,他决定实行五百英里强行军,把整个大军团十七万六千人从海峡沿岸转移到多瑙河这边来。同时还把已退休的四十七岁的马塞纳元帅也请了出来,要他指挥六万五千人的意大利军团,以在维罗纳战线对抗查理大公。

拿破仑思想敏捷,实施其计划不浪费一分钟。他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不仅是军事性的,也是政治性的。为了确保普鲁士在未来的战争中持中立立场,他于1805年8月24日派他的宫廷大总管迪罗克将军前往柏林,与普鲁士国就一项密约进行谈判。作为交换条件,他愿意将刚兼并的汉诺威割让给普鲁士。接着,他又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巴伐利亚、巴登和符腾堡三位选帝侯以及黑森-达姆斯塔特的伯爵,对他们威胁利诱,要求他们与之结盟,他们勉强接受了他的要求。这样,他就获得了利用他们的领土作战场的权利,而且还为自己的军队弄到了四万援军,不过,其中只有巴伐利亚的二万五千人尚有一定的战斗力。

处理完外交领域的事务的当天,拿破仑就要求贝尔蒂埃命令五个独立骑兵师(二万一千人)莱茵河平行开进,扼守该河从纽夫布里沙赫到斯特拉斯堡之间的渡口。这些师将构成大军团的前卫。次日,他派其妹夫缪拉亲王以“包尔蒙”上校的假名,对巴拉丁纳、巴伐利亚和黑森林作一次快速侦察,并就道路状况和河川的宽度提出报告。缪拉拟于1805年月13日回到斯特拉斯堡,届时,他将暂行代理大军团总指挥,皇帝到达后再统领骑兵军。

拿破仑的工程兵高级军官贝特朗将军也被派往上述地区,对那里的一切桥梁、渡口以及徒涉场作更详细的侦察,特别注意了解多瑙河、因河、莱希河和伊萨尔河河岸的性质。皇帝的另一名亲信参谋萨瓦里将军则被派往符腾堡境内作类似的侦察。拿破仑指示贝尔蒂埃准备一种标示奥军各个部队及其所处位置的卡片索引,以便皇帝能逐日查看奥军的战斗序列。贝尔蒂埃在拿破仑尚未进军校之前就已经是一位训练有索的参谋军官,但这项命令典型地表明皇帝对参谋工作的每个细节都是关注的。

1805年8月26日,拿破仑指示贝尔蒂埃向大军团下达进军令。最北面的那个军是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军,当时正占据着汉诺威,他奉命1805年9月2日出发,1805年9月9日到达格丁根;马尔蒙的第二军从布鲁日出发,定于9月15日到达美因茨。然后两军均进至巴拉丁纳的维尔茨堡。在那里,他们将与符雷德将军指挥的巴伐利亚部队会合。第三、四、五、六军8月27日出发,定于9月26日,到达斯特拉斯堡和曼海姆之间八十英里正面上莱茵河各渡口。奥热罗的第七军在布勒斯特,因此,其行程也最远。他奉命在纽夫布里沙赫渡过莱茵河,占领弗赖堡地区以便封锁黑森林的出口。

标签: 乌尔姆战役拿破仑奥地利

更多文章

  • 乌尔姆战役前的国际形势:法军需要双线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乌尔姆战役,拿破仑,奥地利,

    1805年8月9日,奥、英、俄三国为了防止法国主宰欧洲而结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当时正和他庞大的侵英舰队一起呆在布伦,其大军团已经作好了上船的准备,只等维尔纳夫和冈托姆的联合舰队扫清多佛尔海峡便渡海远征。不过,他已意识到在其后方正在

  • 乌尔姆战役背景:英国组织了第三次反法联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乌尔姆战役,拿破仑,奥地利,

    1796年的第一次意大利战争,拿破仑以迅速击败皮埃蒙特和奥地利联军拉开战幕,的确是进攻战略的一大杰作。当时,皮奥联军的力量比他强大,他便在内线采取行动,先在两个结盟的敌手之间打进一个楔子,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个击破。初战取胜之后,他便实施无情的追击,结果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尽管洛迪之战的胜利也许是

  • 乌尔姆战役简介:乌尔姆战役是哪一年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乌尔姆战役,拿破仑,奥地利,

    1805年10月,爆发乌尔门战役,即乌尔姆会战,又称第一次多瑙河战役。拿破仑将主要兵力使用于具有有决定意义的战线上,充分发挥机动作战的威力,采取速度加上迂回包围的战术,让奥军在意识到危险时就已经折兵损将。10月6—8日,贝尔纳多特军、马尔蒙军和巴伐利亚军强渡过多瑙河,重创奥军右翼金迈尔将军所部(2万

  • 特拉法尔加海战战前形势:拿破仑的目标初步达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特拉法尔加海战,拿破仑,纳尔逊,

    罗什福尔突围1805年1月11日,米西赛率领了5艘战列舰和4艘巡洋舰,从罗什福尔突围而出,向西印度群岛驶去。一个星期后,维尔纳夫率领11艘战列舰和9艘巡洋舰,开始驶出了土伦港。纳尔逊不考虑其它的可能性,而认为维尔纳夫一定是驶往马尔它或埃及。于是立即向东赶去,于1805年2月7日到达了埃及亚历山大港。

  • 特拉法尔加海战背景:反法联盟陆上战役全部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特拉法尔加海战,拿破仑,纳尔逊,

    特拉法尔加海战(法语:Bataille de Trafalgar,英语:Battle of Trafalgar)1793年1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将法王路易十六处死,英国以此为由驱逐法国驻英大使。2月法国对英宣战,英国则联合奥地利、普鲁士、那不勒斯和撒丁王国组成反法联盟,双方在陆地和海洋展开了一系列的激

  • 特拉法尔加海战简介: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破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特拉法尔加海战,拿破仑,纳尔逊,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最大胜利,英法此战中的指挥者正是一对历史上最著名的对手—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国海军中将纳尔逊(阿布基尔海战中提到的英军指挥官)和维尔纳夫。1805年10月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决战不可避免,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战术及训练皆胜一筹,法兰

  • 平王东迁的后果:平王东迁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平王东迁,周平王,周朝

    平王东迁的后果:平王东迁的影响有哪些?镐京陷落、幽王被杀后,原来被废的太子宜臼,在外祖父申侯及部分诸侯的支持下,终于登上了国王宝座。他就是周平王。当时镐京经历战火的洗劫,宫室残破,王畿荒芜,一时不易恢复,加上犬戎仍散居镐京附近,对周室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平王只好在晋、郑、卫、秦等诸侯拥卫下,将首都迁至

  • 平王东迁的过程简介:平王东迁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平王东迁,周朝,周平王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

  • 周平王东迁洛邑:一招不能再失败的错误决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平王,洛邑,东迁,,平王东迁

    公元前771年,在位十一年的周幽王终于在内外勾结、里应外合的情况下战败于骊山,并被犬戎所杀。他的死直接导致三个结果:第一,印证了他父亲生前的那个谣言;第二,他宠爱的美人褒姒也被犬戎虏走了,这个美人的结局如何,史上是不会有人再关注的,谁叫她是红颜祸水;第三,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 永乐大典的简介概述: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永乐大典,明朝,朱棣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