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59年08月12日:库勒斯道夫战役爆发

1759年08月12日:库勒斯道夫战役爆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64 更新时间:2024/2/29 4:11:50

库勒斯道夫战役(Battle of Kunersdorf),也有翻译成库涅斯多夫战役的,是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与俄国-奥地利联军在1759年8月12日爆发的一场战役。是腓特烈大帝输的最惨的一仗,4.8万的普鲁士军队第二天能集合起来的没超过3000人,腓特烈二世战后一度绝望的都想自杀。

战役损失

而俄军方面,兴奋的连假发都已然歪掉的萨尔特科夫则在将官们的簇拥下口述报告:“女皇陛下!请不要对我军的重大损失感到惊讶!普鲁士国是绝不会廉价出售胜利的。”萨尔特科夫的报告明晰准确,辅以准确完备的地图,这足以显示他是一位少有的对当地地形事件发生时间了如指掌的将军——而这一点恰是腓特烈永远无法做到的。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则在回信中高兴地写道:“腓特烈可能会为他在曹恩多夫和帕利茨遭遇的打击寻找到理由,但在库涅斯多夫的伟大一天会让他知道即令拥有巨大优势,他也无法击垮俄罗斯军队”然而,女皇在信件末尾却提到一点:“巨大的战役是不恰当而危险的……腓特烈很清楚地了解到我国军队不管取得等胜利,每年秋季都会退维斯瓦河……因为战斗变得血腥而艰难,回避会战应成为一项基本原则”。这无疑为日后的联军分歧埋下不祥的伏笔。

是役,普军出动53个步兵营计36900人,95个骑兵中队计13000人,重炮140门,(连同炮兵和工兵在内)共计50900人,损失19100人,火炮172门。俄奥联军出动86个步兵营(俄68奥18),71个骑兵中队(俄36奥35),火炮248门(俄200奥48),共计约59500人(俄约41000奥18523),损失约15500人(俄13477奥约2000)(数据来自Duffy,The Army of Frederick the Great)

普军诚可谓惨败,而俄奥联军也以巨大代价赢得了极为光辉的胜利。胜利不仅来自腓特烈的失误,更来自顽强的防御、密集的火力、机动的预备力量以及萨尔特科夫和劳东的精诚合作,奥军步炮被置于俄军指挥之下,而劳东如同俄军将领般对俄军骑兵如臂使指,用萨尔特科夫报告中的话来讲,“联军的团结与和谐”堪为世界范例。战后,萨尔特科夫被授元帅军衔。

在芬克的整顿之下,到8月13日为止,奥得河东岸的普军溃兵已有一万八千人被收容,这使得普军在这场灾难中的损失并不像12日当天看的那么显著。当日,腓特烈重返东岸,他在一处被哥萨克焚毁的农舍里安然入眠,这也令普军的军心略微稳定下来。8月14日,腓特烈将残军带回奥得河西岸,彻底结束了这场冒险的征程。

战役后续

库涅斯多夫战后,俄奥双方战略分歧再次拉大。奥方要求俄军进攻西里西亚;俄方则企图进攻柏林,但由于得不到奥方有力支持,部队伤亡过大,粮秣也消耗殆尽,8月28日,俄奥联军停止了向柏林的运动。萨尔特科夫被迫修改进攻柏林的计划。这样,“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终于发生,截止8月底,依靠各地戍军的补充和收容败兵,腓特烈麾下已重新集结了三万三千之众,然而此时他仍认为这不过是把普鲁士的寿命从按天计算延长到按周计算而已。

随着道恩和萨尔特科夫两位老帅间因国家利益而产生的分歧日盛,而海因里希亲王则以高超的侧翼机动指挥约四万人袭扰道恩,迫使其放弃向柏林进军,萨尔特科夫对奥军轻易放弃异不满,但俄军显然无力单独承担大战,不过考虑到每年均需退往维斯瓦河的不便之处,萨尔特科夫于9月15日离开Lieberose,向西里西亚前进,试图在冬季来临之前攻占一些战略要点,以便在此地就近越冬。

腓特烈敏锐地捕捉到已成孤立之势的俄军,他挑选二万四千部队以强行军尾行,并在Baunau高地追上俄军。这次大胆行动使得本来就无意寻求会战的萨尔特科夫放弃了对Glogau要塞的围攻,并继续向东行进。腓特烈得意地宣称:“这是幸运的一天,对我而言,它比一场胜利更有价值”。

10月1日,普军发觉俄军和劳东所部奥军着手向奥得河东岸撤退。10月7日腓特烈越过奥得河建立冬营。10月24日,萨尔特科夫将部队撤回维斯瓦河畔过冬,在当地享受放犬猎兔之乐。而腓特烈也在他本人、海因里希亲王、芬克等人的努力和俄奥两国的冲突之下得以再次以竞争者的姿态出现在中欧舞台。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504年09月08日:《大卫》首次展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大卫》是1501年—1504年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此雕塑为大理石雕像,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该雕像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为一

  • 1837年08月12日:慈安太后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孝贞显皇后一般指慈安太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咸丰二年(1852)二月被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进内诏封贞嫔;五月诏晋贞贵妃;六月已拟为皇后,其嫔妃册封典礼均未举行;十月立为皇后,时年十六,少于文宗六岁。她生前没有

  • 1893年09月08日:数学家陈建功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陈建功(1893年9月8日—1971年4月11日),字业成,浙江绍兴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复旦大学、杭州大学教授。1893年9月8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里。1913、1920年陈建功先后两次赴日本留学。1923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浙江工业专门学校、国立武昌大学数学系。19

  • 1948年08月12日:朱自清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 1943年09月0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每年九月八日是“世界新闻记者日”或“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其目的是唤起全世界的新闻工作者加强团结、努力工作、认真采写真实报导、揭露战争贩子的反动面目、及时报导事件发生的真象、打击坏人坏事,保卫世界和平。九月八日为纪念捷克斯洛克氏族英雄、共产党员、新闻记者尤利乌斯·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被德国法

  • 1978年0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197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华国锋、邓小平、廖承志出席,黄华和日本外务大臣圆田直分别代表本国在条约上签字。条约简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或“中日友好条约”。这是继1972年9月中日联合声明发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公报以来两国关系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中华人民

  • 1951年09月08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是1951年9月8日日本与美国在旧金山美国陆军第六军司令部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此条约不仅构成规定日本从属美国的法律依据,而且使美国可以在日本几乎无限制地设立、扩大和使用军事基地。条约正文全名:《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英文:Treaty of Security and Safeguard

  • 1992年08月12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英语: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是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在1992年8月12日签署的关于三国间全面贸易的协议。该协议由美、加、墨三国组成,经过几年协商,在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18年12月,美国、墨西哥与加拿大领导人

  • 2000年08月12日:第一个国际青年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青年节(International Youth Day)是一个由联合国发起设立的节日。第一个国际青年节是在2000年8月12日。联合国在1999年通过了第54/120号决议,将每年的8月12日定为国际青年节。国际青年节的设立为各国政府重视青年问题提供了契机。各地在国际青年日这一天,会举办演唱会、

  • 1966年09月08日:国际扫盲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5年11月17日所召开的第14届代表大会上所设立的。日期为每年的9月8日,旨在动员世界各国以及相关国际机构重视文盲现象,与文盲现象作斗争,并促进世界各国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