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下西洋怎么互相通信

郑和下西洋怎么互相通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906 更新时间:2024/3/11 20:57:40

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船只数量少则一百多艘,多则两百多艘,分为大腙和分腙,并且还设置了一百零九条针路,在如此多而复杂的航路上,郑和是如实施船队指挥的呢?一支大型船队的海上活动,如果没有统一指挥就会乱套,一旦船队出现混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轻则不能完成远航任务,重则会遭受重大损失。

郑和船队所采取的通信联络方法不外乎有三种:

第一,旌旗灯火为号。旌旗灯火为号是一种视觉通信联络方法,就是在一定的距离范围之内通过展示旗帜和灯火,让别人看到,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就记载,在郑和船队的宝船上飘扬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号带、大桅旗、正五方旗等旗帜几十面,郑和在下达指令或传递信息时,就要升起这些旗帜。

旗帜的不同,代表的含义也不同。比如,注意躲避浅滩、左向右航行、预报风暴、需要救援、遭遇海盗袭击等等信息,都要用不同数量或不同形状的旗帜来表示。当然,用旗帜传达信号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白天,到了晚上就不能用了,晚上传递信号自然要用灯光和火光。

为了保证视觉通信联络方法的有效性,郑和船队在执行这些信号规定时非严格。罗懋登在《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记载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如遇敢有故纵,违误军情,因而偾事者,即时枭首示众。意思是说,郑和船队的各船白天航海要看旗帜的号令,夜晚航海要看灯笼的号令,这样就可以保持船队秩序井然。

如果有不顾号令,违反规定,从而造成混乱者,就要斩首示众。为什么郑和要对违反号令的官兵实行如此严厉的惩罚呢?这是因为,号令关系到整个船队的统一行动,进而关系到国家重大任务能否完成,特别是关系到整个船队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制定如此严格的规定。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通信联络在航海中的重要性。可是,视觉通信联络方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在使用时很容易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大雾天气和雨雪天气,海上能见度低,旗帜、灯火信号都看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寻求其他办法。

第二,锣鼓喇叭传音。锣鼓喇叭传音是一种听觉通信联络方法,就是在一定的距离范围之内,通过锣鼓喇叭发出声音,让别人听到,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在中国古代,锣鼓叭既是乐器,又是传递信号的工具,在生活中和军事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成语“鼓角齐鸣”“鸣金收兵”等描述的都战场上军队作战的场景,这里的“数”“角”和“金”都是发号施令是营造氛團的工具。书中还记载,除了锣鼓以外,还有喇叭和螺号,可见这些设备在航海中是常用的。

由此可见,视觉通信联络和听觉通信联络密切结合,成为郑和船队船与船之间最常用的联络方式,它们既快捷又方便,既清晰又直接,保证了船队协调一致的行动。然而,两种联络方法密切结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其局限性依然很大。

比如,当船与船之间的距离超出了一定的范围,无论是视觉通信联络方法,还是听觉通信联络方法,就都派不上用场了。特别是大腙和分腙之间的联络,船队和国内的联络,往往要在千里之外进行,这么遥远的距离上,无论是用旗帜、灯光,还是用锣鼓、喇叭,都无济于事。

第三,飞鸽传递书信。鸽子用于传递书信,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即使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信鸽在军事上依然有它的作用。比如,它不受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限制,也不受任何无线电信号的干扰,而且还可以保守军事秘密,在特殊情况下依然可以用于通信。据目前统计,飞行距离能达到一千至两千千米的鸽子不在少数。所以在很多国家的部队中,依然设置有少量的鸽子部队。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1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在这一天中,部分民众可进法院参观。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国家

  • 郑和下西洋带回神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宋书》记载:“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麒麟在我国民俗文化有深厚的内涵,有话是:“麒麟出没的地方,必然带来祥瑞。”不过古时没有人真正看见过麒麟,但却人人了解麒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等。麒麟自古就是祥瑞的征兆,古人一直觉得有麒麟出没就是好事就降临了,所以也有很多麒麟的画像、图腾等周边产物,但是

  • 1936年12月4日:名妓赛金花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4日,赛金花因病于北京过世。赛金花的晚年贫困潦倒,接受过很多人的接济,最后的日子是和她的女仆顾妈(顾蒋氏)一起度过的。赛金花(1870年或1864年—1936年),其初名为赵彩云,又名傅彩云,安徽黟县人。幼年被卖到苏州的所谓“花船”上为妓。早期经历 赛金花闺名赵灵飞,乳名赵彩云(一说

  • 虎门销烟的过程:禁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

  •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在永乐三年,即公元1405年,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从大明离开,驶向未知的大海远方,此时,在船上的众人们可能不会想到,他们正在进行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海上远航,他们的事迹,将载入史册,被世人传颂。而世人在提起这件壮举时,总会出现一个人的名字——郑和。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远航家,郑和与他的七下

  • 1533年12月4日:瓦西里三世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瓦西里三世·伊万诺维奇(俄语:ВасилийIIIИванович,1479年3月25日—1533年12月4日),莫斯科大公(1505年—1533年在位)。伊凡三世和拜占廷公主索菲娅·巴列奥略之子。统一了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通过政变夺取大公位置。早年事迹 他的父亲伊凡三世本来是要把大公公位

  • 虎门销烟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历史影响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

  • 虎门销烟的过程:缴烟与销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缴烟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义律屈服,愿意约见任何一名官员。广州知府与他见面,但义律又不出现。林则徐向义律作最后通牒——《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痛斥义律,义律最终于二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朝早六时服从林则徐之命令。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20283箱禀》;

  • 1952年12月4日:卡伦·霍妮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1952年12月4日,霍妮逝世。卡伦·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1885-1952),医学博士,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中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生平简介 凯伦·霍妮1885年9月16日生于德国布兰肯内兹(Blankenese)。父亲是挪威人,远洋轮

  • 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英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身世背景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