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

郑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847 更新时间:2024/1/20 7:06:33

在明朝有很大的一个壮举就是下西洋,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外交交流。能实现这一壮举,除了郑和使团以及各位默默无闻的为下西洋而付出心血的普通人群的参与外,更与当时的郑和下西洋用的工具有很大的关系。郑和下西洋开的船有多大?

如果只看《明史·郑和传》、《瀛涯胜览》、《国榷》、《西洋记》等书籍的话,郑和宝船的大小是非吓人的:“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明朝1丈约3.1米,因此宝船长为136米、宽56米,长宽比2.44:1,跟长方形盒子一样。如果换成排水量的话,至少2万吨,除了航空母舰外,其它现代军舰在它面前就是夹板船啊!

我们的祖先600年前就能造出这么大的舰船,是不是很牛?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那再看一个例子,崇祯年间由焦勖和若望编写的军事专著《火功挈要》提到“西洋水战所用火功虽以大铳(大炮)为主,亦更以坚厚大船为基,海上战船大者长六十丈、阔二十丈。”按这个记载,欧洲的大型风帆战舰长186米、宽62米,可比郑和宝船大多了。

可惜明人记载的所谓西洋大船,在1778年后下水的英国“胜利号”战列舰面前,也就是个夹板船的角色,居然动不动就五六十丈,却比郑和宝船大了不知凡几。要是他们看到“胜利号”战列舰,史书不得记上“西洋大船长百丈、宽四十丈”?

当然,讲这两个例子主要是说明古人对工程技艺的记载是多么不靠谱;更可笑的是,后世却有无数人不假思索地引用这些数字,以此证明我们曾经多么牛逼。

实际上,以木板作为材料建设海船,极难造出排水量超过3000吨的战船,因为木材的硬度和韧性不够,龙骨难以承受巨大的海水压力。曾计划仿造郑和宝船,可惜实在造不出来,最后只能放弃,毕竟已经突破自然科学制约。

实际上,直至19世纪中后期,借助近代工业水平与铁质龙骨,木质帆船的长度才开始突破百米,史上最大的木质帆船“怀俄明号”诞生于1909年,使用钢铁龙骨,长140米,但也没达到明人所说的60丈长。

当然,很多没学过工程力学、结构力学、造船学的往往会说,说不定明朝造船技术遗失了,古代就是能够造出这种大船。并不是小瞧我国古代的造船工艺,实际上中国古代的科技领先了世界1000多年,直到明代才被西方超越。

关于郑和宝船的记载,后世有过大量的考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最早见于万历26年罗懋登的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 》,之后又原封不动出现在《客座赘语》、天刊本《瀛涯胜览》等书上,又为清代官修《明史》所采录,为《郑和传》数据来源。由于明代人对船舶尺寸没有严谨的概念,所以欧洲的小帆船也动不动记为“长三四十丈,甚至五十丈。”

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大呢?从史料、船坞遗址、船舵等三方面着手,寻找宝船的真相。

1、史料推算,排水量1000吨?20世纪20年代,历史学家郑鹤声先生在静海寺发现《静海寺郑和残碑》:里面记载了郑和船队下西洋的盛况,多次提到官军驾乘的船只中最大的是“二千料海船”。“料”是古代造船常用的容积单位,2000料海船的大小应该是长45米、宽11米、深5米,换算成排水量的话约1000吨。但是,2000料海船是否就是郑和宝船,并不确定。

2、实物推算,排水量也为1000吨?2003年南京博物馆在明代宝船厂遗址中,发现了两根长度分别为10.1米和11米的木舵杆。根据造船法式的规定:舵杆长度≈船身宽度(比如万历末年的封舟船宽三丈一尺六寸,舵杆长三丈一尺),明代船只长宽比在1:4至1:5之间,因此推算该船与2000料的海船相近,也是1000吨。但是,无法证明该船的舵杆就是宝船。

3、新史料,排水量2500吨?2010年,郑和的副手、副使太监洪保之墓在南京被发现,出土的《大明都知监太监洪公寿铭藏》铭文又可知出使西洋船队中存在“五千料巨舶”。根据造船法则,5000料巨船的大小为长70米、宽15米、深6米,排水量约2500吨。

目前的工程技术已经证明,纯靠木质材料,造出3000吨的海船是不可能的。因此,综合各种史料和出土实物,郑和宝船的排水量应为2500至3000吨。不要小看了2500吨排水量的海船,目前国内的054A护卫舰也才3600吨,走近一看也是庞然大物。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郑和下西洋怎么互相通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船只数量少则一百多艘,多则两百多艘,分为大腙和分腙,并且还设置了一百零九条针路,在如此多而复杂的航路上,郑和是如何实施船队指挥的呢?一支大型船队的海上活动,如果没有统一指挥就会乱套,一旦船队出现混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轻则不能完成远航任务,重则会遭受重大损失。郑和船队所采取的

  • 2001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在这一天中,部分民众可进法院参观。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国家

  • 郑和下西洋带回神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宋书》记载:“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麒麟在我国民俗文化有深厚的内涵,有话是:“麒麟出没的地方,必然带来祥瑞。”不过古时没有人真正看见过麒麟,但却人人了解麒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等。麒麟自古就是祥瑞的征兆,古人一直觉得有麒麟出没就是好事就降临了,所以也有很多麒麟的画像、图腾等周边产物,但是

  • 1936年12月4日:名妓赛金花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4日,赛金花因病于北京过世。赛金花的晚年贫困潦倒,接受过很多人的接济,最后的日子是和她的女仆顾妈(顾蒋氏)一起度过的。赛金花(1870年或1864年—1936年),其初名为赵彩云,又名傅彩云,安徽黟县人。幼年被卖到苏州的所谓“花船”上为妓。早期经历 赛金花闺名赵灵飞,乳名赵彩云(一说

  • 虎门销烟的过程:禁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

  •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在永乐三年,即公元1405年,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从大明离开,驶向未知的大海远方,此时,在船上的众人们可能不会想到,他们正在进行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海上远航,他们的事迹,将载入史册,被世人传颂。而世人在提起这件壮举时,总会出现一个人的名字——郑和。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远航家,郑和与他的七下

  • 1533年12月4日:瓦西里三世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瓦西里三世·伊万诺维奇(俄语:ВасилийIIIИванович,1479年3月25日—1533年12月4日),莫斯科大公(1505年—1533年在位)。伊凡三世和拜占廷公主索菲娅·巴列奥略之子。统一了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通过政变夺取大公位置。早年事迹 他的父亲伊凡三世本来是要把大公公位

  • 虎门销烟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历史影响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

  • 虎门销烟的过程:缴烟与销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缴烟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义律屈服,愿意约见任何一名官员。广州知府与他见面,但义律又不出现。林则徐向义律作最后通牒——《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痛斥义律,义律最终于二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朝早六时服从林则徐之命令。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20283箱禀》;

  • 1952年12月4日:卡伦·霍妮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1952年12月4日,霍妮逝世。卡伦·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1885-1952),医学博士,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中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生平简介 凯伦·霍妮1885年9月16日生于德国布兰肯内兹(Blankenese)。父亲是挪威人,远洋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