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91年11月15日:埃尔温·隆美尔出生

1891年11月15日:埃尔温·隆美尔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4/1/24 18:59:54

埃尔温·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出生于符腾堡邦海登海姆市,纳粹德国陆军元帅,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

隆美尔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一起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1910年7月从军,一战时随军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意大利人作战,被德皇授蓝马克斯勋章。一战后曾担任过步兵营长、陆军学院教官。

1938年隆美尔少将任元首大本营司令。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1月希特勒挑选隆美尔中将任驻非洲军团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1942年6月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隆美尔被卷进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尔被迫于1944年10月14日在卡车上服毒自尽,时年53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够做到生前声名显赫,身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只有隆美尔一人。

对他的评价也逐渐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战神,他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对的人根据他战略的失误,将其称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但鉴于隆美尔既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又是纳粹政权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称为“二战纵火犯”。

人物生平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在战时被德英交战双方都称为“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他不仅成为战时军民的偶像,同时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军官,因为意大利前线的战功而获得功勋奖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役中,他做为第七装甲师的指挥官而驰名一时,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进入了其军事生涯的顶峰。在这里,他充分显示了他的战术天才,指挥非洲军数次以少胜多击败英军,赢得了不朽的声名。战争后期,因为受到密谋刺杀希特勒事件的牵连而被迫服毒身亡。

隆美尔于1891年出生在布伦茨河畔的海登海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和父亲是教师,后来都成为中学校长。母亲是曾经符滕堡行政长官的女儿。隆美尔有位哥哥曼弗雷德(Manfred)与姐姐海伦娜(Helene)和弟弟盖哈德(Gerhard)、卡尔(Karl),其中曼弗雷德在年幼时即去世。

年轻的隆美尔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但在1910年9月,他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愿参加了符滕堡国皇家陆军,在当地的第124步兵团当军官候补生。1911年3月,他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学习。在军校学习期间,他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17岁的露西。9个月后,隆美尔回到第124步兵团,负责训练新兵工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转战法国、罗马尼亚、意大利战场。他意志坚强,勇猛过人,刻苦耐劳,善用计谋。第一次参加战斗时,他率领3名士兵击败了20名左右法军的进攻。

在喀尔巴阡山一次战斗中,隆美尔率领部队沿着一条罕为人知的山路,连续运动50小时,俘获敌人5000多人,火炮30门 。隆美尔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军功勋章。

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乘车视察前线返回途中遭美军飞机袭击,他被摔出车外而负重伤。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他被指控为谋杀希特勒的同案犯。

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药给隆美尔,并传达了希特勒的允诺:如果服毒自尽,将对他的叛逆罪严加保密,并为他举行国葬,其亲属可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将受法庭审判。隆美尔选择了前者。希特勒果然下令为隆美尔举行国葬,陆军元老龙德施泰特元帅致悼词,希特勒为其送葬。此时此刻,希特勒还在利用隆美尔的声誉为其摇摇欲坠的第三帝国效劳。

在西方军界,有人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之师”,英国人送给他“沙漠之狐”的美誉,有人甚至称他为“二十世纪的汉尼拔”。这些显然都是对于他出类拔萃的军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

人物评价

不能否认隆美尔是个军事天才,在战术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军事领域内有着特殊的地位。就隆美尔自身而言,他也是一个热爱荣誉高于生命的人。隆美尔喜欢别人吹捧他,喜欢人群为他欢呼的场面,也喜欢听“隆美尔必胜”的口号。

在纳粹德国的名将中,隆美尔也许要算是幸运的,尽管他的结局是一个悲剧。他虽然是在一个次要的战场上作战,但他却有指挥的全权,可以任意发挥他的天才,这是其他德国将领都很羡慕的机会。一般的看法都认为他是战术优于战略,但从他自己所写的件上来判断,连利德尔哈特也不得不认为他是具有极其高深的战略修养的。

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当然,从政治角度和和平来说,从客观上讲,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

。不过他们并不支持希特勒的屠杀,他们只是在尽军人的本分而已。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

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丘吉尔曾在一次演讲中讲道:“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630年11月15日:开普勒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生于符腾堡的威尔德斯达特镇,卒于雷根斯堡。德国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1630年11月15日,约翰尼斯·开普勒在神圣罗马帝国巴伐利亚公国雷根斯堡病故,享年58岁。开普勒就读于图宾根大学,15

  •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

  • 1970年11月15日:铁人王进喜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祖籍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焦家村),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玉门解放后成为一名新中国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1970年4月,王进喜被确

  • 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推出微处理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世界第一款民用微处理器4004。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英特尔是美国一家主要以研制CPU处理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50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Intel 4004是一种4位微处理器,可进行4

  • 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发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1988年11月15日,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 250公里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三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点12公里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

  • 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

  • 1952年11月16日:宫本茂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宫本茂,男,1952年11月16日生于日本京都,著名电子游戏监制,世界著名游戏商任天堂的情报开发本部(Entertainmen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总监兼总经理,任天堂游戏文化的缔造者。被称为“马里奥(Mario)之父”,是任天堂的灵魂人物。1975年毕业于金泽市立美

  • 1632年11月16日:古斯塔夫二世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 II Adolf;1594年12月9日-1632年11月6日),瑞典国王,军事家,军事改革家,杰出的军事统帅。为谋求瑞典在波罗的海霸权,1611—1629年间先后同丹麦、俄罗斯和波兰进行战争,并取得胜利。三十年战争中,于1630年率瑞典军队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在16

  • 1867年11月16日:幕府大政奉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大政奉还(たいせいほうかん),发生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而孕育这一事件的土壤——江户时代则是了解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的极为重要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征长战

  • 1959年11月16日:百老汇《音乐之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音乐剧《音乐之声》于1959年问世,由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汉姆斯特恩二世根据《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编,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1965年,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将《音乐之声》搬上电影大银幕,电影荣获了第三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配乐等五项大奖,由此片中故事和音乐更广为世人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