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71年11月14日:水手9号进入火星轨道

1971年11月14日:水手9号进入火星轨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08 更新时间:2024/2/1 11:18:59

水手9号(Mariner 9),是NASA的太空探测卫星,用于探索火星,也是水手计划的一部份。经过半年多的飞行,于1972年1月3日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其近火点为1390千米,远火点为17920千米,运行周期为12小时34分钟。这是人类派往火星考察的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水手9号于1971年5月30日发射飞火星,并于同一年11月14日抵达,成为第一个环绕除了地球以外第一颗行星的太空船─仅仅小幅度领先苏联的火星2号及火星3号,它们都在一个月之内抵达。经过好几个月的沙尘暴后它终于传回令人惊讶的地表清晰照片。

水手9号探测器是八面柱体,带有4块太阳能电池帆板.质量976千克,内装两台电视摄像机、电子计算机、信息储存系统、红外辐射计、红外干涉摄谱仪紫外摄谱仪。

美国“水手9号”飞船沿火星外层空间轨道飞行,成为火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环绕火星轨道进行长期考察。“水手9号”成功拍摄了火星全貌,发回7329照片,确认火星上并不存在运河,火星的一个半球上有许多环行山,外貌很象月球,另一个半球则比较平坦。

“水手9号”发射回来的7,329张照片覆盖了火星表面超过80%的部分,揭示出一颗寒的布满尘埃的行星,有着坑坑洼洼的表面,被死火山、大峡谷和极冠所统治着。最令人惊奇的是这样一个发现:看似干涸已久的河床在某一时期曾拥有丰富的水源。发向地球的照片反驳了火星上存在运河的观点,使科学家作出结论,这颗红色行星上并没有生命存在的明显迹象。

设计目标

水手9号设计为延续进行从水手6号及7号的大气研究,并且绘制超过70%火星地表,以之前火星任务都未有的最低高度(1500公里)及最高分辨率(1公里/像素 x 100米/像素)。红外线辐射计用来侦测热源做为火山活动的证据。两个火星的卫星也同时被分析。水手9号最后超越它的设计目标。

水手9号为第一艘环绕地球以外行星的太空船。它携带的仪器酬载与水手6号及7号相似,但因为控制太空船进入火星轨道需要较大的推进系统,它的重量比水手6号及水手7号加起来还重。

飞船经历

当水手9号抵达火星时,大气布满了灰尘使地表模糊不清。水手9号的电脑因此由地球规划暂停绘制地表直到几个月后沙尘暴停止。总计在轨道上349天,水手9号传送了7,329张照片,涵盖了超过80%的火星地表。

照片揭露了河床、陨石坑、巨大的死火山(如奥林帕斯山 ,太阳系中最大的已知火山)、峡谷(包括水手谷,超过4,000公里长)、风与水的侵蚀作用及沉淀、锋面、雾以及其它。火星的两个小卫星佛伯斯及帝摩斯也有照相。水手9号任务的发现成为了后来维京计划的基础。巨大的水手谷峡谷系统因水手9号的成就而命名。

水手9号太空船传回的5400万份资料以及7329张火星影像提供了分析火星大气组成、密度、压力及温度,及火星表面全部的地貌情况,行星的重力情情况。

水手9号太空船发现火星上具有火山及峡谷(其中最著名就是4800公里长的火星大裂缝),此外还发现火星南半球浅留有古老的陨石坑,而在北半球的地形则较新,此任务还摄得火星上的火山详细影像以及火星上尘暴的相关资资料。1972年10月27日水手9号耗尽能源而坠入火星大气中。

水手计划

第一次成功发往火星的行星探测器是美国1964年11月28日发射的“水手4号”。次年7月,“水手4号”飞近这颗红色行星,距离表面9,846公里。该探测器摄取了22张火星的特写照片,它首次确认了火星表面陨石坑的存在。

1969年美国两艘宇宙飞船“水手6号”和“水手7号”飞向火星。“水手6号”主要在火星赤道地区,“水手”7号在南半球。两架飞船都飞过火星,拍取了210张高分辨率的照片。这些照片揭示出火星表面受到侵蚀的迹象。

“水手9号”在经历了5个半月的飞行之后,于1971年11月13日抵达火星。这是第一次行星际宇宙飞船真正围绕另一行星作轨道运行。数星期内,由于大规模的尘暴将整个行星遮得严严实实,“水手9号”无法拍摄火星表面的照片。但是,在近一年的努力之中,“水手9号”绘制出了火星的地形,摄得火星的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的照片。

“水手9号”发射回来的7,329张照片揭示出一颗寒冷的布满尘埃的行星,有着坑坑洼洼的表面,被死火山、大峡谷和极冠所统治着。最令人惊奇的是这样一个发现:看似干涸已久的河床在某一时期曾拥有丰富的水源。发向地球的照片反驳了火星上存在运河的观点,使科学家作出结论,这颗红色行星上并没有生命存在的明显迹象。

其他“水手号”系列行星探测器“水手1号”、“水手2号”和“水手5号”被发往金星。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91年11月15日:埃尔温·隆美尔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埃尔温·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出生于符腾堡邦海登海姆市,纳粹德国陆军元帅,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隆美尔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一起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1

  • 1630年11月15日:开普勒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生于符腾堡的威尔德斯达特镇,卒于雷根斯堡。德国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1630年11月15日,约翰尼斯·开普勒在神圣罗马帝国巴伐利亚公国雷根斯堡病故,享年58岁。开普勒就读于图宾根大学,15

  •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

  • 1970年11月15日:铁人王进喜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祖籍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焦家村),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玉门解放后成为一名新中国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1970年4月,王进喜被确

  • 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推出微处理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世界第一款民用微处理器4004。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英特尔是美国一家主要以研制CPU处理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50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Intel 4004是一种4位微处理器,可进行4

  • 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发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1988年11月15日,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 250公里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三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点12公里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

  • 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

  • 1952年11月16日:宫本茂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宫本茂,男,1952年11月16日生于日本京都,著名电子游戏监制,世界著名游戏商任天堂的情报开发本部(Entertainmen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总监兼总经理,任天堂游戏文化的缔造者。被称为“马里奥(Mario)之父”,是任天堂的灵魂人物。1975年毕业于金泽市立美

  • 1632年11月16日:古斯塔夫二世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 II Adolf;1594年12月9日-1632年11月6日),瑞典国王,军事家,军事改革家,杰出的军事统帅。为谋求瑞典在波罗的海霸权,1611—1629年间先后同丹麦、俄罗斯和波兰进行战争,并取得胜利。三十年战争中,于1630年率瑞典军队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在16

  • 1867年11月16日:幕府大政奉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大政奉还(たいせいほうかん),发生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而孕育这一事件的土壤——江户时代则是了解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的极为重要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征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