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53年07月13日:金城战役开始

1953年07月13日:金城战役开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98 更新时间:2024/2/16 10:40:24

金城战役(Battle of Kumsong)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5.3万人,将南朝鲜军4个师打残,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金城战役准备

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志愿军从6月下旬即开始进行了如下准备。

第一,完成了部队调动部署。第16军于6月25日接替了第23、第24军平康接合部各1个师的防务;同日第54军1个师接替了第67军右翼师牙沈里至金城地区的防务,第68军于6月27日全部到达战役集结位置;第21军于7月9日接替了第60军北汉江至登里地区的防务,第60军于7月初接替了第67军北汉江以西1个师的防务。志愿军司令部为第20兵团方加强连高射炮兵、火箭炮并各1个团,榴弹炮兵1个团另1个营,反坦克炮兵3个连,工兵4个营。这样,金城正面志愿军共有6个军,82毫米迫击炮以上火力1483门,兵力对比志愿军以3:1占优势,火炮对比志愿军以1.7:1占优势。

第二,抢修道路、配发渡河器材。为保障战役中的交通运输部队运动特别是炮兵的运动,第20兵团于6月28日下达了工程保障指示,共抽调步兵13个团、各军建制工兵和配属的工兵50多个连加修道路452公里、急造军路61公里、架桥72座(长1320余米),为防雨季到来河川涨水,志愿军总部为第20兵团配发了各式门桥47副、苏式浮桥2套、中型橡皮舟和折叠舟36只、橡皮浮桥200米、苏式浮水衣1240余件。

第三,抢运作战物资。为保障物资供应,第20兵团于7月2日召开了各军和炮师后勤部(处)长、各军参谋长会议,专门进行了研究部署。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派出副司令员吴先恩会同第2分部,全力进行保障,共抽调10个汽车团连同参战炮兵运输汽车共2700余辆汽车保证运输,赶运物资1.5万吨,准备各种炮弹130万发、炸药23.4万公斤,至7月11日止,除第60、第68军所需主副食、油料可用到7月20日外,其他均可用到7月底。

第四,加修作战工事和各种战术准备。在前沿增构坑道520余米、放炮洞2850余个、各种发射工事3540余个。第20兵团各作战集团和第9兵团第24军对敌情、地形均进行了周密的侦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协同方案,进行了各种战术演练,炮兵进行了试射。第20兵团司令部于7月3日下达了通信保障指示,对电话线路的架设、使用和作战中的通信保障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要求。

第五,政治工作准备。6月30日和7月2日,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政治部和第20兵团政治部先后发出了保证金城战役胜利的政治工作指示。志后政治部的指示指出:承晚集团破坏战俘问题的协议,强迫扣留战俘、阻挠停战实现的行为说明,“不仅实现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还需要我们百倍提高警惕,坚持持久的斗争,就是要实现朝鲜停战,也还需要我们加紧作战,继续给敌人以重大打击,只有打下了敌人的猖狂气焰,才有可能实现朝鲜停战”。

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政治部要求第2分部“切实做好自己所担负的具体工作,团结一致,互相支援,群策群力,再接再厉,给前线部队以百分之百的供应保证”。为争取金城战役完全胜利而奋斗。提出的口号是:“为了争取实现朝鲜停战,要继续狠狠地打击敌人!”“全力保证前线供应,争取反击战的完全胜利!”“保持光荣、发扬光荣、再接再厉、功上加功!”第20兵团政治部7月2日的政治工作指示要求围绕金城战役的目的、意义和特点,战役胜利的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当前部队中的思想倾向等三个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做好战役动员工作。

强调防止因战役前两阶段胜利而产生轻敌麻痹、疏忽大意情绪,树立打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攻坚战的思想;强调做好各种战前准备,提高战术和协同水平;强调在作战中开展宣传攻势,瓦解敌军。7月7日,志愿军政治部给第20兵团发出政治工作指示,同意第20兵团的政治工作指示,并特别指出这次战役的重大意义:“这一战役任务的胜利完成,不仅在军事上会给敌人以更惨重的打击,取得大规模阵地攻击作战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并且在政治上会沉重地打击李承晚和美国的反停战分子,用事实教训敌人,谁反对停战,谁就要遭到惨重的失败,从而促进停战的实现。

因此,就必须有最大的决心完成这一战役任务。号召指挥员、战斗员、各种工作人员,在这个有重大意义的战役中立大功。”

第六,以小打隐蔽大打企图和掩护战役准备。遵照先小打后大打的指导思想,为了迷惑敌人,造成战役的突然性,在战役发起前,第60、第67军继续向原定的南朝鲜军营以下目标实施小规模的进攻。第67军于6月25日攻占529.3高地,歼灭南朝鲜军第3师1个营(欠2个排);6月30日攻占690.1高地,歼敌1个排;7月10日攻占轿岩山北山腿4个无名高地,歼敌1个多连。

第60军6月26日攻占了938.2高地及广石洞以西高地,各歼敌1个营。各军在新占阵地上分别同敌军展开反复争夺,先后击退南朝鲜军排至营规模兵力在航空兵配合下的反扑达200余次,共毙伤俘敌1.2万余人。同时,其他兵团所属的部队在有利情况下也向当面敌人阵地发动了小规模的进攻,掩护了战役准备工作的顺利实施,隐蔽了战役企图。

金城战役评价

金城战役是志愿军转入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志愿军对坚固设防之敌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不但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上,而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提供了进行大规模攻坚战役的宝贵经验。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16年08月02日:哈迈德·泽维尔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哈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美国国籍,化学家、物理学家。1946年2月生于埃及。1974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博士学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8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9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

  • 1983年07月13日:运动员刘翔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刘翔,1983年7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栏运动员。中国体育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室内室外世锦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以12秒91的成绩追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

  • 2020年07月13日:曾毅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曾毅(1929年3月-2020年7月13日),出生于广东揭西,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195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3年在广州中山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工作;1956年调到北京中

  • 1804年07月12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5年1月11日—1804年7月12日),美国政治家、军人、财经专家,美国开国元勋(美国国父)之一,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国宪法》起草人和签署人之一,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美国政党制度创建者,共济会新泽西州莫里斯敦美国联合分会会员。亚历山

  • 1798年08月01日:阿布基尔海战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阿布基尔海战,发生于1798年8月1日—2日,也就是拿破仑对埃及的远征(1798—1801)期间,英法海军在地中海尼罗河口的阿布基尔海角(埃及)附近进行的一次交战,是世界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战役之一。结果以英军的胜利而告终,英国战役指挥官纳尔逊受封为尼罗河男爵。阿布基尔海战结果英国舰队用了整整两个星

  • 1895年08月01日:古田教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古田教案(英文:Kucheng massacre)是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95年8月1日)发生于福建省古田县的一场教案。古田教案是义和团起义前(1899-1901年)最严重的教案(传教士及基督徒与异教徒直接的冲突)。古田教案事件背景1892年,江西赣州人刘祥兴以钉秤补碗为生来古田创立斋教会。而

  • 1806年07月12日:莱茵联邦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莱茵联邦(德语:Rheinbund;法语:Confédération du Rhin),注意与莱茵同盟区分,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于奥斯特里茨战役战败后由拿破仑所建立,是1806年至1813年间于德意志地区的政治实体,最初成员有16个前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基本介绍18

  • 1958年08月01日: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轿车诞生,成为国家领导人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国事用车。“红旗”轿车式样美观、典雅,内外装饰富有民族风格。最大功率200匹马力,最高车速为每小时185公里。对于中国人而言,红旗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汽车品牌,还是一种深深的情怀和神圣的记忆。对于一汽人而言,红旗更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和

  • 1854年07月12日:乔治·伊斯曼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乔治·伊斯曼,中学辍学,按当时的学业标准评价,他被视为“没有特殊天份”的学生。他家境贫穷,在很小的时候起,就担负起照顾寡居的母亲和两个妹妹的生活,其中一个妹妹还严重残疾。14岁便在保险公司做勤杂工,就此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后来在当地一家银行谋得一职。他就是乔治·伊士曼先生,他具有克服财政困难的能力,组

  • 2008年08月0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京津城际铁路(Beijing-Tianjin Intercity Railway)是一条连接北京市与天津市的城际铁路,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环渤海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标准、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第一个开通运营的城际客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