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50年07月13日:东北边防军组成

1950年07月13日:东北边防军组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32 更新时间:2024/1/19 19:06:23

1950年7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组成。东北边防军是在召开的保卫国防问题的重要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根据美国军队武装侵略朝鲜的新形势,为防患于未然,应付最坏的情况发生,会议决定抽调原四野第13兵团(第38军、39军、40军),四野第42军,炮兵第1师、2师、8师和一定数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战车部队,共25.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分驻凤城、辽阳、丹东、通化、本溪等地,其任务是保卫我国东北边防,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粟裕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0年10月8日,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由来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为了保卫东北边防,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主席和中共中央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应变决策,决定调几个军到东北地区,加强东北边防,以作未雨绸缪之计。

解析

东北边防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有区别?

东北边防军成立时是由4个军和3个炮兵师共25.5万人组成,相当于2个兵团,计划的编制为36个师(第一批12个师,后续24个师)及特种兵和配属部队共计70万人。

8月4日毛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用志愿军形式”,避免和美国公开宣战。

10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时的编制,是由4个军和3个炮兵师组成,与东北边防军成立时的编制完全相同,也是25.5万人。

10月14日,毛主席致电周总理,通报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提出“我军决于十月十九日出动...我们决定还是出发二十六万人(12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均开进为好”。

志愿军兵力最多时为19个军,连同由刘震任司令员的志愿军空军,以及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部队,共134万余人。其中后续出动的部队基本是原东北边防军编制计划中的24个师及特种兵和配属部队。

总之,两者成立时的编制相同,任务也完全相同,志愿军后续入朝部队也是东北边防军时期拟定的,只有两者的名称不同,即在1950年10月8日由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东北边防军首选统帅

根据8月26日周总理主持边防军准备工作会议,说明东北边防军暂时归高岗负责准备,等迫切需要开战时,再派高一级指挥员(此时粟裕休病假,没有过去东北),结合9月3日毛打算派林或者粟去的电报,说明周总理所指的高一级指挥员正是粟裕或者林彪,也说明此时林彪被列入东北边防军司令人选,准备执行抗美援朝任务。

毛主席亲点粟总的将,则说明已经有让粟总率军赴朝参战的意图。主席也深知粟裕的指挥能力,此前担任攻台总指挥的粟裕也是处于临战状态的唯一方面军统帅人物,所以如果粟总身体好的话,无疑将统帅志愿军抗美援朝。

粟裕为何没有统帅志愿军入朝作战?

粟裕身体状况很不好,每天头痛头晕难忍,但仍在坚持工作。得知毛泽东亲自点将,他深感这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自己的信任,觉得义不容辞,立即着手准备担负新的任务。他要求华东军区司令部选配指挥部的参谋、通信班子,要华东空军调查研究侵朝美军空军的飞机数量和作战能力,并中央军委建议增调三野九兵团参战。

不料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头疼眼晕得非常厉害,不仅难以坚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只能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线上。他不得不向毛泽东报告病情。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他专门到山东青岛疗养。半个月后,病情仍不见好转,他心急如焚,特地请到青岛的罗瑞卿带信给毛泽东,再次报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

毛泽东看到粟裕的信,立即复信:

粟裕同志:

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

问好!

毛泽东

八月八日

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最后研究决定,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率军入朝作战。粟裕虽未带兵入朝作战,但他仍十分关心这次作战。

10月2号、4号、5号、6号中共中央关于出兵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在京但称病不愿出征的林彪等参加了会议,而时在南京,病情时好时坏的粟裕没有参加。

11月2日,粟裕抱病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华东军区高级干部会议,并在会上讲话,就抗美援朝的军事战略(主战场与次战场、突击方向与牵制方向、持久战与速决战)、军队现代化建设以及如何认识和对付原子弹等问题,提出了深思熟虑的意见,给了抗美援朝战争很好的参考。

粟裕的病情时好时坏,逝世后才知病根在于头中的三块弹片。当年12月,粟总到莫斯科休养。疗养一年回国后,病根还是没有断,在总参工作时仍然时常由于病重而需要去休养。

东北边防军领导机构

1950年7月7日东北边防军成立时,粟裕任司令兼政委,副司令是时任海军司令肖劲光、副政委是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

1950年10月8日,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时,彭德怀任司令兼政委,第一副司令及第一副政委是原四野15兵团司令员邓华(时任东北边防军第13兵团司令)、副司令是洪学智和韩先楚。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22年08月02日:亚历山大·贝尔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出生于英国爱丁堡市,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是著名的苏格兰裔发明家、企业家。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AT&T公司的前身)。关于电话的发明者尚存争议,美国国

  • 1990年08月0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占领了科威特,并直接威胁到沙特阿拉伯以及其他中东国家的安全。战争结果科威特国王胞弟法赫德亲王在指挥战斗中重伤身亡,五名王室成员战死,科国王埃米尔·贾比尔率部分王室成员逃往沙特阿拉伯。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间,以美国为首的由34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和伊

  • 2005年08月02日:法国航空358号航班事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法国航空358号班机(AF358)是一班由法国巴黎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飞往加拿大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的法国航空班机。2005年8月2日,于东岸日光时间(EDT)下午4时04分(UTC 19:35)在多伦多降落时,因机组失误以及恶劣天气,未能在跑道结束前减速停止,冲出跑道末端并起火燃烧,所幸乘客与机组

  • 1953年07月13日:金城战役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金城战役(Battle of Kumsong)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将南朝鲜军4个师打残,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金城战役准备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志愿军从6月下旬即开始进行了如下准备。

  • 2016年08月02日:哈迈德·泽维尔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哈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美国国籍,化学家、物理学家。1946年2月生于埃及。1974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博士学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8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9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

  • 1983年07月13日:运动员刘翔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刘翔,1983年7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栏运动员。中国体育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室内室外世锦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以12秒91的成绩追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

  • 2020年07月13日:曾毅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曾毅(1929年3月-2020年7月13日),出生于广东揭西,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195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3年在广州中山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工作;1956年调到北京中

  • 1804年07月12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5年1月11日—1804年7月12日),美国政治家、军人、财经专家,美国开国元勋(美国国父)之一,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国宪法》起草人和签署人之一,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美国政党制度创建者,共济会新泽西州莫里斯敦美国联合分会会员。亚历山

  • 1798年08月01日:阿布基尔海战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阿布基尔海战,发生于1798年8月1日—2日,也就是拿破仑对埃及的远征(1798—1801)期间,英法海军在地中海尼罗河口的阿布基尔海角(埃及)附近进行的一次交战,是世界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战役之一。结果以英军的胜利而告终,英国战役指挥官纳尔逊受封为尼罗河男爵。阿布基尔海战结果英国舰队用了整整两个星

  • 1895年08月01日:古田教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古田教案(英文:Kucheng massacre)是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95年8月1日)发生于福建省古田县的一场教案。古田教案是义和团起义前(1899-1901年)最严重的教案(传教士及基督徒与异教徒直接的冲突)。古田教案事件背景1892年,江西赣州人刘祥兴以钉秤补碗为生来古田创立斋教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