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土木堡之变是一场阴谋

土木堡之变是一场阴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552 更新时间:2024/3/2 3:10:31

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当时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一直以来被皇帝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也是在那个时候正统朝的政治开始走入滑坡路。

至于土木堡之战的发生还要从大明和瓦剌之间的矛盾开始说起,瓦剌的太师也先经常以朝贡为名,用来骗取大明的回赠礼品。大明乃天朝大国,他们来一个人就要给一份礼,因此朝贡使团的人数越来越多,后来竟达到了三千多人。

这也惹怒了当时的大宦官王振,他下令不准给瓦剌太多赏赐,也先便借此为名,举兵南下侵犯大明,兵锋直指大同。王振借此建议皇帝御驾亲征,彰显大明国威。

后来的结果很多人都知道了,大军到了大同附近的时候,发现尸横遍野,再加上此时粮草不足,大军的军心很不稳,于是,明英宗便想要撤军回朝。王振此时掌管军权,他建议绕道他的老家蔚州,想要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蔚州和瓦剌军所在的大同很近,这样行军是很容易发生危险的。明英宗感念王振的忠心,便给了他这个张扬自我的机会。不料王振突发奇想,害怕大军踩踏了自己家的庄稼,命令大军又按原路返回了。等到大军行至土木堡附近时,由于后面的辎重和王振搜刮的财宝没有跟上,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候,没有连夜前往居庸关。

当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明军才发现瓦剌军已经追上来了,大军的水源也被瓦剌军控制,明军一下子陷入了危险之地。后来也先借假议和之机,趁明军不备,发动了进攻,明军猝不及防,很快便溃败了。此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王振被杀,大臣及将军战死者多达数百人。

以上只是正史中的记载,但是翻阅多方史料研究发现,土木堡之变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我们太小看一个久居帝位的皇帝了,甚至可以说土木堡之变本身就是明英宗设计的一个阴谋,为什么要这样说,接下来我们还是来看看明朝当时的时局吧。

《明史》记载明英宗朱祁镇为宫人子,后由孙皇后抚养,不是孙氏亲生的。宣宗最宠爱的女人是孙贵妃,只生有一女,没育儿子,孙贵妃暗取后宫宫人之子宣布为自己亲生的儿子。宣德三年春,宣宗以胡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胡氏被废后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然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由此可以看出,孙太后并不是明英宗的亲生母亲。

虽说当时明英宗是亲政了,但是真正掌权的还是孙太后,以及那些孙太后支持的“清流一党”,他们自命清高,只想自己在百姓心中有一个位置,却没有给皇帝留过,并且他们私下里挖大明的墙角,中饱私囊。最可怕的是他们曲解了圣贤书,沽名钓誉,一旦影响了读书人,大明将很难再出现名臣,纵然有,也受限制于他们的思想,甚至将来这些号称读圣贤书的人,才是真正毁大明根基之人。

所以明英宗为了大明的未来,也为了削弱孙太后及“清流”的权势,他精心设计了这一场阴谋。在出征之时,他带上了数百名“清流”官员,计划着会有一场小败,清流集团几百人死光,然后反败为胜,回来后对那些官员进行加封。

但是明英宗万万没想到的就是王振太贪婪,这个错误不但让朱祁镇成了阶下囚,而且让他最信任的亲军死光,最信任的将军,最信任的几个官员都为保护他而死。自此之后,明朝国力迅速下滑,此事成为了明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算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呜呼哀哉!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精神分裂有什么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

  • 古代女子出嫁为什么要开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在古代,男人娶妻要三媒六聘,八抬大轿,但是纳妾的仪式相对就简单多了。如果男人看上一个女人,想要纳她做妾。可以随便摆上两桌,就算是礼成了。如果连摆桌也觉得麻烦,那可以直接唤人来给她开了脸,就等于是正式纳妾了。那么,这个开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开脸是古代女人从黄花大姑娘到妇人的一种标志,开了脸,就等于正式

  • 三蹦子是什么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北京土话习惯将“汽油动力带棚三轮车”称之为“三蹦子”(“蹦”读一声)。三轮车前部为驾驶位,后部是车厢,厢体一般为金属制半圆形,可以并排乘坐两个人(面向后方)。车厢上安装防雨篷,后部车厢下面装有弹簧和两个轮子。座位下面是一个木箱,可以开启,里面存放车夫的工具杂物等。座位上有用布和棉絮做成的坐垫。起源起

  • 古代落榜生能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落榜生”是指士子参加考试未被录取,又称“落地”、“不第”、“落下”或“未第”,自隋大业元年(605年)科举诞生以来,及第登科比例总体较低,大部分考生都成了落榜生。为了笼络优秀人才,保持社会稳定,历朝历代都很重视落榜生的出路问题。那么古代的落榜生都有哪些出路呢?追赠进士名誉。除少数年份外,唐朝每个大

  • 中华白海豚为什么是粉色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中国的最早的中华白海豚发现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轻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

  • 智商税是一种什么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智商税,又称低智商税,网络流行词,是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也就是低智商的表现,花了冤枉钱,这些冤枉钱就被认为是缴了低智商税。引申含义智商税,作为网络语的该词,又被称之为“低智商税”,其含义为因为自己的缺乏判断力、智商不够用而付出的代价,这些付出的“代价”,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就被大家吐槽为

  • 古代的粮仓是怎么储存粮食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我国一直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矛盾,粮食安全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3年林甸粮库的失火,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古代同样重视粮仓的建设,粮仓在当时扮演什么角色?具体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呢?上图_战国粮仓曾出土了一个类似于齿轮的物件,此物是用来吊粮食粮仓的建立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必须从粮

  • 骰子是谁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骰子(tóu zi),北方的很多的地区又叫色子(shǎi zi)。中国传统民间娱乐用来投掷的博具。早在战国时期就有。通常作为桌上游戏的小道具,最常见的骰子是六面骰,它是一颗正立方体,上面分别有一到六个孔(或数字),其相对两面之数字和必为七。中国的骰子习惯在一点和四点漆上红色。骰子是容易制作和取得的乱

  • 日月潭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日月潭位于中国台湾省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常态面积为7.93㎞²(满水位时10㎞²),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长约37千米,是中国台湾外来种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它以光华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

  • 清统一台湾之战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清统一台湾之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全国领土的作战。台湾自古以来就与大陆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统一是必然的规律和趋势,特别是自元朝以来,台湾直接归于中央政府管辖。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部队登陆大员,开始占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