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的秦人是什么时候过去的

日本的秦人是什么时候过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46 更新时间:2024/1/26 5:03:33

古代一些中国人在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中逃到了朝鲜半岛,一些以后又迁徙到日本,还有一些是直接跨海岛日本,因为来自秦,所以称自己是秦人(秦的子民)。

对中国而言从大陆跑去日本的很多都是动乱年代出去的,出去前人家也不会留下个什么音讯,陈胜吴广那时候,外逃留下讯息更是危险,当然也非常有可能冒人认为贵族以期望得到优待。难道他们逃难前还和陈胜吴广说一声“你们起义成功后当了皇帝记得让史官记录下我们去东洋了”?

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等日本早期史书中,对这段时间大量来自大陆的归化人到达日本有着非常详尽的记载。在日本书中常被提到的汉族“归化人”的代表,有弓月君(秦氏)、东汉直(刘氏)、西文首(氏)等人。他们大都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汉族“归化人”,例如,改名成弓月君及其所率领的秦人,为秦始皇的后裔;另外还有一个秦始皇后裔(当然可信度充分值得怀疑)的秦氏,向日本传播了造丝绸的方法。

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应神纪所载,大约在四世纪初弓月君率其部民一百二十县(或一百二十七县)归化日本。这是后来被称作秦氏一族的来源。到雄略纪时(即倭王武时代,大约在五世纪后半),收集秦氏遗族,共得九十二部一万八千六百人,赐其首领名为酒公。

秦氏一族在长期的养蚕制丝业、农田水利和土木工程的生产活动中,逐渐蓄积财富,变为具有实力的地方豪族,成为倭王的得力官吏,形成地域集团的首领,并加入倭王高级统治集团,由倭王赐姓为直,成为日本古代重要的氏姓巨族之一。渡来秦氏族人迁徙到日本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二~三世纪前来弥生时代的日本定居。

2、公元五世纪前后倭五王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渡来人特别多。

3、公元五世纪后半叶~六世纪今来汉人带来了最新技术。

4、公元七世纪从被灭亡的百济、高句丽等地逃亡日本。

在五世纪前后的渡来人中,最有代表性和势力的是秦氏(はた)和汉氏(あや),据《日本书纪·应神纪》记载,前者是应神天皇十四年(403年)由弓月君(融通王)率领,后者是应神天皇二十年(409年)由阿知使主及其子率领,渡海而来的。同书还记载:“秦造之祖、汉直之祖参渡来也”。可见秦氏与汉氏是从朝鲜半岛移居日本的。这里着重介绍渡来人秦氏。

秦氏的祖先是五世纪初从朝鲜半岛渡海而来的弓月君,他率领一百二十县的百姓来到了九州,在从大陆逃到朝鲜试改名为弓月君,据日本《新撰姓氏录》记载是秦始皇五世孙,擅长土木、农业等技术的秦氏利用灌溉技术大力进行土地的开发,并且从事养蚕、机织、造酒和制作金属工艺品等各项劳动。京都盆地北有贺茂川,西北有大堰川,东北有高野川,十分适宜大面积开垦。

古时这里称为爱宕郡,“爱宕”就是“犹如瀑布般的水在盆地中翻滚流淌”之意。秦氏对开发京都盆地贡献巨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奠定了大和王权的经济基础。不仅如此,秦氏还曾担任大和王权负责财政的大藏官,早在钦明天皇时秦大津父就曾担任大藏省的长官。

秦氏以京都山背为根据地,并迁居太秦(今京都市左京区)。秦氏的势力以山城国为中心,遍布东至美浓、伊势,西至赞歧、筑前的广泛地域。与同为“渡来人”的汉氏相比,秦氏不仅与地方土豪势力结合紧密,而且还与稻荷、鸭荷、宇佐八幡等神灵信仰以及贺茂神社、松尾神社等有密切关系,成为古代日本屈指可数的大势力。

据《新撰姓氏录·左京诸藩上》记载:“太秦公宿弥,出自秦始皇三世孙孝武王也。男功满王足仲彦天皇八年来朝,男融通王(一云弓月王)誉田天皇十四年来率二十七县百姓归化。献金银玉帛等物。大鹪鹩天皇御世,以百二十七县秦氏,分置诸郡。”此外《古语拾遗》也称“秦汉百济内附之民,各以万计”,《新撰姓氏录》中记载着很多称为太秦公宿弥、秦连、秦忌寸、秦造的家族。

根据《日本书纪·雄略纪》和《新撰姓氏录》的记载可知雄略天皇时秦人有九十二部,一万八千六百七十人,而秦酒公奏曰“今见在者,十不存一”,那么这一万八千人还只是秦氏移民的一小部分,可以想见秦氏移民人数之众。《钦明纪》记载钦明天皇元年(540年)时秦人户数为七千零五十三户,按平均每户十人计算那么大约有七万人。从上面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秦氏在日本的发展。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秦人是现在哪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秦国人即秦人,秦人一词现代为陕西、甘肃东部、宁夏人群的简称,因陕西省大部、甘肃东部(平凉、庆阳、天水、陇南、定西一带)、宁夏大部地区为秦国故地,故称陕西人、甘肃人、宁夏人为秦人。秦人是华夏族(汉族古称)西迁的一支,其早期祖先是殷商贵族嬴姓部族。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为诸侯,颇受商朝重视。后因嬴氏部族

  • 秦人的发髻为什么是歪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如果仔细观察秦兵马俑的造型,会发现佣的发髻都是歪的。而在一些比较考据的电视剧中秦人的发髻也是歪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束发,作为一种古人的重要礼俗,历来都很重视。尤其是汉人,几乎所有男子束起的发型基本都很中正。不过,在上图的秦俑中,却有很大一部分将士束起的发型却偏向右侧,并且有的还斜的特别厉害。按理说,

  • 秦人为什么尚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提到秦,我们肯定会想到它的尚武精神,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还是后来大一统的秦朝。提到别的国家都是各种形容词,唯有秦是“尚武”,这是为什么呢?秦人地处边疆,一直与少数民族,林胡,犬戎等争地方,开疆扩土,所以民风彪悍,人们也已武力高为荣。再加上山东六国一直因秦地处偏僻不通周礼而歧视秦国,所以秦人想与山东六

  • 为什么我们自称汉人而不是秦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我国历史上有多个大一统王朝,各方面实力都到达巅峰,人们以这些朝代的子民为豪,如汉人、唐人。那么问题来了,明明秦朝才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我们为什么不自称秦人呢?首先,秦朝时间太短。一统天下,这么伟大的功绩,若是时间再久远一些,文人骚客的话梅辞藻可能可以把它捧到天上去。可秦二世而亡,令人叹息。在古代,所

  • 刺猪洞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刺猪洞是位于黔西县素朴镇塘山村营盘坡观音岩半山腰的一处自然景观。起源相传早年猎人们到此打猎,被猎犬追逐的刺猪潜入洞中躲藏,刺猪洞因此而得名。简介刺猪洞神秘莫测,它位于悬崖峭壁底层,洞门两侧怪石峥嵘,奇峰突兀,箐木蔽日。洞口不大,洞内广阔,入口处有一古代留下的军事防御工事,营地内大约可以容纳200人,

  • 赳赳老秦的出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很多人提到秦、老秦,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句子,让人热血沸腾。那么你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这句话的全文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是《大秦帝国之

  • 日本秦氏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日本秦氏为日本一个古代的氏族,与东汉氏同为具影响力的氏族。自称秦始皇的后代(新撰姓氏录说是三世孙孝武王)。秦氏为日本一个古代的氏族,传说先祖是中国秦始皇的子孙弓月君(融通王)。可能与东汉氏以渡海的形式来到日本,但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是由百济来到日本,来到的时间约3世纪,当应神天皇

  • 流凌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流凌,是指河流封冻前,冰块和河水一起流动。因流动的冰称为凌,所以冰在水面或水体中随水流动称为流凌。流凌可以分冬季结冰流凌和开春解冻流凌,前者流凌以冰花和冰淤为主,后者以碎冰块为主。这里所指的是封冻前的结冰流凌。现象解释流凌指的是在河流封冻前,冰块和河水一起流动的现象,也指河流在解冻后冰块顺流而下的现

  • 冰挂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冰挂是指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形成原因冰挂是由于冰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凝固形成的,需要潮湿冰冷天气才能形成。物态变化冰挂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南方空气中的水蒸气多一些,突然遇冷凝固成了固体。像雨、雾

  • 脂肪液化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