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里亚纳海沟在哪里

马里亚纳海沟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628 更新时间:2024/2/19 10:48:02

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又名玛利亚娜海沟。位于11°20′N,142°11.5′E,即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北起硫黄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其北部有留申、千岛、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新赫布里底等海沟,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据估计这条海沟已形成6000万年。

海沟最深处的地方达6~11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这里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资源匮乏,因此成为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

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俯冲地带,海底地质运动非活跃,海山火山岩的物质组成及成因等是海洋地质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形成原因

一般认为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板块进入地幔后逐渐熔化而消失。在发生碰撞的地方会形成海沟,在靠近大陆一侧常形成岛弧、弧后盆地和海岸山脉。这些地方都是地质活动强烈的区域,常出现火山爆发和地震。

海底生物

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将不能露出水面。不少的登山家成功地征服了珠穆朗玛峰,但探测深海却极其困难。19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首次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底进行科学考察。海沟底部高达1100个大气压的巨大水压,对于人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深海是一个高压、漆黑和冰的世界,通常温度只有2℃(极少数海底受地热的影响水温可高达380℃)。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深的海底,科学家们竟然看到有一条比目鱼和一只小红虾在游动。有的理论认为深海海沟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剧烈凹陷。

潜水员曾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见到过人们熟知的虾、乌贼、章鱼、枪乌贼,还有抹香鲸等大型

海兽类;在2000~3000米的水深处发现成群的大嘴琵琶鱼:在8000米以下的水层,发现仅18厘米大小的新鱼种。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则很少能看到动物了。

2014年12月,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8145米的海床上发现了一种鱼类,这比先前纪录深了将近500米。

参加研究计划的科学家发现的这个奇特生物据信是“狮子鱼”,“当它游泳时,看起来像有个奇怪的卡通狗鼻子背后浮动着湿纸巾。”这种鱼浑身成白色,头大、眼睛小、没有鱼鳞,通常较人类的手掌稍长。

英国亚伯丁大学(Aberdeen University)科学家杰米生(Alan Jamieson)博士表示:“这种栖息深度很深的鱼,不像我们所曾看过的东西,也不像我们已知的任东西。”

为适应深海环境,深海鱼的生理机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深海鱼的肌肉和骨骼上。由于深海环境的巨大水压作用,鱼的骨骼变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弯曲;肌肉组织变得特别柔韧,纤维组织变得出奇的细密。更有趣的是,鱼皮组织变得仅仅是一层非常薄的层膜,它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这就是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深海鱼也不会被压扁的原因。另外,深海鱼类的眼睛也变得非常奇特。

我们常见的金鱼,不仅颜色非常鲜艳,两只眼睛特别大,而且好玩。和金鱼比较,生活在深海里的鱼类,其眼睛结构要比金鱼眼丰富多了。一般鱼的眼睛,多生长在头的两侧,而生活在深海中的鱼,眼睛却长在头部的背部。从正面看,后鱼的两只大眼框,简直就像是竖起来的两只电灯泡。而从上往下看,两只眼睛又像两个大圆圈,占据着头部的“要塞”部位。更有趣的是,这种鱼眼能上下左右活动,其眼球的组织结构和一架望远镜差不多,而且还能自如地调整焦距。奇特的眼睛结构,几乎是深海鱼的一个共同生理特征。

深海里并不是风平浪静的,里面有很多血腥与杀戮。科学家一直在寻找10米长以上的霸乌贼就生活在这片终年不见天日的海底。还没有人见过其真正的样子,但是霸王乌贼的天敌是抹香鲸,科学家曾经在抹香鲸的肚子里面发现直径有20厘米的巨型乌贼牙齿。科学家断定这条乌贼就是霸王乌贼。然而霸王乌贼的天敌居然是抹香鲸,这就意味着深海里他们一直在持续着血腥与杀戮。

海洋污染

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里亚纳海沟2673-10908m底层海水中,微塑料含量为2.06-13.51个/L,比开放大洋表层及次表层水中微塑料含量高出数倍;在马里亚纳海沟5108-10908m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含量为200-2200个/L,也明显高于大多数深海沉积物中的含量。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胶囊列车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胶囊列车(又名胶囊超级高铁),是由两家美国公司相继利用“真空管道运输”的概念,正在研究的一种全新交通工具。据称,这种“胶囊”列车可以超高速、低能耗、无噪声、零污染。被认为是继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之后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2020年11月,超高速悬浮舱系统DevLoop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试验旅行,完

  • 零敲牛皮糖战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零敲牛皮糖,是毛泽东在我军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前夕提出来的。它是集中优势兵力打小歼灭战的一个形象化的提法,是毛泽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歼灭战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运用和发展。即通过无数次战役战斗上的小歼灭战,小口小吃逐步扩大的办法,不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战略上消耗敌人,逐渐转化战

  • 行军蚁吃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行军蚁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动物中,所有没有固定巢穴,靠集群游荡生活的蚂蚁的统称,主要栖息于南美、非洲、亚洲等地,分成“行军蚁亚科”、“双节行军蚁亚科”、“游蚁亚科”三个家族若干个属种,没有固定巢穴、长期集群游荡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关于行军蚁的传说一直很多,甚至传说它可以吃人,这是真的吗?虽然只

  • 犹太人大屠杀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犹太人大屠杀是指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种族清洗,是二战中最臭名昭著的暴行之一。德国在这场种族清洗活动中屠杀了将近600万犹太人。犹太人大屠杀在英语和德语的名称为“Holocaust”,此字是来自希腊语,意思是用火焚烧祭祀。犹太人则称其为“Shoah”,来自希伯来语,带有“浩劫”的意思。历史背景

  • 禹王碑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神秘的岳麓山禹王碑从岳麓山北麓山顶电视塔附近沿石板路东下,在山东面一侧,远远就能看见一处类似石亭的小景点,这就是静卧山顶近千年的禹王碑。禹王碑是岳麓山的古老文化象征,它的碑文铭刻千年,至今尚无人破译。禹王碑高1.84米、宽1.4米,碑文9行,共77个字,每字直径约0.16米。碑文形如蝌蚪,似篆非篆。

  • 捕虫树和刺蝽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捕虫木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科,有1属,2种,其物种别称捕虫树。叶片具腺体,可分泌粘液,粘性极强。昆虫被粘后,其植株不会分泌消化液。所以刺蝽或花叶蛛会吃食捕虫木所捕的猎物,其排出的粪便,会变成捕虫木的肥料。捕虫树(Roridula)是捕虫树科捕虫树属植物,只有两种,生长在南非最南端的开普地区。它们扎根在非

  • 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3000米),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主体在墨脱县。从墨脱县甘登乡多卡村往上,一直到米林县派镇加拉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全长

  •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Yarlung Zangbo River),狭义上指其最大拐弯即扎曲大拐弯(排龙乡扎曲村)——世界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方。广义是包括多个大拐弯,主要在墨脱县(千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主体所在),例如墨脱县旁辛乡的雅江拐弯也很大(山体雨林丰富)。雅鲁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称央恰布藏布,意

  •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战争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中东战争,是由于1947年由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所引起的矛盾冲突。从1948年5月15日凌晨开始(冲突从1947年11月开始),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它使以色列成为独立的国家,将巴勒斯坦英帝国托管地的剩余地区分成分别由埃及和外约旦控制的地区。战争中有96万

  •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犹太人在公元一、二世纪起离开巴勒斯坦之后,流散到世界各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们的处境很悲惨。中世纪欧洲各国,基督教居于统治地位,而犹太教被视为异端邪说,它们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迫害甚至屠杀。从13世纪到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特别是19世纪末发生在沙皇俄国的排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