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台儿庄大捷的历史意义

台儿庄大捷的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898 更新时间:2024/3/14 4:10:33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蒋介石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力。

台儿庄战役作为中国军队在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在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台儿庄战役的结局,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败。“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文称对台儿庄战役评价到:“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二)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就是不可战胜的。

(三)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国报刊发表了赞扬此战中国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条件。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两伊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

  • 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万园之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那么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万园之园”呢?在一些书中的表述是这样的:西方世界怎样怎样。也就是说,这个名字来自于西方。准确的说,这个说法来自于法国的一名传教士,叫做P.Jean-Denis Atti

  • 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夏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圆明园是清朝的大型皇家园林,也是文化艺术瑰宝。圆明园规模极其宏大,样式精美,被称为“万园之园”。但是圆明园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夏宫”,这个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料记载,圆明园兴建于公元1707年,不过此时仅仅是完成了一部分,并且做好了绿化工作。这座园林的作用是为当时的清帝王提供休闲和避暑的场所,皇

  • 白色长颈鹿灭绝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白色长颈鹿,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长颈鹿品种之一 ,最早于2017年6月初在肯尼亚被发现,当地居民将白色长颈鹿视作自然的守护神。专家称,这两头长颈鹿之所以皮肤呈白色,是由于一种罕见的“白化基因”导致。随后,肯尼亚又发现了第三只白色长颈鹿。2020年3月,位于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两只白色长颈鹿遗骸被发现,

  • 干扰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干扰弹是用来诱骗敌方红外制导武器脱离真目标,具有较高温度的红外辐射弹,亦称红外干扰弹。简介它广泛地应用于飞机、 舰船的自卫。 红外诱饵弹大多数为投掷式燃烧型,内装的烟火剂多为镁粉、硝化棉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燃烧时,能产生强烈的红外辐射,在红外寻的装置工作的1~3微米和3~5微米波段范围内。分类分种

  • 坤宁宫事变讲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坤宁宫事变又称宋仁宗遇刺案,发生于庆历八年(1048年)闰正月十八日夜间的坤宁宫附近一带,有四名宫廷禁卫军士兵叛变大举杀人放火,一度危及皇帝安全,但被平定。然而此事疑似涉及宫廷幕后斗争,事后被轻放处理,宋仁宗本人也以息事宁人的态度将事件压下,事件史料也不多,目前仅有史学家拼凑出的事件全貌。庆历八年事

  • 庆历新政为何昙花一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1043年,宋仁宗眼见国家经济发展势头正好,社会也趋于稳定。但是,与此同时,北宋王朝内部俨然是官僚系统臃肿、转而带来的行政效率极其低。随后,宋仁宗为了提高北宋的国力,便决定进行改革——这便是王安石变法之前,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当然,宋仁宗改革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北宋国内当前的局势逼迫,而是来自外部压

  • 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张居正改革(又称万历中兴),是在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一场变法革新运动。改革自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结束。张居正改革,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重于经济的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

  • 张居正改革的经济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一条鞭法”上承唐

  • 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张居正改革是张居正为了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进行了一场变法革新即。这场改革前后持续了十年,据史料记载,“张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的财政收入有了很大的改观,社会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甚至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