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约柜现在在哪里

约柜现在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022 更新时间:2024/1/25 20:13:22

在耶稣来临以前,被隐藏的约柜要被显露出来。对于可能藏有约柜的地点,现在人们有三种说法。有些人主约柜在西奈山下的某个山洞里,在次经《马卡比传》里有这样的记载。另一种说法是:就在髑髅地耶稣的十字架下面的那个洞里面。

在我们信徒中有一位考古学家名叫“袁外特”,他原来是医院里的一个临床医生,他同时又是一位很杰出的考古学家;就是这个人在亚拉腊山上发现了挪亚方舟的遗迹,而且他在红海发现了法老军队的马车的车轮。这个人说他在髑髅地下面的山洞里见过这个约柜;现在因为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互相冲突,考古工作无法在那里进行;但是他说他知道约柜就在那里面。

不久前这个人去世了,在他去世以前他说过这样的话:他从裂开的缝隙里试图进入一个山洞,他发现在洞的深处有一个非小的洞口,他的身体太大进不去。然后他花钱找来一个七岁大的小孩,让他钻进去,但是这个小孩进去看了之后,吓得马上钻出来撒腿就跑了。他只好又领来一个小孩,而这个小孩也是一样,他进去看以后吓得马上出来跑掉了。

他说在洞里有一个非常奇怪物体,一个发黄颜色的柜子,在柜子上面有像天使那样有翅膀的人,在中间有像血滴在上面的痕迹。这件事的真伪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但是依照他的主张,耶利米就是把约柜藏在了髑髅地下面的山洞里。大家知道在以色列民被巴比伦俘虏去以前,耶利米曾把约柜藏了起来,但是他藏在哪儿,后世的人没有人知道。

如果约柜是在髑髅地下面这件事是事实的话,那么这件事就太奇妙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当时地大震动,所以耶稣在十字架上流出的血,往他脚下裂开的地缝里流了进去,也就是说耶稣的血正好从地缝中滴到了约柜施恩座上。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正好符合我们所学的圣所制度。第三种说法是另外的两位宗教考古学家所主张的:“在埃塞俄比亚(非洲东部国家),在那儿有一个教会,就在那个教会的地下室中。看见这个约柜的有两个人,他们正是守卫着约柜的人,但是别人因为怕进去以后被施恩座击杀都不敢进去看。赛18:1-7,番3:10,在这里圣经预言埃塞俄比亚地方的人将礼物奉到锡安山,所以埃塞俄比亚人就是拿着约柜作为礼物奉到圣山。

腓利所施洗的那个埃赛俄比亚的太监是在干大基女的手下总管银库的大官员,女王听说在犹太地弥赛亚来临了,她就想把约柜还给以色列民,所以派遣了这位官员去探听是不是有这么回事。但是他来了以后,看到这位弥赛亚耶稣基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他在返回路上正看以赛亚书53章的时候,遇见了腓利,腓利给他施了洗。

约柜现在还在埃塞俄比亚,但是将来就像以赛亚书预言所说的,他们将会拿着约柜回到以色列。”以上是那两位考古学家的解说,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否真是这样,也没有得到证实。现在任人也不知道约柜所在的确切地点,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在耶稣来临之前,约柜一定会显露出来。

那时全世界的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件事情上,人们就会明白上帝的律法是永恒不变的;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将来在出去大呼喊的时候,将更加增添力量。(在地上发现约柜的事情是在星期日法案以后,在天上有法版显现出来是在七灾殃以后。)

最近关于约柜的发现,突然之间兴起了这股热潮。我们单看这一件事,我们也知道耶稣的来临就在眼前了。所以现在正是我们悔改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在耶稣来临时面对面地迎接他的准备;而且我们要预备教会里的信徒们,使他们成为这样的百姓们,无论耶稣什么时候来临,都能迎接主;这正是我们的责任。

●这时耶路撒城里还有一些义人,上帝的旨意曾经他们显明,他们中间有几个人决心要将那藏有上面写着十诫之法版的神圣约柜,挪到强暴人之手所无法触及的地方去。他们就这样行了。他们以悲哀忧伤之情将约柜藏在一个山洞里,这柜因以色列和犹大众民的罪而与他们隔离被隐藏起来,以后再不归还他们了。那神圣的约柜至今仍隐藏着。自从它被隐藏以后,始终没有受过惊动。

●保存在约柜中的律法。--“耶和华在西奈山和摩西说完了话,就把两块法版交给他,是上帝用指头写的石版。”写在版上的内容决不能被抹去。律法珍贵的记录被放在了约柜中,现在仍然在那里,并且被安全地隐藏着,不为人知。但是在上帝指定的时候,他将出示这些石版,作为对全世界漠视他的命令以及伪安息日的偶像崇拜的指证。

●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上帝律法的永恒不变。它是上帝的指头所写的,从未被湮没,也决不被毁坏。现在石版被上帝隐藏着,直到在大审判日被出示出来,正像他过去刻写它们一样。

●当审判将要开庭,案卷将被展开,每个人将凭着案卷所记载的受审判,那时一直被上帝所隐藏的石版,必呈现在世界面前,作为公义的标准。于是男男女女都将了解他们蒙拯救的先决条件乃是顺从上帝完备的律法。没有一个人能找到犯罪的借口。按此律法的公义原则,人们将接受他们或生或死的判决。

●天上忽然显出一只手,拿着合起来的两块法版。先知曾说,“诸天必表明他的公义,因为上帝是施行审判的。”(诗50:6)那圣洁的律法,就是上帝的公义,从前曾在西奈山的雷轰和火焰中被宣布为人生的指南,这时却要显现在世人眼前作为审判的标准。那一只手揭开了法版,其中便显出十条诫命,像是用火焰的笔写成的。其中的字迹极为清楚,使人人都能阅读。这时人们的记忆力要豁然觉醒,人人思想中所有迷信和异端的黑暗都要被扫除净尽;上帝那简明、广泛而有权威的十句话,这时显现在地上一切的居民眼前。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邯郸之战白起为什么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在战国这一汗青阶段,四台甫将之首的白起善于用兵,百战百胜。白起在秦昭王时交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庞大的进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下楚国都城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绩赫赫。白起担负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扑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不过,长平之战既是白起军事生计的一座岑岭

  •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有灭了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前262年,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役在长平举行。对阵的双方,一是秦国,一是赵国。双方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雄厚的国家。史称“长平之战”。当然,如你所知,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最终以秦国胜利、赵国失败而告终。战争结束后,秦国主帅白起残忍地将40万赵国降卒尽数坑杀,只放了240

  • 长平之战中秦国死伤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想要统一六国,必须要扫除三晋,也就是韩、赵、魏三国。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军率先攻打魏国,后来转向韩国。而秦、赵两国之间也眼看着即将发生一场大战。公元前260年爆发的长平之战无疑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秦、赵两国都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也有不

  • 为什么长平之战开始不用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一场最大的围歼战,最终以赵军被坑杀40万惨败,并被史学界认为是秦统一六国的转折点。长平之战先期的双方将领为秦王龁、赵廉颇,后期为秦白起、赵赵括,当时的白起和廉颇都是当世名将,那么这么一场重大的战役为什么秦国不一开始就派上白起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式,赵军丢失上党退守长平后,

  • 1978年11月18日:琼斯镇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1978年11月18日,美国邪教组织“人民圣殿教”的信徒在教主吉姆·琼斯的胁迫下,在南美洲圭亚那琼斯镇(Jonestown)集体自杀。共有913人喝氰化物中毒身亡,其中包括276个儿童,那些拒绝自杀的人被强行灌下氰化物,或枪杀、勒死,吉姆·琼斯开枪自尽。整个营地只有四人幸免于难,其中两人是冒死逃跑的

  • 澶渊之盟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

  • 澶渊之盟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宋与辽的关系一向不好,等到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即位,宋辽关系是越发恶劣。在宋真宗统治初期,辽国不断骚扰宋朝边境,意在掠夺幽云十六州。终于,在多番战争后,辽意图讲和,和宋真宗畏惧辽国,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自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

  • 澶渊之盟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与辽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签订的条约,在签订条约之前双方交战多次,未分胜负。辽国像议和,而宋真宗畏惧辽国便同意和解。要不是有寇准暗地里威胁曹利用,宋真宗甚至觉得给辽国百万钱财也无所谓。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

  • 神龙政变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背景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张兄弟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插手朝政,男宠的介

  • 澶渊之盟是在哪里签订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签订的合约。澶州,又称开德府,一度成为北辅,是北宋时地名。公元997年,宋真宗赵恒以皇太子嗣位,曾经几次御驾亲征,定澶渊之盟(即澶州),给国家创造了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宋代澶州澶州属唐河北路为澶州澶渊郡镇宁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