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虎落平阳被犬欺"典故简介

"虎落平阳被犬欺"典故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19 更新时间:2024/1/10 16:46:01

虎落平阳被犬欺是一个汉语词汇,本意指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狗也能欺负老虎。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典故

版本一

三国演义里描写,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总想加害孔明。有一天想出了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进行加害。孔明早已觉察周瑜的心意,便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周瑜暗自大喜,忙说:“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

鲁肃见他俩击掌为定,急得出了一身冷汗,埋怨孔明聪明一生,糊涂一时,轻易地入了圈套。而孔明假装不知,泰然自若,反拉着鲁肃的手说:“子敬也算一个。”

周瑜见孔明中计,十分高兴,首先出诗一首:“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 ,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

孔明听了,心中暗想,自己身为刘备军师,今日落入周瑜之手,岂不是“欺”吗?便立即吟诗以对曰:“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闻言大怒,鲁肃早已留意这场龙虎斗,见周都督意欲爆发,急忙劝解道:“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去掉湘边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风波平息了,周瑜怒气未消,他更换内容,又吟诗一首:“有目也是丑 (与“瞅”同音),无目也是丑 。去掉丑(与“瞅”同音)边目,加女便是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孔明见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也就毫不客气反唇相讥,遂吟诵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护铜雀不锁娇。”

孔明的嘲讽,激得周瑜怒火万丈,暴跳如雷,暗令伏兵团团围住,孔明毫不惊慌,稳如泰山。鲁肃立即上前劝阻:“都督息怒!我有一诗奉献:‘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今日这事在破曹,龙虎相残大事糟。’”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与孔明共议破曹妙计,干出了后来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的大事业。

另一版本

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吴蜀联合抗曹之事。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总想找借口杀他,在一次宴会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的出有赏,对不出以杀头问罪如何?”诸葛亮从容笑到:“军中无戏言,请都督说。”周瑜大喜,开口便道:“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魄凤凰不如鸡。”诸葛亮听罢,随口便道:“有木便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听了大怒,但碍于有言在先,不便发作,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诸葛亮听了知道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黄阿丑长得丑,便立即应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吴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周瑜知道这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怒发冲冠,几次都想发作。

剑拔弩张之时,鲁肃在一边和了句:“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斗岂不糟!”诗罢众人一齐喝彩。

版本三

宋初,有个生性耿直、秉公办事的知府,因得罪权贵,遭到诬陷被朝廷罢官,他回到家乡后,拜见当地的胡知县。胡知县原是这位知府的下属,曾受过他不少的指责,此时便存心想奚落他一番,便设宴招待老上司,还请了两位当地工于诗文的文人作陪。

酒过三巡后,胡知县以主人身份提议吟诗助兴,并首先起头吟诗一首:

“单奚就是奚,加水还读溪;抹去溪边水,来鸟便成鸡(“鸡”的繁体为“鶏”)。鸟儿有翅强如虎,凤凰无翅不如鸡。”

前4句是起兴,用拆字法给中心语“奚”加上不同的偏旁,分别为“溪”、“鸡”,最后两句引出本意,讥讽知府如同无翅的虎和凤凰,反不如微不足道的鸟和鸡。

知府明知对方是在嘲笑他,却也无可奈何,只好装聋作哑,苦在心中。陪客里的甲见知府啼笑皆非的尴尬相,不免引起同情之心,便有意帮他解围,接吟道:

“单工是个工,加力还是功;撤去功边力,添丝成了红。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以“工”字为中心语,改变其偏旁字形,分别为“功”和“红”,引出本文,劝诫和开导胡知县,冤家宜解不宜结,得饶人处且饶人。

陪客乙听了,觉得甲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事不关己,何必自寻麻烦。于是赶紧吟诗:

“单相是读相,加水还读湘;除却湘边水,加雨就成霜。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知府听罢甲乙二人的唱和,对乙的劝诫更感世态之炎凉,感慨万分,叹息着凑上一首:

“单其读着其,加木也读棋;砍去其边木,添欠就读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最后两句,道出了他内心的愤恨与不平。不仅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从此,便成为谚语中的名句,流传至今。

更多文章

  • 被误解上千年的一位名将:揭秘真实的潘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重文轻武,但依然出了许多名将。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民族英雄岳飞,因为被奸臣秦桧所害,岳飞含冤而死,他精忠报国的忠义名声流芳千古,人人皆知。不过,宋朝有一个和岳飞一样善战的名将,也是忠臣,却比岳飞还冤,千年以来都被骂成奸臣。这个人就是宋朝的开国名将潘美,戏曲中他的名字被改为潘仁美。说到潘仁美,人们

  • 刘邦诛杀汉室功臣,萧何为什么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萧何,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汉初三杰”之一,“开国第一侯”萧何,本为沛县狱吏的他,从沛县起义时便追随只是个亭长的刘邦,甘愿做刘邦的手下,一干就是十多年。他为刘邦月下随得韩信,攻城掠地;他为刘邦寻得秦户籍、地形、法令的书册,为日后建汉立制打下基石;他为刘邦坐镇后方,源源不断为刘邦提供粮草,后备军,安抚老百姓;官至丞相后,他又协

  • 靖康之耻中,韦太后真的给金人生了两个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韦太后,宋朝,历史解密

    靖康二年,金军攻入汴京。金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不仅洗劫了金银财宝,还把徽钦二帝捉住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以及无数的宫女,大臣的妻妾,都成了战利品,被金军掳回了大本营。这些女人统统被扔进了叫作“洗衣房”的地方,说是洗衣房,其实洗衣只是副业,供金军淫乐才是主业,这些女子大多沦为金军发泄的工具,那些长得

  • 官渡之战前,沮授为何反对袁绍与曹操进行快速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官渡之战,历史解密

    官渡之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爆发了“官渡之战”。有意思的是,袁绍的重要谋士沮授在战前主张缓进并坚决反对实力明显占优的袁绍与曹操进行快速决战。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正如沮授所说:““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

  • 被误解的“暴君”,被骂了千年,隋炀帝还能洗白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关于隋炀帝的种种暴行,有些可以洗白,还其公道,但有些事情无论怎么洗都洗不白的。先说可以洗白的。隋炀帝弑父、淫母这两件事基本可以确定比较扯淡了,这两件事一般都连在一起说,先淫庶母,事发再弑父。不少野史传说,绘声绘色地把那个善于蛰伏、长于自制、强毅隐忍、雄图大志的杨广描写成了一个急吼吼的多年没有亲近过女

  • 明朝和蒙古打了一辈子都没有解决 为什么皇太极三年就解决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蒙古,皇太极,历史解密

    在1368年的时候,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之后,他就赶紧派兵继续北伐战争,最后他成功的占据了北京,元朝就这样灭亡了,但是当时元朝还是有很多的残余势力,并没有被完全的消除干净,所以在之后明朝的200多年期间,蒙古人都一直在骚扰明朝。或者我们可以说的更明白一些,到了后期,明朝的实力已经非常衰弱了,这

  • 唐玄宗如此喜欢杨贵妃,为何却不让她当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可见,唐玄宗真的是对她很用心,历史上有几个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但我们不免有个疑惑,既然唐玄宗这么爱杨贵妃,为什么仅仅让她止步于贵妃之位,而没有把她封为皇后呢?其实原因只有3个,下面我们就来依次说说。第一,于理不合。这我们就得从杨玉环的身份演变说起了,咸宜公主当时在洛阳举行了一场婚礼,邀请来了许多贵族

  • 伐吴之战,刘备先胜后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公元221年,蜀汉之主刘备倾全国之力,水陆并进攻打东吴。汉军号称七十万之众,一路斩将夺城,高歌东进。吴主孙权得报后,慌忙派陆逊领兵抗敌。陆逊统率的吴军有5万人,而蜀汉方面却有冯习率领的4万前锋,江北黄权的5千人马,以及蛮兵沙摩柯的数千人,保守估计人数也在5万人上下,兵力方面和吴军势均力敌。可惜,蜀汉

  • 战国时期赵国实力如何?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国,春秋,历史解密

    赵国灭代国,却林胡、楼烦,而有北方五郡,再图中山,始成战国一霸。此后本应支援韩魏,遏制西秦东进,徐图收复河东,维持表里河山,才能与秦一较高下。本来赵国应该于亡中山国后再灭燕。但赵国崛起太迟,失去了先机。公元前307年才正式进行军事改革,也就是胡服骑射。公元前305年初见成效,开始大举用兵。公元前29

  • 古埃及的统治者为什么叫做法老 该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法老,埃及,历史解密

    “法老”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此词出于埃及语Per-’o的希伯来文音译,其意是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约前2181),法老仅指王宫,并没有国王的意思。在使用“法老”一词之前,古埃及的统治者一般使用“国王”、“殿下”、“君主”等称谓。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约前1554—约前1304)国王图特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