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斗三号系统的发展历程

北斗三号系统的发展历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19 更新时间:2024/2/14 10:51:39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共30颗卫星组成。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中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2020年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建设进程

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动建设。

2010年01月17日凌晨0时12分,中国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官方同时宣布:北斗卫星被正确送入轨道,此举将加快北斗系统的组网进程,一年内将陆续将发射10颗以上的北斗卫星,并在2020年之前完成全球北斗系统的组网,大概需要三十多颗卫星。为民用用户免费提供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0.2米/秒的测速服务、误差不超过10纳秒的时间服务,并且将为付费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等级的服务。

这也揭示,中国力量在和谐世界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考虑到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及欧盟方面决策和预算编制效率的低下,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能会先于“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运行。而且,中国“北斗”的精度或许能够与美国NASA相媲美,而“伽利略”则很难达到这一水平。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北京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于当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2020年6月30日,北斗“收官之星”成功定点,所有30颗北斗三号卫星也已全部转入长期管理模式,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完成又迈出重要一步。

2020年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卫星发射

2017年

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实施的首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2018年

2018年1月12日7时1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

2018年2月12日13时0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五、六颗组网卫星。

2018年3月30日1时5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第七、八颗组网卫星。

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

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

2018年9月19日22时0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3、14颗组网卫星。

2018年10月15日1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九、四十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五、十六颗组网卫星。

2018年11月1日23时5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17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颗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至此,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基本系统空间星座部署任务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2018年底前开通运行,并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这标志着中国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9年

2019年4月20日深夜,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卫星进入工作轨道并进行一系列在轨测试后,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

2019年6月25日2时0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十一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7次飞行。

2019年9月23日5时1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在建的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12次飞行。

2019年11月5日01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

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年12月16日,北斗三号面向全球导航服务的最后一组MEO卫星——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终于落子于北斗“大棋盘”的中圆地球轨道。

2020年

2020年6月15日,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消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窗口定为6月16日10时11分至10时50分,瞄准窗口前沿实施发射。6月16日,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临射前测试过程中,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任务推迟,发射时间待定。

2020年6月22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透露,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任务相关技术问题已排除,任务重新启动,拟于6月23日择机执行。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成功。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兀鹫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兀鹫属(学名:Gyps):共有8种。体长95-105厘米,尾长24-29厘米,翼展240-280厘米,体重6-11千克。是一属大型的褐色鹫。头和颈部羽毛概退化而裸露。身体和上翼羽毛呈淡棕色至深棕色或褐色。胸腹部羽毛浅色羽轴纹较细。尾呈平形或圆形而非楔形。虹膜褐色;嘴角质色,具黑色蜡膜;脚暗淡绿黄色。

  • 辛酉政变的背景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此次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简介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

  •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又称马戛尔尼来华,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想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事件。1793年农历八月十三日(乾隆八十大寿),乾隆在热河避暑山庄接见马戛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然而,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

  • 麦田怪圈的发现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最早的麦田怪圈被认为是来自1678年的一份轶闻小报道。在名为《割麦的魔鬼(全称:The Mowing-Devil: or, Strange News out of Hartford-shire)》的图画中,一个恶魔手持镰刀在麦田里做了一个椭圆形,此图被当作是17世纪就存在怪圈的证据。不过插图显示魔鬼

  • 麦田怪圈的形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麦田怪圈是在麦田或其他农田上,通过某种神秘的力量把农作物压平,产生出的几何图案。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人在汉普郡和威斯特一带屡屡发现怪圈,而且大多是在麦田里,所以正式将它命名为“麦田怪圈”。30多年来,科学界对怪圈是如何形成的一直存在争议,关于它的成因,世人也有多种看法。人为形成相当一部分人认为,

  • 揭秘麦田怪圈的各种图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麦田怪圈(Crop Circle),是指在麦田或其它田地上,透过某种未知力量(大多数怪圈是人类所为)把农作物压平而产生出来的几何图案。草圈草圈一般出现在3~5月,常常是每年最先出现的圈。草圈多现于荷兰。油菜圈油菜圈多现于4~6月。麦田圈出现最多、最精美的地方——英国威尔特郡每年的麦田圈,往往是从油菜

  • 冰雹的形成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霸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如徐州,甘肃等地),是一种天气现象,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

  • 冰雹的预测防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冰雹是春夏季节一种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冰雹出现时,常常伴有大风、剧烈的降温和强雷电现象。一场冰雹袭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气象台站根据天气图、卫星云图分析和雷达监测,虽能提前作出预报,但准确中仍然不是很理想。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人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预测冰雹的经验。常见经验科普感冷热:如果

  • 白俄罗斯战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白俄罗斯战役发生于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实施的最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之一。是苏联红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参见十次斯大林突击词条)的第五次打击。苏联红军使用集中的火炮、坦克和作战飞机之多,用两侧平行追击结合正面追击在深远纵深合围德军重兵集团,以及炮

  • 白俄罗斯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白俄罗斯战役中各方面军、各军兵种妥善组织协同动作,对保障军队在战役过程中顺利作战具有重要意义。苏联红军实施了以在宽大正面同时突破德军防御为目的的数个协调突击,合围了德军重兵集团,并向大纵深追击德军退却部队。战役中,苏联红军与游击队之间广泛进行了协同。在白俄罗斯战役开始前,赋予游击队的任务是:扰乱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