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兀鹫简介

兀鹫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948 更新时间:2024/1/17 19:06:20

兀鹫属(学名:Gyps):共有8种。体长95-105厘米,尾长24-29厘米,翼展240-280厘米,体重6-11千克。是一属大型的褐色鹫。头颈部羽概退化而裸露。身体和上翼羽毛呈淡棕色至深棕色或褐色。胸腹部羽毛浅色羽轴纹较细。尾呈平形或圆形而非楔形。虹膜褐色;嘴角质色,具黑色蜡膜;脚暗淡绿黄色。

栖息于海平面至海拔2,500米的范围内,最高可达6000米的山地。生境广泛,包括高山森林、苔原森林、开阔多岩的高山、草地、高原草地、灌木丛和半荒漠。食腐性。以野生山羊、鹿和瞪羚等哺乳动物的尸体为食,也寻找人类养殖的弃于野外的受伤或体弱的绵羊和牛。

在高空盘旋清晰地搜寻地面上的动物尸体,靠灵敏的嗅觉来找寻腐烂的动物尸体,并常为抢一块肉而争个不停。而且习惯把头伸进动物尸体的腹腔内,啄食内脏和肌肉。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多个国家。

形态特征

兀鹫属的鸟类是大型猛禽体。长80-150厘米,尾长24-40厘米,翼展220-300厘米,体重6-12千克。体型大,喙发达但爪不发达。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

欧亚兀鹫是一种大型的褐色鹫。头和颈部羽毛概退化而裸露。颈基部具松软的近白色翎颌,头及颈黄白。身体和上翼羽毛呈淡棕色,与其翅膀和尾巴上的黑色羽毛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在幼羽中尤为明显,幼羽具有特别苍白的上翼羽毛。

亚成鸟具褐色翎颌。甚似高山兀鹫,区别在于飞行时上体黄褐而非浅土黄色,胸部浅色羽轴纹较细。与秃鹫的区别在下体浅色,且尾呈平形或圆形而非楔形。虹膜褐色;嘴角质色,具黑色蜡膜;脚暗淡绿黄色。

高山兀鹫头和颈上部被有污黄色像头发一样的羽毛,到下颈羽毛逐渐变白和变成绒羽,颈基部有长而呈披针形的簇羽形成领翎围绕在颈部,淡皮黄色或黄褐色,具有中央白色羽轴纹。背和翅上覆羽淡黄褐色,羽毛中央较褐,形成一些不规则的褐斑,外侧大覆羽、飞羽和尾羽暗褐色,内侧次级飞羽具淡色尖端。

上胸为密的白色绒羽和被有淡褐色胸斑,其余下体淡皮黄褐色,肛区和尾下覆羽全白色,具不清晰的羽轴纹。幼鸟头部褐色,绒羽较成鸟多。上体暗褐色,背、肩和翅上覆羽具粗著的黄白色纵纹,初级飞羽和尾羽黑褐色。下体暗褐色,具淡色羽轴纹。

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平面至海拔2,500米的范围内,最高可达6000米的山地。生境广泛,包括高山森林、苔原森林、开阔多岩的高山、草地、高原草地、灌木丛和半荒漠。在岩石地带活动,或是在高空翱翔,或是成群栖息于地上或岩石上,有时也出现在雪线以上的空中。

冬季有时也下到山脚地带活动。通常在温暖的气候中盘旋,可以忍受寒、雨水、薄雾甚至积雪等恶劣条件,以获得特别有利的觅食或繁殖条件。倾于避开森林、湿地、湖泊和海面。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辛酉政变的背景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此次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简介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

  •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又称马戛尔尼来华,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想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事件。1793年农历八月十三日(乾隆八十大寿),乾隆在热河避暑山庄接见马戛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然而,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

  • 麦田怪圈的发现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最早的麦田怪圈被认为是来自1678年的一份轶闻小报道。在名为《割麦的魔鬼(全称:The Mowing-Devil: or, Strange News out of Hartford-shire)》的图画中,一个恶魔手持镰刀在麦田里做了一个椭圆形,此图被当作是17世纪就存在怪圈的证据。不过插图显示魔鬼

  • 麦田怪圈的形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麦田怪圈是在麦田或其他农田上,通过某种神秘的力量把农作物压平,产生出的几何图案。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人在汉普郡和威斯特一带屡屡发现怪圈,而且大多是在麦田里,所以正式将它命名为“麦田怪圈”。30多年来,科学界对怪圈是如何形成的一直存在争议,关于它的成因,世人也有多种看法。人为形成相当一部分人认为,

  • 揭秘麦田怪圈的各种图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麦田怪圈(Crop Circle),是指在麦田或其它田地上,透过某种未知力量(大多数怪圈是人类所为)把农作物压平而产生出来的几何图案。草圈草圈一般出现在3~5月,常常是每年最先出现的圈。草圈多现于荷兰。油菜圈油菜圈多现于4~6月。麦田圈出现最多、最精美的地方——英国威尔特郡每年的麦田圈,往往是从油菜

  • 冰雹的形成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霸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如徐州,甘肃等地),是一种天气现象,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

  • 冰雹的预测防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冰雹是春夏季节一种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冰雹出现时,常常伴有大风、剧烈的降温和强雷电现象。一场冰雹袭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气象台站根据天气图、卫星云图分析和雷达监测,虽能提前作出预报,但准确中仍然不是很理想。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人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预测冰雹的经验。常见经验科普感冷热:如果

  • 白俄罗斯战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白俄罗斯战役发生于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实施的最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之一。是苏联红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参见十次斯大林突击词条)的第五次打击。苏联红军使用集中的火炮、坦克和作战飞机之多,用两侧平行追击结合正面追击在深远纵深合围德军重兵集团,以及炮

  • 白俄罗斯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白俄罗斯战役中各方面军、各军兵种妥善组织协同动作,对保障军队在战役过程中顺利作战具有重要意义。苏联红军实施了以在宽大正面同时突破德军防御为目的的数个协调突击,合围了德军重兵集团,并向大纵深追击德军退却部队。战役中,苏联红军与游击队之间广泛进行了协同。在白俄罗斯战役开始前,赋予游击队的任务是:扰乱德军

  • 白俄罗斯战役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白俄罗斯战役目的是粉碎“中央”集团军群,解放白俄罗斯。总参谋部根据军事政治形势和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建议拟制了战役计划(代号为“巴格拉季昂”)。5月22日—23日大本营召开会议对这一计划进行全面讨论之后,定下了在白俄罗斯实施战略性进攻战役的最后决心。战役企图规定在6个地段同时突破德军防御,在维捷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