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松锦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松锦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83 更新时间:2024/1/20 12:00:10

松锦之战是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到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间清帝皇太极发动的旨在消灭明朝关外最后一支劲旅,打通关宁锦防线的战役。

松锦之战开始于清军围困锦州,结束于松山城被清兵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兵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关外铁骑被歼灭殆尽,仅剩孤城宁远。

松锦之战是明、清在辽西战场的最后一仗,可以说是皇太极一生军事生涯中最精彩之作,也是中国军事史上围城打援的范例。以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战争背景

明廷设防

宁远之战后,袁崇焕为了防卫清兵的进攻,开始着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关宁锦防线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大凌河。其中北段主要由赵率教负责修建,后明军凭借关宁锦防线在宁锦之战中,使皇太极无功而返。

清兵攻势

皇太极称帝之后,一方面不断派遣大军入关,深入明朝腹地,沉重打击明朝的有生力量;一方面,又在关外宁锦一线与明朝展开激烈的争夺。锦州是明朝设置在辽西的军事重镇之一,广宁中屯卫、广宁左屯卫设在这里。

大寿诈降

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农历七月,祖大寿奉命于大凌河筑城保卫锦州,在他修了不到半个月,城墙雉堞还没修完时,皇太极大军便兵临城下,将大凌河城包围。祖大寿只好关闭城门,仓促应战。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不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城中将士无不惊恐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回去。无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皇太极在围困大凌河城十天后,便开始了对祖大寿的劝降工作。

祖大寿弹尽粮绝,在要求皇太极对天宣誓,不杀将吏兵民之后,他开城投降。皇太极赏赐他自己用的狐皮帽子、貂皮袍子、金玲珑皮腰带、白马、雕鞍等等,没想到祖大寿觅机跑到锦州,又把锦州死守起来,令皇太极奈何他不得。即便如此,皇太极仍旧为了收服祖大寿而继续努力,他先派人搜捕居住在永平三十里村的祖大寿的族人软禁起来,但待遇相当优厚。

起用祖大寿的旧部担任汉人“承政”,其中包括祖大寿的儿子祖泽洪,过房侄儿祖泽润、养子祖可法等等。农历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杀死宁死不降的何可纲,大开城门,率众将来到金营。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众大臣,一齐隆重迎接祖大寿一行。后双方登坛发誓祭天,盟誓祭天毕,皇太极携祖大寿手进入大帐,为祖大寿设宴庆贺。

崇祯皇帝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都借故推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后金方面,皇太极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以前的约定,即刻动手夺下锦州城。祖大寿以各种理由搪塞,并且多次与清兵激战。皇太极对留在后金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一直以礼相待,并且频繁给祖大寿写信。

战争起因

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祖大寿的诈降,令皇太极震怒不已。自从明清(后金)交战以来,锦州的战略地位日益显得重要。明朝派遣重兵驻守,加固城池,力图使锦州成为阻止清兵西进的一座坚固堡垒。皇太极知道“率领大军屡次入塞,最终得不到明朝的尺寸之地,都是因为有山海关的阻隔;想要取山海关,一定要先取关外四城(松山、杏山、锦州、宁远)不可,而锦州则首当其冲。”皇太极想趁机包围锦州,打通关宁锦防线,为清兵入关扫清障碍。

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1638年)农历十月,皇太极亲自率领部队进攻明朝,率领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出宁远、锦州大道;睿亲王多尔衮为左翼,自青山关入;贝勒岳讬为右翼,自墙子岭入。祖大寿在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屯兵,领兵偷袭多铎,多铎战败。第二天,多铎与济尔哈朗合兵出战,祖大寿收兵回中后所。不久,皇太极亲自来到中后所,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劝降祖大寿。祖大寿却始终没有露面。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松锦之战的历史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清兵围锦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清太宗皇太极吸取过去强攻宁远、锦州受挫的教训,制定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战计划,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锦州义县义州镇)。义州处于广宁与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地势开阔、土地肥沃,在此筑城屯田,实际上是建立了攻锦的前哨阵地,

  • 松锦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松锦之战以清兵的全胜而告终,明朝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洪承畴与祖大寿相继降清。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松锦大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

  • 松锦之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明朝态势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失陷,祖大寿举城投降,致使“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京师大震,王朴以“首逃”之罪被逮捕,法司开庭审讯。御史郝晋发言:“六镇罪同,皆宜死。”“三桂实辽左之将,不战而逃,奈何反加提督”。兵部尚书陈新甲覆议,“但姑念其(吴三桂)守宁远

  • 黑奴贸易什么时候废除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它持续了400多年,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黑奴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也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通过屈辱的强制迁徙,黑奴们把古老的非洲文化带到了美洲,这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废除1、英国:英国是世

  • 1867年6月19日:马西米连诺一世被枪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马西米连诺一世(Maximiliano I.,1832年7月6日-1867年6月19日),墨西哥末代皇帝,原名斐迪南·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冯·哈布斯堡-洛林(Ferdinand Maximilian Josef von Habsburg-Lothringen)。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成员。本是奥地利大

  • 1997年6月19日: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1997年6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京通过国家鉴定。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该机有多项技术居国内领先,综合技术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简介“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是我国目前运算速度最快、存

  • 2001年6月20日:世界难民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难民日是每年的6月20日,为了保证难民的基本权利,联合国于1951年召开了“难民和无国籍人地位全权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缔约国应给予其领土上的难民一定的人道主义待遇,包括:在初级教育、公共救济、劳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给予国民待遇;在动产和不动产、自由职业、迁徙等方面给予至少

  • 1946年6月20日:郭布罗·婉容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郭布罗·婉容(1906年11月13日—1946年6月20日),字慕鸿,号植莲,满洲正白旗(达斡尔族)。清朝逊帝溥仪的妻子,清朝与中国的末代皇后,后为伪满洲国皇后。“婉容”二字及她的字“慕鸿”来自《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早年经历郭布罗·婉容,达斡尔族,满洲正白旗人,1906年11月13日在

  • 1900年6月20日:清军击毙德国公使克林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克林德(Klemens Freiherr von Ketteler,克莱门斯·佛雷赫·冯·克林德,1853年11月22日-1900年6月20日),德国男爵,德国驻华公使,1900年义和团事变期间,在北京街头为清军枪杀。这一事件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线之一。事件始末1900年1月,慈禧不顾西方外交

  • 1381年6月20日: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