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00年6月20日:清军击毙德国公使克林德

1900年6月20日:清军击毙德国公使克林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37 更新时间:2024/1/4 7:58:22

克林德(Klemens Freiherr von Ketteler,克莱门斯·佛雷赫·冯·克林德,1853年11月22日-1900年6月20日),德国男爵,德国驻华公使,1900年义和团事变期间,在北京街头为清军枪杀。这一事件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线之一。

事件始末

1900年1月,慈禧不顾西方外交人员的抗议,发布维护义和团的诏令。清廷先剿后抚的义和团运动在华北漫延,四处烧教会、杀教士洋人、杀教民、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北京的东交民巷使馆区于是人心惶惶,本来按国际惯例,清廷应负责使馆区的保安工作,但很显然此工作已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各国使馆纷纷要求清廷批准各国派兵保护使馆区。

经磋商,总理衙门批准各国公使可自带警卫,5月31日至6月3日,八国警卫进入北京保护使馆区及西什库教堂。自外国军队进驻北京使馆区以来,封锁东交民巷和东长安街,肆意杀害团民和居民数百人。克林德凭借着德国人天生胆大的性格,不但见了义和团不躲,还经常挥棍便打,甚至指示使馆的士兵枪射清军,使民众长期受压抑的反侵略怒火燃烧起来。

6月10日,义和团大规模开进北京,而北京与外界的电报通讯因电线杆被义和团破坏而中断。各国政府因无法与使馆联络而商组联军进京保卫使馆。6月11日,发生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在永定门外被甘军杀死的事件,同日列强在天津组成联军先遣队前往北京,途中遭到清军及义和团的阻击。

6月13日,义和团开始冲进北京内城,将10余座教堂几乎全部烧毁,有3200名天主教徒逃入天主教北堂,2000多名基督教徒逃入东交民巷的使馆区。义和团与驻京清军四处破坏教堂、屠杀教民。义和团民的不同派别也互相武斗残杀。另外,义和团及清军又分头攻打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同日,克林德命令使馆卫队开始“猎取团民行动”,先是逮捕了一名出现在使馆区的团民,之后大批团民集结于使馆区外,为数不多的列强使馆卫队以机枪对团民扫射。

6月14日,克林德曾命令德国士兵对路经使馆旁的义和团民开枪,打死团民20人。在此前后数日,另有数以百计拳民被列强在北京的卫队甚至平民杀死。6月16日,前门一带约千家(一说四千家)商铺被义和团民烧成废墟。慈禧召开御前会议后,亦曾发出勒令解散拳民的上谕。不料到了翌日(6月17日)收到洋人出兵的同时还要求她归政于光绪帝的虚假情报。于是慈禧态度作出一百八十度转变。

1900年6月,慈禧一直对洋人偏光绪而心有不满,于是选择了相信刀枪不入、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准备和洋人“真刀真枪”的大干一场。6月19日,清政府总理衙门照会各国驻华使节“限二十四点钟内各国一切人等均需离京”。当晚,各国公使联名致函总理衙门,以路途安全无保障为由,要求延缓离京日期,并要求次日上午9时前给予答复。

6月20日上午8时,克林德未能说服各国公使一同行动,遂独自带同翻译柯达士(Herr Cordes)乘轿从东交民巷使馆前往东单牌楼北大街东堂子胡同总理衙门(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人民来访接待室)交涉。途中走到东单牌楼北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距东堂子胡同只隔一条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为正在巡逻的神机营霆字队枪八队章京恩海打死,柯达士受伤。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帝的名义,向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国、日本国、俄国、奥匈帝国、比国、荷兰国十一国同时宣战。在清廷向各国宣战的同时,也悬赏捕杀洋人,规定“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义和团及朝廷军队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

克林德被杀事件发生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决意报复中国,正式派遣2万多人的对华远征军,由瓦德西元帅指挥。不过这支部队尚未抵达中国,战争已经结束。8月,打死克林德的神机营章京恩海自首,并被德国判处死刑,后于农历十一月初十(1900年12月31日)在东单牌楼克林德身亡之处闹市被处斩。

1901年清朝战败以后,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第一款就是:清廷派醇亲载沣赴德国就克林德公使被杀一事向德国皇帝道歉,并在克林德被杀地点修建一座品级相当的石牌坊。1901年9月4日,专使醇亲王载沣在柏林代表光绪皇帝向德国皇帝道歉。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381年6月20日: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

  • 1549年6月20日:罗伯特·凯特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1549年6月20日,在圈地运动比较激烈的地区诺福克郡温德姆镇的农民,深夜拆毁地主圈地的栅栏,成为这次起义的开端。小贵族罗伯特·凯特兄弟成了起义的首领。7月初,起义军发展到两万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由罗伯特·凯特兄弟领导的农民起义。简介起义波及全郡,起义军攻下了郡首府诺里季城,城内工人、帮工、学徒

  • 2013年6月20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于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微重力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基本简介中国载人航天工

  • 古人如何应对中风的后遗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缺血性脑中风,即脑血栓后遗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腰膝酸软。血栓堵塞脑血管引发中风——这样的脑血管病,在当今时代是越来越多发了。尤其是在我国北方,这类血栓性疾病更是多见。走在街头巷尾,因为中风而身体偏枯的人,经常可以遇到。脑血栓能不能不留后遗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这和抢救治疗的时机大有关系。如果

  • 古人没有碘盐如何治大脖子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很多人都知道碘缺乏可以导致大脖子病,但真正见过此病的人很少,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近些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缺碘,至少不是那么普遍和严重。古人不知道碘元素,更没有碘盐,如果真的缺碘,岂不是大脖子病横行?”你别说,还真是这样。大脖子病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常见的疾病,至少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记载。它还

  • 雅克萨之战的历史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清顺治三年(1646年),波雅科夫率领残部经马亚河、阿尔丹河进入勒拿河,逃回雅库次克。波雅科夫回去后扬言,只要派兵300,修上3个堡寨,就能征服黑龙江。波雅科夫带回的有关黑龙江流域的情报和他提出的武力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打算,引起了沙俄当局的重视和赞许。顺治六年(1649年),雅库次克长官派哈巴罗夫率兵

  • 雅克萨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雅克萨之战清军之所以取胜,首先是由于战争是正义的,得到了军民特别是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其次是清军从长期的斗争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边界斗争的特点,采取了有效措施,作了较充分的准备。第三是实行了军政兼施的指导方针,在以武力为后盾的基础上,先对侵略者严辞警告,警告无效后,才发兵反击。反击时

  •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尼布楚条约》,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是中国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历7197年8月28日),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今

  • 《尼布楚条约》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尼布楚条约》以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条约形式,从法律上确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其享有充分的主权。这并非古代粗浅的势力范围划分,而是受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保护的领土主权。这遏止了俄国继续向南扩张,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来自西方的国际法在《尼布

  •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夭折的色楞格谈判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俄历7194年)1月,俄方谈判外交使团组成,以戈洛文为全权大使,弗拉索夫为副使。2月5日(农历一月十三日,俄历1月26日)从莫斯科启程,卫兵多达500人,270车弹药粮草,在路过托博尔斯克时,又增哥萨克骑兵、步兵、火枪手、龙骑兵1400人以上,总人数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