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54年7月12日:乔治·伊斯曼出生

1854年7月12日:乔治·伊斯曼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558 更新时间:2024/1/19 18:55:54

乔治·伊斯曼,中学辍学,按当时的学业标准评价,他被视为“没有特殊天份”的学生。他家境贫穷,在很小的时候起,就担负起照顾寡居的母亲两个妹妹的生活,其中一个妹妹还严重残疾。14岁便在保险公司做勤杂工,就此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后来在当地一家银行谋得一职。他就是乔治·伊士曼先生,他具有克服财政困难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的天份,他活跃而富有创造力的思维使其在25岁左右便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并带领他的伊士曼柯达(Eastman Kodak)公司走在美国业界的最前沿。

个人资料

1854年7月12日伊士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沃特维尔(Waterville)村。是Maria Kilbourn 和George Washington Eastman 家三个小孩中最小的一个,该村庄位于纽约州北部尤蒂卡的西南部大约20 英里处。伊士曼老宅子是乔治父亲出生的地方,乔治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他们一度搬到纽约曼福特的杰纳西乡村博物馆,罗彻斯特郊外。

成立背景

伊士曼的发明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他的研究开始得到商人斯通的赞助。1880年4月,伊士曼先生租用罗彻斯特州街一座大楼的第三层,开始制造干版出售。他最先购买的设备之一是价值125美元的二手发动机。

“我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马力”,他后来回忆道。“这是两个马力,但我想可能随着业务的发展,会需要两个马力的。这值得一试,因此我就把它买下了”。

公司的发展

随着新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至少有一次面临分崩离析,那就是在经销商手中的干版出现问题时。伊士曼先生将这些坏板全部召回,并用好产品替换。“赔偿那些版花掉了我们最后一美元,”他说。“但是留给我们的更加重要,那就是声誉。”

“这个想法是逐渐形成的”,他后来说:“我们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制作干版,而是使摄影变成平事物”,或者像他更简洁地描述一样,“使相机变得和铅笔一样方便”。

伊士曼先生的实验方是使用比玻璃更轻、更灵活的片基。他的第一个方法是将照相乳胶涂在相纸上,然后将相纸装入胶卷架。该胶卷架用于取景相机,代替玻璃片支架。

公司的成就

1885年第一个胶片广告词是“很快将推出一款新型感光胶片,相信将被证实为室外和工作室用玻璃干燥板的经济而方便实用的替代品”。

1886年,伊士曼研制出卷式感光胶卷,即“伊士曼胶卷”,结束了用湿漉漉的、笨重易碎的玻璃片做照相底片的历史。

使用胶卷架的该摄影系统立即大获成功。然而,相纸作为乳剂的介质并非完全令人满意,因为相纸的颗粒有可能在照片中重显。

伊士曼先生的解决办法是在相纸上涂上一层单纯的可溶明胶,然后再涂上一层不可溶感光明胶。经过曝光和显影之后,涂在影像上的明胶从相纸剥落,转移到一透明明胶上,然后用火棉胶修饰——这是一种纤维素解决方案,可形成柔韧的胶片。

社会评价

伊士曼先生在完善透明胶卷和胶卷架的同时,改变了其工作的整个方向,并奠定了他在业摄影上取得成功的基础。

他后来说道:“当我们开始实施胶片摄影的计划时,我们期望使用玻璃片的每个人都能够改用胶片。但是我们发现这样做的人相对较少。为了扩大业务,我们须得到普通大众的支持”。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04年7月12日:巴勃罗·聂鲁达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巴勃罗·聂鲁达(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

  • 1804年7月12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5年1月11日—1804年7月12日),美国政治家、军人、财经专家,美国开国元勋(美国国父)之一,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国宪法》起草人和签署人之一,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美国政党制度创建者,共济会新泽西州莫里斯敦美国联合分会会员。亚历山

  • 1950年7月13日:东北边防军组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1950年7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组成。东北边防军是在召开的保卫国防问题的重要会议上决定成立的。根据美国军队武装侵略朝鲜的新形势,为防患于未然,应付最坏的情况发生,会议决定抽调原四野第13兵团(第38军、39军、40军),四野第42军,炮兵第1师、2师、8师和一定数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战

  • 1944年7月13日:厄尔诺·鲁比克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厄尔诺·鲁比克(ErnőRubik),1944年7月13日出生于匈牙利,匈牙利发明家、雕刻家、建筑学家、魔方的发明者、魔方之父。他为世界所知的是在1974年发明了魔方系列玩具。鲁比克生平经历 1944年7月13日,魔方之父厄尔诺·鲁比克出生。鲁比克于1974年发明了机械益智玩具-魔方(Rubik's

  •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战役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金城战役(Battle of Kumsong)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将南朝鲜军4个师打残,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金城战役准备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志愿军从6月下旬即开始进行了如下准备。

  • 716年7月13日:唐睿宗李旦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李轮,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五位皇帝(不算唐少帝和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龙朔二年(662年),生于长安。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领洛州牧。嗣圣元年(684年)

  • 悬棺葬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悬棺葬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题,其一个个具体项目,几乎都是悬案,所以也有人以“悬棺葬之谜”作为统称。这里简略介绍一个和民俗学研究关系最密切的问题:这种奇特的葬俗是怎么产生的?生活在福建周宁、福鼎、柘荣、屏南等地区的畲族同胞,有一个关于悬棺葬由来的传说:上古时,畲族的始祖盘瓠王与高辛帝的三公主

  • 践土之盟发生在哪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践土之盟指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前632年(左传僖公28年),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当时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内),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等国,晋被推为盟主。周天子也派出代表参加。该会盟是晋国同年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国之后,与各国约定要求尊重周王室,是晋文公

  • 弭兵会盟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弭兵会盟,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两次重要的外交事件。共有两次,分别在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执政华元、向戌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平分霸权。这两次弭兵会盟中比较有名的是在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7月举行的那一次。宋国大夫向戌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

  • 晋楚争霸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晋楚争霸战争,是指在春秋中期,晋、楚两国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进行的战争。因两国实力都很强大,谁也制服不了谁,最终晋、楚达成妥协,战争以形势上两强并霸中原而告终,晋国占据优势。其主要战役有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前597年邲之战楚胜,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并称晋楚三大战役。鄢陵之战时晋国俘获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