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92年6月25日:石井四郎出生

1892年6月25日:石井四郎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783 更新时间:2024/1/4 1:08:59

石井四郎(1892年6月25日—1959年10月9日),日本陆军中将,医学博士,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长(731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的创办者。以进行了许多人体实验,研制了细菌武器而知名。在当时属于满洲国的哈尔滨等地对活人进行细菌感染、解剖生化实验。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00名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美国人、英国人在活着的情况下被进行人体实验。日本战败后,他用731部队几年来在中国进行研究获得的细菌资料私下同美国进行交易,当时美国用其细菌武器对付苏联,而逃过了战争国际法庭的审判。1959年(67岁)因喉癌病死于日本东京。

罪恶的发明创造

石井四郎自称进行过20年的细菌战研究,其罪恶成果有(1)石井式滤水器;(2)石井式细菌培养箱;(3)石井式陶瓷细菌弹;(4)石井牌武器:带鼠疫菌的老鼠带鼠疫菌的跳蚤弹;(5)最残酷丧失人性的“人体试验和活杀观察”。

他的“发明创造”有力地支持了侵华战争的发动和成为一支依靠力量,与此同时,也是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造成了永不磨灭的怀恨,永远植根于人们的心间。

主要言论

石井四郎认为:缺乏资源的日本要想取胜,只能依靠细菌战。还说“日本没有充分的五金矿藏制造武器所必需的原料,所以日本务必寻求新式武器,而细菌武器的第一特点是威力大,钢铁制造的炮弹只能杀伤其周围一定数量的人,细菌战剂具有传染性,可以从人再传染给人,从农村传播到城市,其杀伤力不仅远比炮弹为广,死亡率非高。第二个特点是使用少量经费即可制成,这对钢铁较少的日本尤为适合。”

1930年4月石井从欧、美考察归来后,即开始了进行细菌战的准备。石井的理论是:“军事医学不仅仅是治疗和预防,真正的军事医学的目的在于进攻。”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后,石井参谋本部报告说:“第七三一部队已研究好了用感染鼠疫的跳蚤作为细菌武器的方法,说这方面所达到的成绩可以大规模地实际应用于战争目的。”

1940年前后石井说:“除指挥关东军细菌战部队外还指挥华北、华中,华南及南太平洋方面的细菌战部队。”1945年3月石井重回731部队,准备大生产,打一场大的细菌战。石井在多次集会上说:“是细菌部队拯救了日本国家。”战败后,石井向盟军司令部人员诡称“创建731部队是为了保卫日本,研究细菌战是为了自卫。”

销毁罪证

石井下令毁灭证据

苏联于1945年8月出兵中国东北,让731部队的细菌武器成了无用的累赘。为防止罪行曝光,关东军总部密令石井四郎赶在苏军到来前毁灭一切证据。石井心有不甘地看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化为乌有,向部下发出威胁,要他们把有关731部队的一切带入坟墓。

失去研究资料让石井心痛

日本人在中国东北迎来了1945年的夏天。对他们来说,8月9日战争就结束了。那天凌晨1点前,苏联出动总兵力150万人,坦克超过5000辆,犹如潮水般地发动了攻势。

毋庸置疑,这是石井四郎没有预想到的最坏的事态。面对苏联军队数天内就席卷中国东北的攻势,他已经来不及使用细菌武器了。不仅如此,关东军还必须将已成为累赘的731部队的所有设施,以及必须隐瞒的细菌工厂等证据化为灰烬后才能撤退。

关东军司令部的朝枝繁春参谋回忆说,他飞往新京(今长春),在军用机场的一座机库里与石井四郎交谈了1小时左右,并传达了军部的详细指示:

1、贵部全体解散,让部队成员尽早返回日本本土,所有证据物品都必须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2、为此,我已经作出安排,调一个工兵中队携带5吨炸药归贵部指挥使用,必须将所有的设施炸毁。

3、建筑物内的“丸太”(俘虏),必须用电动机加以处理,再放进贵部锅炉内焚烧,然后将其骨灰等投入松花江冲走。

4、贵部53名具有博士头衔的军医,必须用军用飞机直接运回日本本土。

石井四郎听完命令就要回去时,忽地停下脚步,转过头来不甘心地追问朝枝:“研究资料也不能带回去吗?”

或许,他觉得放弃业已完成的研究资料,犹如将身体撕成两半那样痛苦。对于这个“疯子军医”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倾注全力完成的资料更重要了。

“不,不能带回去!”朝枝当即拒绝了。销毁所有证据是参谋总长的命令。

严令部下把秘密带入坟墓

对于研究设施里的混乱情况,部队成员们留下了一些证词。有人证实石井四郎在即将撤退之前,站在煤堆上手握军刀,叉腿站立,身上散发着摄人魂魄的妖气。他面目狰狞地大吼:“731部队的秘密,要永远守口如瓶。如果有谁泄露了军事秘密,我石井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将他揪出来!”同时他向众人提出3点要求:

1、返回故里也要隐瞒自己曾在731部队服役的事实,掩饰自己的从军履历。

2、不得担任一切公职。

3、严禁部队成员相互联络。

尤其有这么一句言辞激烈的话:“731部队的秘密要带入坟墓!”

原731部队人员中,很多人证明曾听见石井四郎说过这句话。他们猜测,石井之所以下达封口令,是因为他本人害怕成为战犯。

然而正如上所述,石井四郎对731部队下达封口令,其实是因为他接到了参谋本部的命令——上层担心731部队的秘密如让盟军发觉,可能会危及日本天皇。这项命令早在石井为自己可能会成为战犯而惶恐不安之前就下达了。

供职于大连卫生实验所的目黑正彦证实说,石井四郎还乘坐飞机在平房上空盘旋,从上往下对爆破毁坏的研究设施进行拍摄,并且为了将那些照片洗出来,途中还在大连降落。

当天晚上,石井四郎带着被摧毁的平房的照片撤到了新京。第二天即17日,石井部队前脚刚撤退完毕,苏军随后就踏进了平房。只要晚走一天,余下的人员就可能被苏军捕获,随即被押往西伯利亚。日本人走得匆匆忙忙,本想彻底破坏,但由于规模巨大且设施过于坚固,还在燃烧的、怪异的废墟上依然矗立着两根烟囱,没有来得及炸毁。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635年6月25日:唐高祖李渊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一说今甘肃秦安西北,一说今甘肃静宁)人。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和文献皇后(姨母)垂爱,起家千牛备身,历任

  •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朝鲜战争指1950年6月25日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

  • 藩镇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盛唐成为一个国境极为辽阔的国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

  • 唐初兵力为何会造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其中有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

  • 2009年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迈克尔·杰克逊(1958年8月29日—2009年6月25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美国流行乐男演唱家、词曲创作人、音乐家、舞蹈家、慈善家、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慈善机构创办人。杰克逊是家族的第七个孩子,他在1964年作为杰克逊五人组的成员和他的兄弟一起在职业音乐舞台上初次登台,1968年,乐队与

  • 唐玄宗为何会怠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唐玄宗李隆基在执政前期的开元年间,和后期的的天宝年间,前明而后昏,前后判若两人,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执政时间太久,眼见国家强盛,威加四海,万邦来朝,同时又再无任何能威胁他统治的政敌,无论太子,诸王,后宫都被牢牢压制,自然是志得意满,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精力和体力衰退,对政事也心生懈怠,逐渐贪图享乐。开元之

  • 安史之乱前河北为何胡化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唐太宗时平定东突厥及契丹各族后,将其内徙至河北一带,河北于是成为胡人杂居之地。当地胡化甚深,受到的汉文化影响很浅,因此与唐室的中原关系疏离。唐室为了便於统治,倚重能通多种胡语及了解外族民风者。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

  • 豪雨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当有连续降雨,而且一日雨量累积到130毫米时,会发布“豪雨特报”;如果降雨量不到130毫米,却在50毫米以上,且有可能造成灾害时,便发布“大雨特报”。这雨种灾变天气最常在5,6月的梅雨季节时发生;或者在春秋雨季的锋面及夏季偏南气流强盛时,产生对流性大雨或豪雨台风来袭,引进强劲的西南气流,也是大雨或豪

  • 倭寇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倭寇[wō kòu](わこう),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倭寇初时仅为九州沿海一带的名主、庄官等阶层及失业人民,14世纪初,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长期战乱中失败的南朝封建主组织

  • 藩镇割据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公元712年~公元756年)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见天宝十节度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著,经常以一人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借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