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伏的来历

三伏的来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35 更新时间:2024/1/16 13:26:42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伏”可称“”,“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土、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秋天属“庚辛金”所以“入伏”要从“庚日”开始。温度最高,需要潜伏的时间要在夏至后二十天以后,所以从夏至后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结束。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如庚子、庚寅、庚辰……

因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规定也是10天。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

三伏天出现在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而东南方是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到了深秋或冬天则相反,吹西北风,而西北方是干燥的内陆,把干燥寒风吹大陆,于是冬天湿度低。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则中伏为10天,否则中伏为20天,于是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且大部分年份都是40天,下一个三伏共计30天的年份是2031年。

所谓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其具体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的,以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内容已经很完整得说出了中国古人对三伏的来源和定义,但也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旬间。

古代三伏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2005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多少有些出入,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要注意防暑降温。

2020年三伏

初伏:2020年7月16日庚申日至2020年7月25日己巳日

中伏:2020年7月26日庚午日至2020年8月14日己丑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庚寅日至2020年8月24日己亥日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日内瓦公约的建立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日内瓦公约的建立是瑞士人道主义者亨利·杜南努力的结果,1859年他在索尔弗利诺战争中目击到战争的恐怖。1862年亨利·杜南在《索尔弗利诺的回忆》中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索尔弗里诺战役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于战时救护伤病员问题的注意,并提倡各国创立救护团体。1863年创立红十字会组织的日内瓦国

  • 三星一线天文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三星一线,非常稀奇的天象,30年才发生一次,上一次出现在1986年2月17日。2016年8月24日,美丽的土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外行星火星和天蝎座最亮恒星“心宿二”,三者依次连成一条直线,十分引人注目。三星一线广东天文学会透露,2016年8月24日将出现罕见的三星一线天文现象。美丽的土星、距离地球最近

  • 古代人对蝗灾的看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蝗虫,俗称“蚂蚱”,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而中国古代一直是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蝗灾和旱灾、涝灾也被并称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三大自然灾害。先秦文献中的蝗灾都称螽或者

  • 古代应对蝗灾的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在这里,编者略举数例,蝗灾爆发的频繁性和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古代应对蝗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人工扑打这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的灭蝗方法。以《捕蝗要法》的记载,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乡

  • 巫溪山洞上万尸骨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巫溪县古路镇村民冉茂林在田间劳作时意外发现一块疑似人头骨的东西,而在古路镇名叫玉家洞的山洞中,还堆积着成千上万块人骨。古路镇安监办工作人员与古路镇文化站站长钟大喜在多方观察下得出结论:这不是现代人骨。据村里的老辈子回忆口口相传的传说,这些头骨或许正与明末清初可能发生的一场悄无声息却腥风血雨的战役不谋

  • 1940年8月14日:张啸林被枪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张啸林(1877年一1940年8月14日),原名张小林,浙江慈溪人,是旧上海青帮头目,贩卖鸦片,逼良为娼,与黄金荣、杜月笙并称“上海三大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37年日寇发动八一三事变,张啸林公开投敌,沦为汉奸。大肆镇压抗日救亡活动,为侵华日军收购粮食、棉

  • 1777年8月14日:汉斯·奥斯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汉斯·克海斯提安·奥斯特(丹麦语:Hans ChristianØrsted,1777年8月14日-1851年3月9日),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文学家。在物理学领域,他首先发现载流导线的电流会产生作用力于磁针,使磁针改变方向。在化学领域,他发现了铝元素。十九世纪后期,在科学方面的后康德哲学和演进,由于

  • 1385年8月14日:阿勒祖巴洛特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阿勒祖巴洛特战役(葡萄牙语:Batalha de Aljubarrota,英语:Battle of Aljubarrota)发生于1385年8月14日,国王João I及其将军Nuno Alvares Pereira指挥的葡萄牙军队和卡斯提尔国王Juan I的军队之间。背景随着百年战争

  • 1912年8月14日:金克木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男,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20世纪三十年代后到北京求学,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同时还掌握了英语、法语、

  • 1988年8月14日:恩佐·法拉利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恩佐·法拉利(1898年2月18日-1988年8月14日)法拉利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就像奔驰(本茨)、福特、保时捷等人一样,他在汽车制造业也享有盛誉,人称“赛车之父”。恩佐·法拉利毕其一生,致力于提高赛车的性能以不断夺取桂冠。1947年,恩佐·法拉利创立了法拉利公司,并生产出第一辆法拉利125S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