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巴内特战役的背景

巴内特战役的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504 更新时间:2024/1/15 18:05:58

巴内特战役是玫瑰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爱德华四世的约克朝最终胜利。

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最终,在陶顿大战过去整整十年之后,爱德华与他的对手们重新走上战场。在巴内特战役击杀了背叛自己的沃里克伯爵之后,爱德华才得以夺回自己的王位。

事件背景

兰开斯特党的覆灭

在陶顿战役大获全胜的3个月后,爱德华终于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完成了自己正式的加冕典礼。但是约克家族的敌人依然在国内外盘踞,时刻准备进行反扑。只是相比新生的约克王朝,这些敌对势力的实力已经力不从心。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那些依然困守在苏格兰边境与威尔士山区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纷纷被爱德华派出的部队击败。牛津伯爵在1642年突然在英格兰东海岸登陆,结果也很快被约克的支持者抓住后处决。

1464年,萨默塞特公爵等人集合了北方边境与威尔士地区的残军,攻打约克。好不容易凑出的6000军队,在黑爵里荒原之战中被约克军队击败。一个月后,残部又在赫克瑟姆战役中遭遇奇袭而几近团灭。心灰意的安茹的玛格丽特,带着儿子从苏格兰逃往法国。

1465年,在边境躲躲藏藏的亨利六世被约克人抓住。爱德华遵守了当初对议会的特赦承诺,并没有将这位可怜的精神病国王砍头,只是将他关押在伦敦塔内。

最后是在1468年,坚守自家城堡七年的加斯普·都铎,也在重压之下投降。玫瑰战争似乎在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但是新的冲突很快又在约克阵营的内部产生。

反目成仇

1464年的11月,爱德华四世突然宣布结婚,对象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原本默默无闻的伍德维尔家族,一下子鸡犬升天,成为英格兰上流社会的新宠。王后的父亲受封伯爵,几个兄弟都成为了地方领主。就连她前一次婚姻的两个儿子,也都得到了爵位。

这个变故让爱德华最亲密的伙伴沃里克伯爵感到措手不及。他一直在四处打通关系,希望新任国王能够迎娶一位法国贵族作为王后。也借此与法王路易十一结成同盟。爱德华的突然结婚,不仅是让沃里克的计划泡。原本与国王的家族最为亲近的内维尔家族,也需要和新崛起的伍德维尔家族分享约克王朝的宫廷了。

爱德华继位后,在外交上也一直疏远法国国王,亲近勃艮第公国的公爵大胆的查理。这在务实为主的沃里克看来,也是非不明智的。为了弥补隔阂,沃里克在1467年提出了让自己的两个女儿伊莎贝拉和安妮,分别嫁给爱德华的两个弟弟——克拉伦斯公爵乔治和格罗斯特公爵理查德。结果这个提亲又被爱德华给否决了。

心怀不满的沃里克,很快就找到了同样对哥哥有嫉妒之心的克拉伦斯公爵乔治。双方在私底下已经结成了同盟。

1469年,沃里克秘密赞助了英格兰北部的兰开斯特残余势力,发动了反对约克王朝的起义。当轻敌的爱德华四世和他的岳父里弗斯·伍德维尔一起带着小队王室军队离开伦敦北上平叛后,沃里克的军队从加莱出发,在英格兰东南部的肯特郡登陆。

结果,登陆部队还没有来得及赶到战场,王室军队就在7月6日被叛军击败在北安普顿。沃里克北上与叛军会合后,立即大开杀戒。他将王后的父亲里弗斯·伍德维尔伯爵连同两个王后的两个兄弟一同处死。

爱德华本人被沃里克关进了附近的米德海姆城堡。年轻的国王被逼召集新的国会,并且将自己的王位继承权授予弟弟乔治。不料约克家的另一个儿子,爱德华的三弟理查德此时坚决站在了大哥爱德华一边。短短几周内,理查德以爱德华国王的名义召集了大量勤王军北上。爱德华因此逃过一劫,保住了国王的所有。

1470年的3月,在英格兰中部的林肯郡又爆发了兰开斯特家族起义。无人可用的爱德华四世和理查德一起率军北上。这次他们轻松地击败了叛军,并且活捉了起义领袖罗伯特·威尔斯爵士。威尔斯坦白这次起义的资助者是沃里克伯爵。

阴谋败露之后,沃里克和乔治只能坐船出逃到法国,寻求法王路易十一的庇护。愤怒的爱德华宣布将他们二人判处叛国罪。

流亡者的反扑

逃亡法国宫廷的沃里克和乔治,在巴黎遇到了玛格丽特以及一干兰开斯特家族的遗老遗少。在法王的撮合下,两伙曾兵戎相见的对手开始同意进行联合。沃里克将女儿安妮·内维尔嫁给了玛格丽特的儿子,过去的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再将另一个女儿伊莎贝尔·内维尔嫁给了一起流亡法国的乔治。

在1470年的欧陆大地上,致力于削藩和加强中央王权的法王,与该国最大的封臣勃艮第公爵查理的矛盾已不可调和。路易十一数次挫败了查理公爵的造反逼宫,却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对手。

后者是欧洲中世纪晚期出类拔萃的军事改革家和意见领袖,一直以来与敌视法国的约克王朝眉来眼去。为了使查理失去一个与法国有着世仇的重要盟友,路易决定帮助流亡者回国推翻爱德华的江山。

这个临时联盟在很多方具有挖掘的潜力。兰开斯特家族在英格兰的西部和北部依然有很多潜在的支持者,沃里克则在英格兰南部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总是愿意为策反敌国而一掷千金的路易,给予了他们最需要的资金援助。此时,在伦敦的爱德华已经损兵折将,势单力薄。

1470年9月,沃里克利用法国国王的资金,秘密潜逃回了英格兰。他在约克家族的大本营约克郡,煽动起了一次叛乱。爱德华与理查德一起,迅速率军北上。趁着爱德华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北方,乔治带着一支雇佣军部队渡海登陆在英格兰南部的达特茅斯港。

爱德华面临着南北夹击的危险。这种利用外线战略位置,同时在两头发起攻势的打法,正是过去约克家族用来对付兰开斯特王朝的基本策略。不过这次,作为战略设计者和执行者的是沃里克,他已经不满足于继续做约克家族的金牌副手。

爱德华急于南下对付弟弟乔治,但沃里克领导的北方叛军,正如燎原之火迅速膨胀。知道自己大势已去的年轻国王,宣布解散他的部队。然后带着弟弟理查德和少数随从逃到了东部的港口城市林恩。

他们在那里登船,逃往海对岸的佛兰德斯,也就是盟友勃艮第公爵查理的地盘。如此仓惶的逃窜,连已经怀有身孕的王后伊丽莎白都顾不上了。王后只能和家眷一起躲入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寻求庇护。

1469年10月,已经在伦敦塔里被囚禁了4年的亨利六世被沃里克释放,随即在伦敦街头高调亮相。他原本就有的间歇性精神病,已经发展成为长期症状。这也让沃里克非常放心的将他再次推前台。沃里克自己则因为连续帮助几个人图谋王位,而被赋予了一个五味俱全的称号“国王制造者”。

不过兰开斯特家族并没有因此买账,因为双方的联合本来就是带有被迫性质的。沃里克搬出亨利六世来,希望他成为一个听话的傀儡,但是这是权力欲望极重的玛格丽特所不能接受。身在法国的她和儿子迟迟不愿返回英格兰,生怕回国后也被沃里克架空。只有萨默塞特公爵独自回国。

更加尴尬的人则是乔治·金雀花。他做了约克家族的叛徒,却不能被兰开斯特家族所接受。在新的权力场中,他的地位根本无法保证。这让他再次感到无比的失落,偷偷的开始与爱德华联络,寻求兄弟间的和解。

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沃里克,显然已经忽略了这些不稳定因素,“国王制造者”进一步地强化自己同法王的同盟关系。路易十一正筹划着依靠武力打击勃艮第公爵,但是多年来将金钱用于外交运作的他多少有些忽视了军队的建设。

为了对付军力强大的查理公爵,他计划将英格兰拉入反勃艮第同盟。投桃报的沃里克也立即同意加入。

这让得到消息的勃艮第公爵再也坐不住了。公爵坐拥法国东部的勃艮第到北部弗兰德斯的大片富庶领地,财力丝毫不输于欧洲的任一位国王。面对英法两国的联盟压力,他立即着手帮助爱德华夺回英国王位。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广宁之战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广宁之战,发生于天启二年(1622年),后金与明朝的一次大交锋,此役明军大败,王化贞与熊廷弼退保山海关,辽西土地尽失。广宁之战的背景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辽西的咽喉,是镇守山海关的门户,是保卫京城的屏障。明朝自建朝以来,辽东总兵必驻守重兵于此,它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事机关驻地

  • 巴内特战役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巴内特战役是玫瑰战争中陶顿战役后,爱德华与他的对手们又一次的对抗,在这场战役中,爱德华最终夺回了自己的王位。事件经过再夺江山1471年的3月,爱德华和理查德从尼德兰出发。勃艮第公爵出钱为他组建了一支1500人的小规模雇佣军,主要由来自弗兰德斯和德意志地区的长枪方阵步兵、长弓射手、火枪手以及炮兵组成。

  • 宁远之战的战争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明廷情况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后金军继辽沈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今辽宁北镇)等40余城堡,并企图进兵

  • 广宁之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广宁之战中大明朝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战略,也有着不同的结果,是胜是败,是输是赢,皆在选择的一念之间。一切的源头都要追随到大明王朝万历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历1616年,努尔哈赤借十三幅兵甲起兵,在赫图阿拉称大汗,建立女真人的帝国大金,在历史上称为后金,第二年努尔哈赤便以七大恨誓天,正式向大明朝宣战。明军准备

  • 广宁之战的战争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广宁之战,袁崇焕组织军民坚壁清野,协力共守,铲除奸细,凭坚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杀伤后金军1.7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伤亡记载《明熹宗实录》记载:“(宁远)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攻具焚弃,丧失殆尽。”《清太

  • 玫瑰战争结束的标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亨利七世继位为玫瑰战争结束的标志,为了缓和政治矛盾,并加强自己成为英王的合法性,1486年1月18日,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亨利七世同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举行了结婚典礼,他们原本就都是爱德华三世的后裔。亨利七世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平息了对其继位的争论,更以这场敌对家族之间的

  • 温室效应的原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

  • 温室效应的气候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对流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即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

  • 温室效应的环境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温室效应为地球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气候转变,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等。1、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

  • 温室效应的经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分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1、农业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