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官员休沐多久一次

古代官员休沐多久一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691 更新时间:2024/1/20 20:57:06

在古代,休假制度并非惠及每一个人,市井小民是没有节假日这么一说的,古代比较正规的休假被称为“休沐”,不过只适用于朝廷官员。不过,古代并不实行现代这样的双休日,且历朝历代的“休沐制度”各不相同。

汉朝:官吏五日一休,节日相对较少

汉朝以前,还未建立起相应的休假制度,官员们想要休息只能请假,这被称为“告归”。到了汉朝以后,规范的修建制度才开始得以建立,而“休沐”一词也正是源于西汉。

汉朝时期,官吏平日里办公、住宿均在官衙,且家属不允许跟随,于是朝廷便规定官吏每五天可以返回家中,“休沐”便是休息、洗浴之意。例如《汉律》有载“吏员五日一“休沐”,又如《史记·百万君传》同样有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此外,朝廷还会在重要节日给官员们放假,不过汉朝的节日并不多,按照《续汉书·礼仪志》的记载,汉朝似乎只在夏至、冬至各放假五天,皇帝诞辰放假三天。

至于为何是每五天休息一次,这与汉代的“天人合一”观念有关。古代历法中,一年三百六十天,被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即以五日为一候,“气候”一词便由此而来。而古人又认为人的行为要顺应天时,而“五日一休沐”,便是遵循了天人变化之道。

不过,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如果是在宫廷之中任职的官吏,那么便享受不了“五日一休沐”的福利了,他们乃是一旬一休。而太学生、军队虽然也有休假,但因离家太远,五日一休不符合实际,因此便按照五日一休进行累积,到时可以一起休假。

唐朝:采用旬休制度,常假减少节假日增多

汉朝的“休沐”制度一直沿用到了隋唐时期,直到唐朝时期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而唐朝官吏显然要比汉朝幸福了很多,他们的节假日得到了大幅度增长。

唐朝官员虽然白天也在衙门办公,但夜间只要不是值班,便可返回家中居住,而家属也可以跟随异地为官的官员居住,因此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662年)时,朝廷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也就是每十天放假一天,称为“旬休”,也被称作“浣”。《问奇类林》有载“俗以上浣、中浣、下浣,为上旬、中旬、下旬”。

唐朝的常假虽然减少了,但节假日比起前朝却得到了大幅度增加。《唐律》规定,元日(春节)、冬至、清明放假七天,毕竟这几个节日朝廷往往有重大祭祀活动,而官员们也要返乡祭祖,因而假期普遍较长。又如唐玄宗因信奉道教,又规定道诞日(二月十五日)放假一天。再如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又将皇帝诞辰命名为千秋节,也可放假三天(唐肃宗时改为一天)。此外,中秋、夏至、腊日也可放假三天,而放假一天的节日更是多达二十一个。

此外,如果官吏父母在三千里以外,那么每三年还有三十天的探亲假,五百里以外者则有十五天。再如儿子行冠礼可放假三天,子女婚娶可放假九天,其他亲属结婚则根据关系亲疏放假六天、三天、一天不等。五月份还有十五天的田假,九月份则有十五天的备制寒衣假。父母去世,文官强制丁忧三年,武官则为一百天,授业恩师去世也有三天假。

宋朝:官吏们最幸福的时期,假期为历朝之最

宋朝的“休沐制度”基本沿用了唐朝的规定,但放假时间则有所延长,因而宋朝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最多、假期最长的朝代。

宋朝在沿用了唐朝的“旬休”,元日、冬至、寒食放假七天等制度的基础上,不仅开创了“天棋节”、“天庆节”(皇帝母亲生日)等新节日,而且是逢节必休。此外,探亲假也不再是每三年一次,而是每年的十二月二十日各官衙便“封印”停止公务,各级官员全部停止办公回家过年,直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回衙门“开印”办公。

同时,宋朝相对宽松的休假氛围,也使得官员们的请假随意了很多,按照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宋朝官员如果不想值夜,便在值夜的本人名下写上“腹肚不安,免宿”便可。根据统计,宋朝除了常规假期之外,各种法定节假日和节令节假日合计近百天,官员每年休假可达120天以上。

此外,宋朝的休假制度也对下层人士进行了照顾,例如服役的工匠,同样可以在元日、寒食、冬至和腊日各休假一天。而流配的囚徒不仅可以享受“旬休”,且在元日、寒食、冬至可各休假三天。

元朝:受游牧习俗影响,节假日少的可怜

相较于其他朝代来说,元朝在官员休假方面简直吝啬的不要命,受其游牧习俗影响,元朝统治者取消了大部分假期,规定每年的假期只有短短的十六天。

明清: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官员休假缩水严重

明朝推翻元朝之后,官员们本以为苦难的日子就此结束了,没想到却遇到了朱元璋这样的工作狂,他认为读书人做官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没事放什么假,于是官员们只好继续苦逼。

当然,相较于元朝来说,明朝虽然同样取消了大部分节假日,但比元朝的假期还是相对要长的,虽然只长了短短两天。按照规定,官员们每年只有十八天的节假日,其中元正五天、冬至三天、元宵节十天,其中元宵节十天长假还是从朱棣时期开始推行的。

官员们虽然心里苦,但面对朱元璋这样的狠辣皇帝,谁也不敢多说什么,直到朱元璋去世之后,官员们这才开始表达自己的不满,于是朝廷开始恢复“旬休”制度,然而即使如此,官员们每年的休息时间,也不过五十天左右,相较于唐宋两朝可以说缩水严重。

清朝的休假制度基本沿袭了明朝,主要有冬至、元正、元宵三个节日,但由于三个节日在时间上太过接近,于是干脆以“封印”休长假的方式,将三个假期予以贯通,每年年末的腊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官衙“封印”停止办公,一直到次年的正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开印”办公,至于具体哪天放假,则由钦天监选择吉日。

近代:开始向西方靠拢,节假日得到延长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人大量进入并长期在中国生活工作,由于这些人依旧按照本国习俗在星期天放假休息,这种放假模式开始逐渐被清朝各阶层接受。同治十一年(1872年),上海《申报》发表社论“西洋各国的星期日休息制度,于人生有益,中国应该仿行。”

光绪六年(1880年)以后,星期日休息制度开始从个别新式学堂开始推行,但其实更多是为了照顾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例如福州船政学堂在光绪八年(1882年)规定,在洋教习任教的一个班,学生可以随教习星期天休息,但在其他三个由中国教习任教的三个班,则无此规定。

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新推行的光绪新政中,大批新建的新式学堂,都开始明确规定星期天休息制度,不过当时并无“星期日”这个说法,而是以二十八星宿值日法推算出的房、虚、昴、星四字代替。

星期日公休真正得以流行,则要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了,彼时随着旧历开始逐渐被公历所取代,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起,清政府开始逐步推行星期日放假公休制度,率先推行的是一些新设立的中央机构,例如主管教育的学部、主管经济的农工商部、主管外交的外交部等,陆军部则于次年开始推行,而最守旧的吏部和礼部则从宣统三年(1911年)夏开始推行,至此星期天公休日开始得到广泛推行。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小吏是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吏”可以说是不入流的官员。古代的“官”和“吏”是有明确区分和界限的,官便是朝廷命官,是由朝廷任命,领取朝廷俸禄而为朝廷服务的。吏则不同,吏是官员任命,从官员处领取俸禄为朝廷命官服务的。至于权利,自然也是有的,官员的权力来自于朝廷,而吏的权力便是来自于各级官员了。官为流内,吏为流外在古代,自从品级制

  • 古代封异姓王有什么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的确,在秦始皇发明“皇帝”之前,“王”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王”就变成了皇帝册封别人的最高爵位。然而,纵观历史,封王是皇族子弟才有的特权,异姓封王的条件极为苛刻。异姓封王之所以难上加难

  • 卡迭石之战中赫梯军队为什么能获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赫梯弓箭手留下的形象不多,而且大多都是在狩猎,持有弓箭的士兵往往被表现为挎弓持矛、腰横利刃的全能勇士造型。或许赫梯军队不依赖密集的弓箭方阵作战,这可能跟周边多山的作战环境有关。另外,我觉得一般用弓箭的人发型不会那么狂野,否则会很碍事儿……赫梯帝国从崛起之初就对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进行过征服。可以肯定

  • 卡迭石战役中赫梯战车起了多大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大约在1600年左右,赫梯引进了马匹,开始使用战车作战,这可能是赫梯突然崛起,并且攻灭古巴比伦的原因。从此战车成为了赫梯军队在战役中的主要打击力量。对赫梯战车最初的描绘可能来自埃及的浮雕。与埃及的双人战车不同,赫梯人往战车里塞了三位大汉……赫梯三人战车显然是为冲击作战准备的,距离远的时候用弓箭射击,

  • 卡迭石战役中赫梯军队是由什么组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赫梯军队的高级指挥官一般由王室成员和贵族担任。基层军官,通常从常备军这样的职业军人中选拔。帝国的常备军是赫梯军队的核心力量。他们住在军营里,随时待命。然而战争是季节性活动,一般发生在春季到初秋这段时间,“淡季”的时候常备军士兵会被安排一些有偿的工作比如道路的建设和维护、公共建筑和国防工程,以及维持治

  • 卡迭石战役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此役一般被认为发生在公元前1274年,是历史上最早被详细记录策略的著名战役之一。这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双轮战车会战,战争双方共投入了5000-6000辆两轮战车。卡迭石战役背景卡迭石战役(Battle of Kadesh)是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统治下的古埃及王国和穆瓦塔里二世(即M

  • 卡迭石战役初期双方兵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为了重建埃及在对迦南和叙利亚地区的影响,拉美西斯二世在其父亲塞提一世时代就随父征战迦南。在他统治的第四年,他北进叙利亚,并在其统治的第五年,在卡迭石城与赫梯帝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卡迭石战役。双方兵力对比大致如下:埃及方面:20000人,其中步兵16000,战车2000辆(4000人)赫梯方面:5

  • 卡迭石战役为什么会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战车作为人类早期战争史上的超级武器,自文明诞生起,便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一个文明战争技术水平高低的集中体现。以已知最早的文明世界苏美尔人为例,其军事系统内固然包括大量装备较为简陋的步兵,但原始的战车已经成为了国家上层与军事菁英的必备战具。在著名的秃鹰石碑上,用古代中东特有的野驴驱动的双人战车便处

  • 卡迭石战役中双方计划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拉美西斯厉兵秣马,扩军备战,组建了普塔赫军团,连同原有的阿蒙军团、赖军团和塞特军团,加上努比亚人、沙尔丹人等组成的雇佣军,共拥有4个军团,2万余人的兵力。公元前1286年(即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后的第4年),埃及首先出兵占领了南叙利亚的别里特(今贝鲁特)和比布鲁斯。次年(前1285年)4月末,拉美西斯二

  • 卡迭石战役中埃及军队是如何前进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有志于成为一代雄主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扩充了他的军队,一次就拿出了2000辆战车,并拥有约16000名各类步兵。大量努比亚和利比亚地区的轻步兵加入法老的军队,一些来自北方欧洲的移民后裔也组成了善于用剑的谢尔登卫队为法老作战。全军分为四个军团,分别以古埃及神的名字命名为阿蒙、塞特、拉和普塔赫,兵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