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女皇武则天到底算什么样女人?仅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女皇武则天到底算什么样女人?仅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16 更新时间:2024/1/20 8:17:48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来说说武则天

一般人可能认为,盗墓与女人无关,其实错了。武则天既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公开、合法消费男色的女人,也是掘墓焚尸的狠角色,是中国盗墓史上的“一姐”。

在位时,她将开国功臣、瓦岗英雄唐英公李勣(徐懋功)墓、唐高宗李治的宰相郝处俊墓都刨了,并将他们“曝尸”。武则天掘墓真相生疑,一说是惩治“反武”势力,一说是破坏人家风水,一说出于报复。

看来,唐代著名风水大师袁天罡给襁褓的华姑相面时说的没有错,“若为女,当为天下主”,武氏从小便命中注定是一位疯狂女人……

但是再一想,在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女人要想做点事情不狠点哪能成?但武则天之狠可不一般,狠到挖人家祖坟,仅从这一件事上,就可知道武则天算是什么样的女人——政治女强人,刨墓狠角色!

武则天刨墓,是中国盗墓史上“惩戒类型”中的典型,与伍子胥掘楚王墓“鞭尸三百”有相类似的地方。但比伍子胥更为强悍,以所谓的“十恶不赦”之罪“罪人以族”。族人死了也不能逃脱,刨坟掘墓,拖出尸体来行刑,以分尸、曝尸、焚尸、扬骨等极端辱尸体手段,代行车裂凌迟、枭首烹煮等对待生人的酷刑,达到严惩的目的,震慑政治对手。

武则天刨墓一说,即由此来!

那我们也来刨刨武则天这个人。

武则天其实并不叫武则天,而是史家给她起的,后人喊出来的。

武则天有不少名字:武华姑、武媚娘、武珝、武曌,包括武则天在内,至今有五个名字。如果弄清了这五个名字的来历,基本也就弄清了武则天这个人。所以啊,学历史的人要善于记忆,不能死翻史书。

华姑是武则天的乳名,也就是说,华姑是爹妈起的,是爹妈喊的。

武则天出生在当时的官宦之家,祖籍并州文水人,即今天的陕西省文水县,但她出生在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

武则天父亲叫武士彠,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授封应国公,也是大官,唐帝国领导人级别了。

关于武则天,民间一直有这么一个传说,称她命里当做“人主”。

这个传说有两种版本。

一是武则天小时候是男相,母亲生她时之前已有两个哥哥,分别叫武元庆、武元爽。一次,武士彠请来当时算命相当灵验的风水大师袁天罡(gng),给两个儿子看看面相。袁大师相后告诉武士彠,“你的两个公子都是保家之主,将来官至三品。”

武士彠又让下人抱出了尚在襁褓中、用包被裹着的武则天。袁天罡一看,十分诧异,此孩子龙睛凤颈,乃极贵之相。但他分不清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当场撂下了一句话,“若为女,当为天下主。”

另一版本是,袁天罡给武则天和她的姐姐武顺相面的。

当时武则天已4岁大,还是一副男孩子的打扮。袁大师看了武顺后说,“当大贵,夫婿不沾光”。武顺后来嫁给贺兰越石,被封“韩国夫人”,果然大贵,但贺兰越石没有沾上一点光。

武则天是下人抱着给袁天罡相面的。

袁大师看武则天的面相为人中极贵,又让下人把小孩放在地上走几步,转脸对武士彠说,可惜啊是个男孩,说,“若为女,当为天下主。”

后听说武则天就是个女孩后,袁大师心里不觉一沉,嘀咕道:“乱唐者,华姑也。”

上述内容是我即将出版的《中国盗墓史·古代人物卷》中的内容,有关武则天的说法还有很多。

“媚娘”是武则天的又一称呼。这称呼的由来不少人可能都知道了,这些年唐宫很多,戏中都是这样叫的。

武士彠听袁天罡说自己的小女儿“当为天下主”,心里当即就活动开了,很低调,把她当男孩子培养,读书写字、吟诗作画、扶琴弄唱,一样不落下。武则天天姿聪慧,一学就会。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但武则天早熟,十四岁就开始变了,变成了绝色大美人。

李世民后宫要选美,听说武士彠的女儿华姑姿色过人,便特意差人前去召选,武则天遂成了李世民的“才人”。“才人”实际是一种宫中的女官,相当于正五品。好色的李世民看她天生美貌,举止悦人,一高兴便赐她“媚娘”称呼。

但媚娘跟唐太宗共眠多年,却没有怀孕,后来再跟了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唐高宗),马上怀孕了,而且连着生。

这不能不令人生疑,李世民真喜欢武媚娘吗?

标签: 武则天女皇武则天

更多文章

  • 巨鹿之战,项羽是如何靠五万杂牌军就打败了四十万大秦虎士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巨鹿之战,项羽,大秦

    巨鹿之战是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特定场合的一场著名战役。 首先来看特定时期:秦朝末年,官场腐败,大兴土木,再加上灾荒连年,百姓为了生存揭竿而起,自陈胜、吴广率先举事后,天下雄豪四起,项梁、项羽和刘邦是其中较出突出的义军。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听从谋士范增的话,立楚王之后为王,使得势力大增

  • 中华民族几次遭入侵却未中断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华民族

    马克思曾有一句著名的论断: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句话说得比较绕,恩格斯对此的解释是:“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同化,而且大部分还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中国古代的情况,

  • 为何明朝有很多大臣最后投靠了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清朝

    我们说过,崇祯有心理疾病,他性格阴沉多疑,谁也不相信,他只相信他自己。有数字统计,说他执政以后,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这其中包括总督袁崇焕、兵部尚书熊文灿,兵部侍郎杨镐,蓟辽都御史刘策、巡抚都御史孙元化、漕运总督杨一鹏、三边总督郑崇俭……

  • 是不是宋高宗的议和政策害死了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高宗,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地反映了岳飞精

  • 司马炎为什么立司马衷为太子?全靠儿子司马遹才保住了太子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炎,太子,司马遹,司马衷

    司马衷生于公元259年,当时,他的祖父司马昭、父亲司马炎都还是曹魏的臣子。公元265年,司马炎以晋代魏,称帝建国。当时,司马衷才七岁,司马炎并没有急于立他为皇太子。原因很简单,司马炎知道这个儿子不够聪明,甚至有点弱智,担心他将来担不起重担。为此,司马炎还给他找了最好的老师加以教导,希望儿子成才。两年

  • 李治为什么要杀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治,长孙无忌

    话说武媚娘一登上后座,立马成了一架永不停息的行政机器,加上唐高宗李治的“甩手掌柜”性格,武后更是如鱼得水,处处在大唐政界留下她的印记,史载“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不用过多解释就知道武后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主,有呼风唤雨的本事,叫谁生就生叫谁死必死。 在她“登基”后的最初五年(也就是李治

  • 宋朝皇帝为什么不能杀士大夫?不杀士大夫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皇帝,士大夫

    宋朝建立后,尤其是赵匡胤死后,北汉灭亡,这个时候也算是实现了统一。随着统一的来临,保持国内平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宋朝建立之初,就实行了文人治国这一原则。这条治国策略的实施,在那个时候,有它必须执行的原因,但是随着王朝发展,文人越来越大,全国上下热衷于文治,这是好事,但同时也是弊病,因为在选择文

  • 揭秘清朝最畸形的产物之——包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包衣

    随着最近清宫大戏的热播,包衣也随之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那么,包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包衣是清朝特有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全称包衣阿哈,满语家奴之意。最初的包衣阿哈是满洲贵族对于家奴的通称,后来逐渐固化,成为了清朝皇家家奴的特定称谓。正因为这些所谓的家奴并不是一般人家的家奴,

  • 魏延有没有叛乱?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魏延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延,魏延叛乱,魏延之死

    诸葛亮死后,魏延要留下来继续同魏军作战,但是诸葛亮已经做好了部署,安排杨仪率领大军撤回蜀国。魏延的主张得不到实行,愤然之下自己率领大军先行出发,沿途烧毁依山而建的阁道,据守褒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杨仪的部队赶来,以诸葛丞相的丧事责难他,结果是得不到众人的拥护,部众散尽,最后被马岱所杀。死后,被灭三族

  • 中国历史上十大农民起义口号,哪一句更能煽动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农民起义,十大农民起义口号,农民起义口号

    数千年来,当社会生产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有阶级的产生。阶级实际上是生产力发展而又不足的产物,在不同的阶级群体寻求自己的利益时,他们直接就必然会有矛盾产生。奴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都是如此。当矛盾无法转移或者解决之时,暴力冲突就出现了。自华夏大地统治阶级出现之后,起义运动便成为了阶级矛盾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