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书曹大家,才女古今殊”,班昭为什么叫曹大家?班昭续汉书功绩

“汉书曹大家,才女古今殊”,班昭为什么叫曹大家?班昭续汉书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73 更新时间:2024/1/4 13:40:21

写完标题这几个字才想起,这曹大家是谁,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说起班昭,知道的人便多起来了,而知道这三个字如何正确读,却好像又是一个大问题,它自古就有争议,因为按古韵来读,应该读作“曹代姑”,但反对之声也是多多,因为这大家一词,暗合博学多才之意,直接按现代音来读似乎更为准确,算了算了,不多说了,一是没什么意思,二是太复杂,还是按正常来读就是了哈,尽管也许会有些假老练对你进行更正。

金星之上,有一个陨石坑,名叫班昭陨石坑。它命名来由就是为了彪炳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班昭作《天文志》的功绩。

学文学的都知道“两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但学历史的也有个“三班两司马”之说,三班就是班昭的父亲班彪、兄长班固以及妹妹班昭;而两司马则是西汉的司马迁与北宋的司马光。

读东汉一朝时,总有这样一种感觉,那皇帝外戚地一众人物自是在史书上是大书特书之人,除此之外,若按家族论,这班氏一族所占比例不说仅就其次,至少也是名列前茅,有列传的如班彪和班超,加上祖上的班况和班稚一堆,更有这今天要说的班昭,那真是一个很彪悍的家族。对了,应该还有一个,那就是班婕妤,不太了解哈,就是成帝时作《团扇诗》那位,有感觉了吧。

班氏一族中最有当属班家这几兄妹,班固修《汉书》这个大家都知道;班超那更是大名鼎鼎,“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两个成语皆由他而出;而这班昭就更是了得了,她在兄长班固死后续修《汉书》,她是华夏有史以来第一个修史的女历史学家。

班昭,又名姬,字惠班,陕西咸阳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她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她对祖国文化事业有着突出贡献。

这班昭结婚是够早的,十四岁就结婚了,但她老公的名声却不为世人所知,他似乎除了有个才女的妻子外,什么也木有了。就如同那后世赵明诚一般,只知道他是李清照的老公,其它也就是依附在妻子名字后的一个符号了。但凭感觉来说,班昭如李清照一样,前期的婚姻生活应该是很美满的,因为我在所有相关的字里行间中,没有找到半丝不幸福的字迹。

但是,她虽然没有如李清照那样,经历乱世之痛,却同她一样,也许时间更早些,她的先生突然就弃世了。因为没有任何记载,所以,我们只能猜测,班昭在青年时期,这个满腹经纶而生性娴雅的女子,就开始了她的寡居生涯。

奇怪的是,她没有选择再嫁,年纪青青就守寡,这应该有什么理由才是,在那个时代,重新找个心仪的人过日子,是没有任何障碍的,缘何这班昭就坚守孤独呢?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对爱情的忠贞,理由应该只有一个,这个世上,没有她能看得上的人,一个让她敬服,能配得上她的男人。班昭:汉书曹大家,才女古今殊

可能是班昭的名气在当时就很大,她被召进了皇宫,因为她曾经是曹世叔的妻子,所以宫中的女子都称呼她做“曹大家”。从此,皇宫中多了一位带着萧索味道,才气逼人的清丽背影。

当时的朝廷是邓太后垂帘当政,也是一个政治大家,很爱学习。因此,很喜欢博学多才却又生性安静娴雅的曹大家。她先是让宫中所以贵妇人拜班昭为师,继而宫中所有女子皆可来听讲,再继而又将皇家旁系子孙不分男女,全部集中在皇宫里学习各种知识。一时汉宫之中出现了“左右习诵,朝夕济济”的局面。

现在有很多文章都把邓太后同班昭视为闺蜜,而把班昭看作是“闺蜜干政”第一人,其实,这个有些夸张了。邓太后在有些问题上咨询班昭的事是有的,但远达不到“干政”的地步,史书对此也无记载,邓太后对班昭是很尊重不假,但要把她看作如韩国总统朴槿惠,放纵和任用闺蜜干政,那应该是属于博眼球的词句了。

东汉是一个短命皇帝多多的朝代,既然这样,那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太后摄政”或“宦官弄权”。但如果说邓太后是班昭的学生,似乎也不太说得通,更不要说班昭能参与管理国家的核心事务中去。之所以会出现什么学生,什么闺蜜一类的说法,无非是史书上曾经记载过两件事,一是她为其哥哥班超求情,让朝廷同意班超返回故土;二是邓太后的哥哥借母亲去世之际,想激流勇退。在邓太后拿不定主意时,咨询过班昭并采纳其建议。就这两件事,难道就能作为“闺蜜干政”的由头啦,这也太勉强了吧。

再说了,大家都知道,班昭是写过《女诫》的,这是后世女子教育的经典读本。其中对妇女的定位是代表了班昭的思想基础,即使由此来看,她就不是一个能去“干政”之人哈。

班昭最大的功绩,在于续作《汉书》。这书的写作始于其父亲班彪,可惜没写多少篇幅就去世了。他的遗愿由儿子来继续完成。儿子班固也是一个出众的历史学家,他开始继续写《汉书》。可是,班固也未能完成,因为他被一桩谋反的案子所牵连下狱,最后竟死于狱中。

多年以后,年逾五十的班昭接过父兄的笔,开始整理,续写《汉书》。他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经数十年的光阴,一部由班彪起头的煌煌巨著终于完成,而班昭,一个女性的名字,也因此彪炳史册。但她却也很是谦恭,在这部史书上,从来都是标注着作者为班固,自己的名字却不着一字。

《汉书》虽先后经过几人之手撰写,但读起来却“后先媲美,如出一手”,十分和谐。除整理、续写《汉书》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颇有贡献。《汉书》问世以后,班昭名声大振,连大儒马融等也都拜倒在她的门下,接受她的教授和辅导。

班昭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史无确切记载,但都说她是活了七十多岁去世的,在当时也算是高龄老人了,毕竟古代人寿命相对不高。邓太后感念她对国家的贡献,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人给她办了葬礼。

班昭倡导的女性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她写的《女诫》作为“女四书”之一,极大地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也被后世女权主义张烈抨击。

其实这《女戒》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说它是书有点不是太确切,它仅有千余字,说它是篇文章来教导家中女性兴许更合适些。不料此文传出后,京城世家争相抄诵,不久便风靡宇内。就内容而言,实是开“男尊女卑”理论系统教育之先河,但我相信,班昭开始并没有想到会对中国传统思想教育中,起到这样大的影响,也许,这并不是她的初衷。

班昭不仅是史学家,也是文学家;不仅是一位博学广识的学者,也是两千年来中国才女第一人。至于有人源于“闺蜜干政”,还给她冠之“政治家”的头衔,就实在有点言之无据,夸大其辞啦。

更多文章

  • 曹操花重金赎回的小师妹,蔡文姬和曹操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蔡文姬,蔡文姬和曹操是什么关系

    大漠,孤烟直,茫茫戈壁;琵琶,马头琴,秋草飞黄。叮咚地骆驼铃声,清脆而又单调,落日深处行进着地一队驼队,在隐隐地《阳关三叠》声中,向着关内依然执着地移动着。荒凉的边塞上,那远处依稀可辨的烽火台,在半帘弯月的映照下伫立的身影,显得格外地孤独……文姬归汉,一个凄美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颂咏了千年。这凄,

  • 晚清悲情外交家许景澄大人,把朝廷的银子还了再赴死不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许景澄,晚清,外交家

    据说,在哈尔滨曾经有一条街叫许公路,在一曼街与景阳街交汇的三角地带,曾经树立过一座俄式四棱尖桩锥型体纪念碑,名叫许公纪念碑。对这些离我们稍远的历史遗迹,包括哈尔滨民众在内,怕是记忆中早已消失殆尽,这许公是何人,无人能记起了。这里纪念的许公叫许景澄,这碑是当时中东铁路公司为纪念他而修建的,他不仅是位同

  • 清朝官员跪拜皇帝之前,为何要拍两下袖子?究竟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官员跪拜,拍两下袖子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入关之后,由于是满族建国,因此很多礼仪与汉文化格格不入,所以很多读书人也相当鄙视清朝,后来清朝文化被汉文化所熏陶,渐渐被汉文化所融合,很多礼仪被去除,但是有一项礼仪却始终保留了下来,这项礼仪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看到的每次大臣们觐见皇帝的时候,都会拍几下马蹄袖

  • 历史上突然消失的四个名人,至今去向成谜!他们究竟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突然消失的,老子,徐福,朱允炆,李自成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圣人,伟人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下面这四位名人却突然消失,至今仍是迷雾重重。老子西去对于老子,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学识卓越,成为孔子的老师。尤其是他创立的道家学说影响华夏几千年,那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名句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而且

  • 清朝末年明码标价买官卖官,腐败不堪,那么最高能买到什么官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买官卖官

    清朝末年官场贪污腐败,清朝晚清的时候出了一位尽人皆知的大贪官,此人还是朝廷的权臣,这人就是和珅。和珅在巅峰时期要比清朝的国库还富有。乾隆帝万万想不到和珅会如此的腐败。让乾隆帝更想不到的是在他之后,清朝会变得更腐败。封建王朝出了很多贪官,这些贪官主要靠买官卖官来发财,这种情况古代其实不少见。靠买官卖官

  • 长孙无忌帮李治谋夺太子之位,李治为何要杀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孙无忌,李治,太子

    话说武媚娘一登上后座,立马成了一架永不停息的行政机器,加上唐高宗李治的“甩手掌柜”性格,武后更是如鱼得水,处处在大唐政界留下她的印记,史载“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不用过多解释就知道武后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主,有呼风唤雨的本事,叫谁生就生叫谁死必死。在她“登基”后的最初五年(也就是李治没有完全“病休”

  • 清朝穷人没钱娶不起老婆,应该怎么传宗接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穷人,娶不起老婆,传宗接代

    满人入关,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他们建立了大清王朝。清朝也是离我们最近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古代,人们的思想都很封建和守旧。女性的地位很低,他们很多时候都得不到重视,尤其是在婚姻方面,没有自由可言,他们就是生育的工具。在古代,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一直遗留着许多陋习,其中有一项最让人不可思议,这个陋习

  • 中国五千年历代首富沉浮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代首富,范蠡,吕不韦,沈万三,白圭

    我们从古代大量的富豪中,遴选出12个朝代的首富。因为整个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从春秋战国至明国时期),所以很难作金钱上的绝对统计。故而我们更关注两点:首先,他们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富豪,他们的求富之旅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次,他们有着很强的个性和风格,他们的理财得与失都值得今天的人去学习和揣摩。范蠡:精

  • 汉光武帝刘秀,童年时代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光武帝,刘秀,刘秀童年,农民

    相传刘秀出生的时候,突然就有红光迸发,把他们家的房子照耀得金光闪闪,也预示了他那金光闪闪的前程,神迹也。而更加神奇的是,刘秀出生的当年,居然稻禾(嘉禾)就能创纪录地“一茎九穗”,亩产过万斤不是梦也。遍地秀禾飘香,丰收在望,而正是因为有如此难得一见的农田景象,他也因此得名一个秀字(“秀穗”),禾秀于田

  • 为武媚娘封后,李治与长孙无忌翻脸,弄倒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媚娘,李治,长孙无忌

    李义府首倡拥立武媚娘为后之后,李治终于干净利落扭转了处处挨打的政治局面,于是曾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长孙无忌不得不蔫了下来,耷拉着脑袋找李治论理去。一进门,长孙无忌还没有想好如何说服铁了心立武媚娘为后的宝贝外甥,李治却先开口了,说王皇后没儿子而武昭仪有子,这就是我立武昭仪为后的理由,你们赶紧表个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