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末代皇帝溥仪到底从故宫中偷出了多少宝贝?

末代皇帝溥仪到底从故宫中偷出了多少宝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14 更新时间:2024/1/7 16:44:47

1924 年11 月5 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而这一天对已经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来说却极不普通,他完全没有料到这是自己在紫禁城里度过的最后一天。退位13 年来,溥仪从未离开过这里,他依然拥有内廷的一切,包括这里收藏着的所有文物,那是2000 年来封建帝王们历代搜集而来的最终积累,几乎囊括了中国未曾中断的文明。

纵观中国的历史,王朝的更迭常常会伴随着大量文物的散佚和毁坏,如梁元帝萧绎在皇城被攻破前就曾烧毁了所有收藏。而每一个王朝的承平时期,来自各地的文物精华又会集中到宫廷。这是文物的宿命。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历经康乾盛世之后,皇家的收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这些文物存放于紫禁城以及皇帝的各个行宫当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宫成了天下艺术财富的大仓库。当年清宫的收藏到底有多少,具体存放在什么地方,现在已经无人能说得清楚。目前能看到的清廷编纂的几本收藏书录大多只限于对书画方面的记载,而且远远不是全部。

1924 年11 月5 日,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一个月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对内廷文物进行了清点,据清点报告记载,故宫的文物中瓷器最多,大都存于宁寿宫、皇极殿和斋宫;其次是书画,以钟粹宫最多;金器、铜器、玉器在各殿都有不同数量的收藏。但这只是溥仪离宫后的情形,可以肯定的是,这时的文物已经有了大量流失。

事实上,清宫藏品的第一次大流失,是在此之前六十多年的1860 年。

圆明园是清代帝王用150 年时间陆续修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也是皇家文物的重要收藏地。宫廷画师沈源、董岱画下的《圆明园四十景图》, 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今天的人们只能从这里想象当时圆明园的风貌。据不完全记载,圆明园中仅唐宋名人字画就有两百多幅,园内的文渊阁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藏书楼,其中收藏的一部《四库全书》就有3 万多册。而四库全书在全国只有七部。在舍卫城中还有康熙以来收集的十万尊珍贵的佛像。而这些几百年来的珍藏在几天之内就消失了。

1860 年10 月6 日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以后进入圆明园,第二天,疯狂的抢劫开始了。

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在发往本国的通讯中说,在进入皇帝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宝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而价值连城的书画,在士兵眼里不过是废纸罢了,甚至被用来点烟。

连续三天的抢劫之后,英法联军焚烧了圆明园。法国大文豪雨果怒斥这种暴行说:两个强盗,在抢劫和纵烧了圆明园之后,他们平分了赃物,手牵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据说这里的宋元明瓷器的收藏量仅次于北京的故宫。在它的东方馆赫然展出着一幅《女史箴图》。这是中国最早的卷轴画,虽然是隋唐时期的摹本,但它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少有的传世作品。1903 年英军上尉约翰把它卖给了大英博物馆。这幅画来自对中国的另一次抢劫。

1900 年农历八月初四,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紫禁城自建成以来第一次遭到外来入侵。当时,各国军队在紫禁城轮流驻扎,先后长达一年多时间,故宫文物遭到洗劫。

中南海,一座比故宫的历史还要早的皇家离宫,在1900 年,成为八国联军的总部。在这次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圆明园彻底地毁于战火,其他的几处皇家重地甚至王公府邸都遭到洗劫。藏于翰林院的《永乐大典》被烧毁。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一万一千册,只剩下三百多册,其中一百七十册留在中国,其余的分别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私人手中。故宫以及宫中文物的命运始终随着国运与时局的变化而动荡起伏。溥仪住在紫禁城的最后几年,小朝廷处在一片末日的混乱当中,一批太监开始伺机盗宝。当时地安门一带新开了不少古玩店,而且生意都很兴隆,而这些店铺的后台老板大多是宫中的太监。

新中国成立后,在清理故宫时,曾经在多处发现了被太监们藏匿起来却没来得及带出宫去的珍贵字画。其中在重华宫的戏台底下就发现了金代大画家赵霖的《昭陵六骏图卷》。它是根据陕西唐太宗昭陵墓的石刻所绘,这是赵霖唯一传世的作品。

宫中文物的失窃惹怒了溥仪,他命内务府彻底查办。但这却招来了更大的祸患。

1923年6月26日,为了灭掉偷盗的罪证,太监放火烧毁了建福宫,当年乾隆皇帝留给嘉庆皇帝的大部分收藏都装箱封存在这里。究竟这把火烧掉了多少东西,至今还是一个谜。据说,建福宫内曾存放了上千尊金佛,事后,在处理这些灰烬时,光一家金店就拣出了一万七千两金块和金片。

建福宫大火后,在国人的一片谴责声中,溥仪搬出紫禁城是早晚的事。为今后的生活打算,他开始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向宫外转移文物。事实上,在居住后廷的十几年中,溥仪曾随心所欲地把许多宫中的东西赏给他的近臣。《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大画家顾闳中的杰作,当年溥仪随手把它赏给了他的师傅梁鼎芬。虽然后来被清宫收回,但又被溥仪带出宫外流散于民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文物局从香港购回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宋人摹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当时宫中有两件,溥仪把其中的一件赏给了他的师傅朱益藩,后来这件作品流到美国藏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如果说以往的赏赐是为了摆谱,那么后来对溥杰的所谓赏赐就完全是有预谋的偷盗。作为逊位皇帝,溥仪并不敢直接把东西拿出宫去,而是制造机会,让他的弟弟溥杰进宫陪读,由太监用黄绫将书画、善本包好,交给溥杰,放学后再带出宫外。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说,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的精品。

从后来清室善后委员会发现的“赏溥杰单”可以看出,这种盗宝活动开始于1922 年,即宣统十四年的七月十三日。先是一些宋元善本,后来就是历代名画,总数是册页68 件,字画1285 件。其中仅十一月初八一天就赏出26 件之多。

1925 年2 月23 日,在被赶出紫禁城三个多月后,溥仪离开北京,来到了天津日租界内的“张园”,随后还成立了所谓的“清室驻津办事处”, 依然过着小朝廷的奢华生活。为了支撑门面,他开始变卖他当初偷运出来的书画。

在天津,溥仪究竟卖出了多少书画已无可查证,但仅仅赏给经手人的就有《历代帝王像》《步辇图》和《阆苑女仙图卷》等名作。

《阆苑女仙图卷》是五代画家阮郜仅存的一件作品,而五代人物画传世的总共也超不过十件。《步辇图》是唐朝阎立本的真迹,反映了唐王朝与吐蕃和亲的重要史实。这两件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故宫博物院收回。而与《女史箴图》同等珍贵的《历代帝王像》从天津流出后被卖给日本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

1931 年9 月18 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一年的11 月10 日,溥仪悄悄地离开天津去了日军控制下的长春。1932 年3 月9 日,在长春的伪皇宫里,在签署了卖国条约“日满议定书”后,溥仪变成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在当上傀儡皇帝后不久,他偷运出宫的文物也从天津秘密运到长春,存放在了一座叫“小白楼”的仓库之内。

标签: 溥仪末代皇帝故宫

更多文章

  • 蒙古铁骑横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为攻破这座南宋小城却花了36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蒙古,南宋,蒙古铁骑

    13世纪蒙古势力靠着机动性强大的铁骑迅速崛起,灭西夏,破金军,征讨俄罗斯。蒙军所过之处号角震天,历经几十年东征西战逐渐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巨无霸,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九世曾把蒙古铁骑称为"罚罪之鞭"对其敬畏有加。金灭亡不久,曾经的攻守同盟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蒙军毫不犹豫的撕碎了盟约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苟

  • 郑成功39岁猝死,临终前为何要杀妻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成功,郑成功杀妻儿

    郑成功能够以民族英雄的身份载入史册,最主要的事迹应该是他在1661年12月20日打跑了侵占台湾的荷兰人。郑成功对民族的贡献毋庸置疑,可在当时他掌握军队力求反清复明,仍然是清朝掌权者的眼中钉肉中刺。康熙刚登基不久,鳌拜采纳郑氏降将黄梧提出的"平贼五策",先迁移走了沿海的居民,毁掉了船只,然后在1661

  • 三国诸侯宠妾,轻信情敌奸计,作死却更受宠,曹丕说她是国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宠妾,曹丕

    乱世三国盛产王侯将相,也造就了许多乱世佳人。汉献帝刚登基那会儿,董卓霸占京师作恶,十八路诸侯联名讨伐。 在这期间,有一个叫冯方女的人为了避难跟家人躲到了扬州,正好被城上的袁术看见。曹丕曾在《典论》中提到:司隶冯方女,国色也。据说冯方女还有一把千金宝镊,插在头发上会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 刘邦除异姓王比项羽更狠,为什么保留了长沙王吴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异姓王,刘邦,汉朝,长沙王吴芮

    刘邦起兵和项羽争霸,为了壮大自己,最终实现打败项羽、夺取天下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广结善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最为广泛的统一战线。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刘邦打败项羽当了皇帝,一些在楚汉之争中站在刘邦一边的人也得到了王的封号。他先是把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后封彭越为梁王,确认

  • 晋国何以崛起何以灭亡?晋文公一项制度埋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晋文公,晋国崛起

    晋国几百年的兴衰成败,都与晋文公一项制度有关。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改革军制,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中军将权力最大,为正卿(上卿),中军佐为次卿(亚卿),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四个则是下卿。 三军六卿由跟

  • 两个同名战神,一个是刘邦的死敌,一个是刘备的臂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刘备,刘邦的死敌,刘备的臂膀

    中国五千年历史,很多英雄人物故事大家都熟悉。一代战神的去世,刘邦闻之则喜,刘备闻之则忧。这就是汉初项羽和三国关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武力出众善于作战古今第一猛将。 项羽早年跟随叔

  • 唐朝皇陵为何在洛阳偃师?追封皇帝揭示宫廷内血雨腥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皇陵,偃师,宫廷,血雨腥风

    在神都洛阳,历代皇陵很多,有一座唐朝皇陵却来历特别。 唐恭陵位于洛阳偃师缑氏镇东北的滹沱岭上,这里也是取经唐僧的老家。神道两边立有望柱、翁仲、石狮、天马等石雕。陵前有块“睿德纪碑”。 碑文记述:“天后心缠积悼,痛结深慈,相凤(阙)泣昔周(阙)言朕之至怀,不欲违其心许。故由旧命,爰

  • 蒙恬死后,镇守边境的三十万秦军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蒙恬,秦军,镇守边境,蒙恬死后

    人的一生总是有功有过,但李斯一生功过的反差太大了,而且影响力太大了,直接关系中国的历史进程。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就是一个时代的成就,他的过失是一个时代的过失。 李斯的一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他在被囚后写给秦二世的信中自己作了总结,计有七条:第一条罪(功以“

  • 岳飞墓前曾跪着5个人,为何如今只剩4个了?还有一个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墓,岳飞

    作为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被视为了古代最为杰出的将领,同时也是支撑南宋政权的中流砥柱,先后参与指挥了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力主抗金,并且在1134年,又收复了襄阳六郡,1140年,岳飞挥师北伐,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河南等地,进军朱仙镇,然而在快要成功的时

  • 秦帝国的崛起与其背后的“食盐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帝国,秦国崛起,食盐

    当今社会,盐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也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百姓来讲盐也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料。在我们的观念中,盐是很普及的物品,价格也是非常便宜,没有听说谁穷到买不起盐。但在古代,盐是决定国家贫穷或者富有的重要因素。春秋时期,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就是靠着山东半岛的鱼盐之利先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