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成功39岁猝死,临终前为何要杀妻儿?

郑成功39岁猝死,临终前为何要杀妻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787 更新时间:2024/1/17 19:41:32

郑成功能够以民族英雄的身份载入史册,最主要的事迹应该是他在1661年12月20日打跑了侵占台湾的荷兰人。郑成功对民族的贡献毋庸置疑,可在当时他掌握军队力求反清复明,仍然是清朝掌权者的眼中钉肉中刺。

康熙刚登基不久,鳌拜采纳郑氏降将黄梧提出的"平贼五策",先迁移走了沿海的居民,毁掉了船只,然后在1661年11月24日杀掉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还把郑家的祖坟挖了个底儿朝天。

背叛者或许心有愧疚,可动起手来却往往比原本的敌人更加残忍。

郑成功强忍着悲痛完成了收复台湾的壮举,可忍耐不仅不会让痛苦消失,反而会在心灵的角落酝酿的更加浓郁,任何一颗火星都可能引爆理性的世界。

在几百年前跨越海峡的征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脱离战争的阴影后水土不服的问题凸显了出来,士兵们人心惶惶思乡的情绪越来越浓。再加上南明政权败亡永历帝已经逃到缅甸,眼看着清军就能腾出手来集中力量打击郑军,郑成功当时可谓是又痛苦又忧愁。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郑成功的大儿子从思明州传来消息说自己和侍妾陈氏生了个儿子。隔辈亲,亲又亲。传宗接代是一个大事儿,郑成功听说自己可以抱孙子了非常高兴。

每一个生命来到世界都要历经千辛万苦,生命的花朵值得用心灌溉温柔以待。郑成功以此为福兆下令犒赏三军,压抑的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一时间大家都仿佛沾上了几分喜气。可一件事终究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在这喜大普奔的氛围中郑经的正妻唐氏早已经怒火中烧。

郑经跟唐氏的关系相当差,他曾在自己的诗集东璧楼集里写过一首《妒妇歌》,诗歌里写道:妒妇口舌利,发声愚夫起。巧言皆正理,存心最狼毒。若见婢妾辈,眉发上倒触。轻则发怒詈,大则加篓梏。甚至施异刑,死生立迫促。

郑经和侍妾平时眉来眼去,唐氏已经喊打喊杀了。现在有了孩子直接就炸毛了,据说当时唐氏直接下手想把孩子除掉,吓得郑经赶紧藏到了其他地方。谁家孩子谁心疼,郑经心疼自己的孩子,唐氏的爷爷唐显忠也心疼自己孙女。

唐显忠当时是南明隆武政权的兵部右侍郎,也算是有一定声望的官宦世家。为了给孙女出气,据说唐显忠给郑成功写书信,公开指责郑经与弟弟的乳母私通生子,郑成功不敬不责罚反而大加赏赐,治家不正凭什么治理国家?

郑成功不管是治家还是治军都非常严格,唐显忠这颗火星引爆痛苦彻底摧毁了郑成功的理性。看到书信后郑成功气塞胸膛脸,立即派人去了思明州。《清史稿》列传中记载: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

在封建社会虽然有三父八母的说法,可陈氏只是郑经弟弟的乳母,并不是他本人的乳母。这事儿在明朝的历史中并不少见,严格来说并不是什么重罪。郑成功为了这事儿不光要杀死郑经,连自己的原配夫人都要杀掉。显然是怒火上头,蒙蔽了心智。

愤怒总是以愚蠢的行为开始,最终为错误的结果悔恨不已。

得到军令的郑泰是郑成功的堂兄,他没有直接执行命令。郑泰跟兵部尚书洪旭上商议后得出结论,不能杀害夫人和少主。

于公来说郑成功现在怒火攻心,这道冲动的命令极不合理。于私来说清军势大,郑成功随后十有八九会舍弃大陆的地盘,让留守沿海的将领迁入台湾。跨越海峡一旦生病在当时很容易死掉,很多将领都不愿带着家人过去。

比起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人们往往更在乎眼前的困境。

这些留守沿海的将领需要郑经这个名义上的首领活着,为他们承担延误军令的责任。郑泰等人提议杀掉郑经的侍妾和儿子,请求郑成功收回命令。

只是郑成功心意已决,再次派遣使者前来行刑。内部的分歧,总会引起外部的觊觎。很快就有流言说,郑成功打算把留守在厦门的将领全部杀掉。危机袭来谁都不愿意坐以待毙。

沿海的留守将领们囚禁了郑成功派来的使者,联合起来拥立郑经成为平国公,带领军队公开跟郑成功对峙。郑成功听说后狂怒咬指,不久染上疾病愤愤而终。

郑成功病逝后,远在大陆的康熙提笔写下挽联,称赞郑成功是海外孤忠。在时代的浪潮下个人的意志是那么的渺小,孤掌难鸣,忠难成功。

标签: 郑成功郑成功杀妻儿

更多文章

  • 三国诸侯宠妾,轻信情敌奸计,作死却更受宠,曹丕说她是国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宠妾,曹丕

    乱世三国盛产王侯将相,也造就了许多乱世佳人。汉献帝刚登基那会儿,董卓霸占京师作恶,十八路诸侯联名讨伐。 在这期间,有一个叫冯方女的人为了避难跟家人躲到了扬州,正好被城上的袁术看见。曹丕曾在《典论》中提到:司隶冯方女,国色也。据说冯方女还有一把千金宝镊,插在头发上会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 刘邦除异姓王比项羽更狠,为什么保留了长沙王吴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异姓王,刘邦,汉朝,长沙王吴芮

    刘邦起兵和项羽争霸,为了壮大自己,最终实现打败项羽、夺取天下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广结善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最为广泛的统一战线。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刘邦打败项羽当了皇帝,一些在楚汉之争中站在刘邦一边的人也得到了王的封号。他先是把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后封彭越为梁王,确认

  • 晋国何以崛起何以灭亡?晋文公一项制度埋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晋文公,晋国崛起

    晋国几百年的兴衰成败,都与晋文公一项制度有关。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改革军制,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中军将权力最大,为正卿(上卿),中军佐为次卿(亚卿),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四个则是下卿。 三军六卿由跟

  • 两个同名战神,一个是刘邦的死敌,一个是刘备的臂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刘备,刘邦的死敌,刘备的臂膀

    中国五千年历史,很多英雄人物故事大家都熟悉。一代战神的去世,刘邦闻之则喜,刘备闻之则忧。这就是汉初项羽和三国关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武力出众善于作战古今第一猛将。 项羽早年跟随叔

  • 唐朝皇陵为何在洛阳偃师?追封皇帝揭示宫廷内血雨腥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皇陵,偃师,宫廷,血雨腥风

    在神都洛阳,历代皇陵很多,有一座唐朝皇陵却来历特别。 唐恭陵位于洛阳偃师缑氏镇东北的滹沱岭上,这里也是取经唐僧的老家。神道两边立有望柱、翁仲、石狮、天马等石雕。陵前有块“睿德纪碑”。 碑文记述:“天后心缠积悼,痛结深慈,相凤(阙)泣昔周(阙)言朕之至怀,不欲违其心许。故由旧命,爰

  • 蒙恬死后,镇守边境的三十万秦军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蒙恬,秦军,镇守边境,蒙恬死后

    人的一生总是有功有过,但李斯一生功过的反差太大了,而且影响力太大了,直接关系中国的历史进程。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就是一个时代的成就,他的过失是一个时代的过失。 李斯的一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他在被囚后写给秦二世的信中自己作了总结,计有七条:第一条罪(功以“

  • 岳飞墓前曾跪着5个人,为何如今只剩4个了?还有一个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墓,岳飞

    作为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被视为了古代最为杰出的将领,同时也是支撑南宋政权的中流砥柱,先后参与指挥了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力主抗金,并且在1134年,又收复了襄阳六郡,1140年,岳飞挥师北伐,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河南等地,进军朱仙镇,然而在快要成功的时

  • 秦帝国的崛起与其背后的“食盐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帝国,秦国崛起,食盐

    当今社会,盐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也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百姓来讲盐也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料。在我们的观念中,盐是很普及的物品,价格也是非常便宜,没有听说谁穷到买不起盐。但在古代,盐是决定国家贫穷或者富有的重要因素。春秋时期,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就是靠着山东半岛的鱼盐之利先富

  • 春秋初期,秦国两代人出了六位国君,历史上仅此一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初期,秦国国君

    秦国有两代人都有三个兄弟,他们摒弃了传统的父传子继承方式,而是用兄终弟及的方式传位,从而产生了六个兄弟君王,这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而秦穆公也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登上王位,成就了秦国的春秋霸业。要说起这些事情,我们还得从春秋之初,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说起。 秦襄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第一位正式的国

  • 50万秦军被5万魏军安排得明明白白,秦国差点都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军,秦国,魏军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她的“几”字形河道在地图上非常特殊,今天我们要说的地方就是洛水汇入黄河那块三角形地区。这里土地肥沃自然是不必多说,最为关键的是这里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河东地区的重要枢纽,咽喉要地。春秋战国时代,这一片地区被人们称为“河西地区”,也就是字面意思,黄河以西的地区。秦国自锤翻西戎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