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新文化运动内容及历史意义介绍

新文化运动内容及历史意义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10 更新时间:2024/1/23 18:52:13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深刻,不仅解放了思想,还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但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故后人怀疑新文化运动中我们没认清真正的敌人。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反对孔教的立场完全一致。民国初年,康有为及其弟子陈焕章致力于将孔教立为国教,并将此写进宪法。其意在建立孔教意识形态。此举为其它宗教派别所反对,也为坚持思想自由、反对定于一尊的新文化派所抗拒。但破除儒学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并不是自新文化运动始,清末维新运动即对八股取士的制度给予激烈抨击,对韩愈的“原道”学说提出激烈批评。1905年废除科举制,从制度上实际解构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新教育的发展方向。民国初年,蔡元培制定的新教育宗旨明确取消“尊孔”条款,《大学令》解除经科,新的民国教育制度排除了建立孔教意识形态的可能。陈焕章等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说明民国政治文化朝着民主、科学的方向发展已是不可更改的方向。

新文化运动对孔教的批评主要是展现在“礼教”、旧的家庭制度对人的个性束缚这一层面。新文化运动之表现为个性解放运动,一方面得力于破解束缚人性、个性的“礼教”、旧的家庭制度,一方面归功于西方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精神”的介绍。严格来说,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系统清理和研究工作,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尚没有全面展开。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在当时也只获得很小范围的认同。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没有间断的历史文化传统,儒学在这一历史文化传统中居主干地位。传统历史文化的资源核心部分实在是儒学,对于这一点新文化运动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在破的一方面下力较多,而对承继一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较少。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定位,在新文化阵营存在分歧。陈独秀受法国文化影响极大,《新青年》的外文名称就是用的法文。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提出对青年的六大要求:(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向西方学习“民主”与“科学”。他强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彰显的就是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精神。“近代文明”的三大事件:“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都是法国人率先发动。陈独秀从法国大革命走向“以俄为师”的共产革命,其中的内在逻辑即在于他的革命思想。

胡适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中国人文传统的再生。他向《新青年》同人建议,“我们这个文化运动既然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它就应撇开政治,有意识地为新中国打下一个非政治的(文化)基础。我们应致力于(研究和解决)我们所认为最基本的的有关中国知识、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问题”。带着这一目的,胡适提出新思潮的意义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将新文化运动定位为启蒙运动,或是文艺复兴运动,这两种取向在当时并不明显,两种主张的学人并肩作战。只是随着时间的推延和历史的演进,双方的差异才逐渐显现。由此分际,陈独秀与胡适后来才分道扬镳。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没认清真正的敌人?

这一百年来,传统文化经历了评价上的大起大落,新文化运动也是如此。

改革以后,我们一度认为中国的专制、愚昧都和传统有关,所以上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人又把它叫做新启蒙运动,当时打的旗号就是要继承五四的传统,认为五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做得还不够。

到了90年代,主要由于政治原因,出现了所谓的保守主义复归这样一种思潮。这股思潮刮得越来越厉害,以至于不仅是官方,包括民间思想界,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评价又很高了。相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却越来越厉害。去年,《东方历史评论》召集了一次纪念五四的会,这个会的主题非常有意思,叫做“夭折的宪政,倒退的五四”。关于倒退的五四,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一种是五四是好的,我们现在从五四的立场向后倒退了,应该克服这种倒退;另一种意思是,五四本身就是倒退。当时就有人问到底指的是哪种意思?当时发言的几位都说五四运动本身就不是好事情。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宪政派,对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宪政的受挫,感到惋惜。其中多数人将宪政夭折的原因,归到了新文化运动上。

但是,今天我们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还是一个简单的肯定。新文化运动真正令人反思的,是在不该彻底否定的方面否定得太过了,但在应该彻底否定的地方,却又没有否定掉,或者说没有注意。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最大的障碍其实不在儒表,而是在法里。新文化运动中很多人反传统文化很极端,但对秦制往往又缺乏一种批判精神,即使是鲁迅这样一个“极端的西化派”,骂儒家骂得很厉害,也说过很多秦始皇的好话。像这样的一种现象,我觉得我们在今天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的时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候有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到底有多少党员?对于这个问题,由于缺乏原始档案材料,回忆资料不够准确,认定曾一直存在困难。1、人数之争的历史谜团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的界定是指在1921年7月底

  • 苏北抗日根据地创建的原因及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苏北抗日根据地,包括淮(阴)海(州)、盐(城)阜(宁)两个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它是联结华北八路军和南方新四军的重要枢纽,是华中敌后抗战最有利、最能发展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地方组织在淮海、盐阜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1938年11月

  •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创建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交界地区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也称陕甘宁边区。它的基础是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清涧起义、渭南起义和旬邑起义失败后,陕西省委派刘志丹和谢子长到陕北开展武装斗争,先后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

  • 尼布楚条约签约前的大清帝国前期地图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尼布楚条约签约前的大清帝国前期地图唐努乌梁海中国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原来是外蒙古的一部份,但于外蒙古独立之时,被苏联侵吞。现时唐努乌梁海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份,被并入西伯利亚联邦区域。以居住唐努山一带的乌梁海人而得名。地域东至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额赫河(今额金河)和赛因诺颜部讷穆讷山,南界扎萨克图

  • 明朝为何没能恢复元朝的全部疆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灭亡之后,明朝其实也想过恢复元朝的全部疆域。但遗憾的是,后来因为明朝先后发生了靖难之役,以及后面的土木堡事变,直接让明朝错失了这个机会。说到底,明朝没能完成这个宏伟目标,全都怪老朱的子孙后代,太不给力了。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随着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明朝正式开国。在明朝开国的同时,朱元璋

  • 下宫之难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下宫之难,又称下宫之役、原屏之难、庄姬之乱、孟姬之乱,据《左传》、《史记·晋世家》是指前583年晋国赵氏家族原屏两支被灭,赵武一系夺回宗主的历史事件。 此事对赵氏打击不小,直到晋悼公时期赵武才让家族复兴。《史记·赵世家》《史记·韩世家》误记其事发生在前597

  • 后周世宗柴荣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周世宗柴荣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因此也叫郭荣,二人都是贫下中农出身,所以深知民间疾苦,一旦掌权,知道怎样做事才能让老百姓拥护。特别是柴荣,成为皇帝后,获得的评价很不错。司马光在拿他和五代时期另一个能力较强的帝王后唐庄宗相比时,说:“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hell

  • 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方经济为何开始落后与南方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后期因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与黄巢之乱的因素,使得北方战乱不堪,人口流移南方,田园荒芜。到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交迭频繁,北方战火始终未能平息,北方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持续大减。直至后周后期才逐渐恢复,但经济力始终不如南方。而南方则较为安定,持续吸收来自北方的流民,替南方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及先进的耕织技

  •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常,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代会要》记载有

  • 五代十国时期各地藩镇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