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76年1月23日:保罗·罗伯逊逝世

1976年1月23日:保罗·罗伯逊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53 更新时间:2024/2/29 9:29:02

1976年1月23日,罗伯逊与世长辞,享年77岁。保罗·罗伯逊(1898年4月9日-1976年1月23日),1898年4月9日出生于美国普林斯顿,美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演员、社会活动家。

他在穆维尔高级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192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此后一直从事戏剧演出和电影拍摄等活动。1925年在纽约哈伦剧院举行第一次黑人灵歌独唱会,大获成功。1927年,他在美国著名音乐剧《游览船》中演唱了《老人河》一曲,由此一举成名。

罗伯逊晚年身体不佳,遂致力于黑人音乐的研究工作,他写的《黑人民族的歌曲》等章,系统阐述了民歌与民族特性、民族风俗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音乐学术价值。

反法西斯战争中,他非喜爱《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不仅用英语四处演唱,而且还用汉语灌了唱片,取名《起来!》,他将这张唱片的一部分稿费寄给了中国的田汉聂耳家属,留下了一段佳话。

作为一位美国黑人歌唱家,却在全世界用中英文演唱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他没有来过中国,却与中国众多艺术家及民主战士有着同志般的情谊。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远在大洋彼岸的保罗·罗伯逊注视着中国,他在不同的集会上公开声讨日本的侵华战争。

1940年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黑人和中国人民同样是被压迫的民族,我们要坚决抗日的中国人民致敬。我要学会几支中国歌;我要把中国人民的歌曲唱给全美国和全世界的人听!”

几个月以后,罗伯逊在纽约露天音乐堂举行音乐晚会。晚会即将结束时,罗伯逊向在场的六七千位听众宣布说:“今天晚上我要唱一支中国歌献给战斗的中国人民,这支歌叫做‘起来’!”接着,他就用汉语和英语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唱完以后,全场掌声雷动,听众要求他再唱一遍。刘良模回忆说,听众非常喜爱这支歌。散会以后,大家还唱着:“前进!前进!前进进!”走回家去。从此,《义勇军进行曲》便开始在美国的进步人士中间流传。

新中国成立,罗伯逊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致电中国当时的主席泽东,表示衷心祝贺。电文是:“我们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因为它是争取世界和平与人类自由的一个伟大力量。”这一年,他在捷克的布拉格,遇到了中国代表钱俊瑞,钱俊瑞邀请他到中国。他说:“明年一定去,先到菲律宾,然后去中国。”但到第二年,美国政府吊销了罗伯逊的出国护照。

1958年4月,罗伯逊在《致中国人民的一封信》中写道:“你们伟大的国家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当今和未来的伟大国家之一。我盼望着有一天能够来到你们的国土向你们表示我的敬意,但愿这一天快点到来,这是我所向往的一个快乐的日子。”

他虽然终其一生没有到过中国,但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了解中国人民,曾经悉心地学习中文,会唱许多中文歌,也能阅读中文书报。中国曾多次对他发出邀请,他也十分希望能到访中国,但大家的愿望都没有能够实现。保罗·罗伯逊毕生致力于争取民权和公共事业。

人物评价

保罗·罗伯逊是举世闻名的黑人歌,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男低音歌手之一。通晓多种语言,能用英、法、俄、汉等二十种语言歌唱,其音色浑厚、深沉,具有黑人歌唱家所特有的魅力。据说他在室内演唱时,其雄浑的低音能把窗户的玻璃震得隆隆作响,可见他的功力。他还写有文字著作《我站在这儿》、《黑人民族的歌曲》等。

他虽然不是一位正统的歌剧演唱家,但他在黑人民歌及灵歌的演唱上达到了极佳的境界,许多黑人歌曲由于他的演唱而风靡全球,更由于他通过这些歌曲表达了反对种族歧视、呼唤自由与正义,而使他成为具有政治影响力的杰出人物。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65年1月24日:温斯顿·丘吉尔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因中风去世。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温斯顿·伦纳德·

  • 1828年1月24日:费迪南德·科恩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费迪南德·科恩,Ferdinand(Julius)Cohn(1828年1月24日-1898年6月25日)德国博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以研究藻类、细菌和蕈类著称,被视为细菌学的创始者之一。科恩在世时即被公认为当世最伟大的细菌学家。他确立了这样的概念:细菌能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种;发现细菌内孢子

  • 1862年1月24日:伊迪丝·华顿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1862年1月24目,伊迪丝·华顿生于纽约市一个老望族家庭,生活安逸。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年1月24日-1937年8月11日),美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高尚的嗜好》、《纯真年代》、《四月里的阵雨》、《马恩河》、《战地英雄》等。1867年,伊迪丝·华顿生于纽约,在

  • 1891年1月24日:沃尔特·莫德尔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沃尔特·莫德尔(Walter Model,1891年1月24日—1945年4月21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著名的军事家、统帅。沃尔特·莫德尔元帅在德国陆军元帅中算是一位后起之秀,但他在德国最后时刻所表现出的军事才华,令盟军指挥官们侧目,他被希特勒本人称为"东线的救星"。1944年12月16日,他指挥

  • 1985年1月24日:熊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1985年1月24日,熊毅逝世于南京。熊毅(1910.3.10-1985.1.24),字其毅,贵州贵阳人,土壤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49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硕士学位,1951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毅毕生致力于土壤科学事业,是中国土壤

  • 2013年1月24日:邓正来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2013年1月24日,邓正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逝世,享年56岁。邓正来(1956年2月-2013年1月24日),男,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杰出的社会科学学术组织者、翻译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

  • 长平之战的战争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兵败城毁

  • 长平之战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军越过韩国进攻赵国,被赵将赵奢击败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这时,魏人范雎入秦,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秦昭王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魏,然后转向韩国。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

  • 长平之战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那么长平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时代背景战国时期,范雎觐见秦昭襄王阐述其秦一统天下的战略。范雎认为,只有做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才能真正消化所取得

  • 宋金和战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金朝在灭辽朝后,即有意南下灭宋朝。金太宗以宋收留平州之变中的辽将张觉违反宋金双方前议为由,于1125年发动金灭宋之战。他派勃极烈完颜斜也为都元帅,分兵两路从山西、河北南下,最后会师北宋首都开封。在宋将李纲死守开封的情况下,双方宣布议和。1126年金太宗再以宋廷毁约为由,再派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兵分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