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16年4月14日:梁思礼逝世

2016年4月14日:梁思礼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9 更新时间:2024/2/29 9:53:03

梁思礼(1924年8月24日—2016年4月14日),男,广东新会人,梁超之子,导弹控制专家,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

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4月14日逝世。

梁思礼曾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他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为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导弹试验作出重要贡献。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航天CAD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梁何利基金奖、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奖等。其代表作品有《梁思礼集》、《向太空长征》等。

科研综述

研制成功具有中国特色的捷联惯导系统,开辟战略导弹“惯导化”道路,研制地地战略导弹和长征2号运载火箭,任型号副总设计师,首次采用惯性平台计算机方案:任航天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系统总设计师,实现地面测试设备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软件工程化的倡导者。

老白鼻

梁启超51岁得子梁思礼。思礼长得酷似父亲,被亲昵地称为“老白鼻”(英语Baby的谐音)。梁启超生前曾许了个愿,60岁后不再从事社会活动,要专心致志地教育孩子,可惜他56岁便撒手人寰。梁思礼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

梁思礼于1924年8月24日出生在北京,很受梁启超的宠爱,1927年,梁启超在给海外孩子的信中说:“每天老白鼻总来搅局几次,是我最好的休息。”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大的精神安慰。1927年1月2日,梁启超在给海外孩子们的信中写道:“老白鼻一天一天越得人爱,非聪明,又非常听话,每天总要逗我笑几场。他读了十几首唐诗,天天教老郭(保姆)念,刚才他来告诉我说:‘老郭真笨,我教他少小离家,他不会念,念成乡音无改把猫摔。’他一面念说一面抱着小猫就把那猫摔地下,惹得哄堂大笑。”

“其实,在我的记忆中,我只是觉得父亲很疼爱我,当时我年纪很小,认识的字不多,很多事情也是后来看到父亲书信集的时候了解到的。”梁思礼说,也正是梁启超的这些记述,让梁思礼院士能够追忆更多在饮冰室的时光。在梁启超的笔下,梁思礼小时很灵巧,两岁时,梁启超只要一要香烟,梁思礼就会把抽烟的一套用具送到父亲面前,每次都让梁启超非常高兴。

梁启超在给海外孩子们的信中,经常用大量的笔墨非常细致地形容老白鼻。最有趣的是梁启超有一滑稽作品寄给梁思顺(梁启超女儿),用滑稽的话语把梁思礼小时候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昨日好稀奇,迸出门牙四个,刚把来函撕吃(事实),却正襟危坐。一双小眼碧澄澄,望着阿图和,肚里打何主意,问亲家知么。”诗中“刚把来函撕吃”说的是思礼长新牙见什么都咬,借来磨他的新牙。

在另一件作品中,梁启超用梁思礼的口气写了封感谢信:“谢你好衣裳,穿著合身真巧。那肯赤条条地,叫瞻儿取笑。爹爹替我掉斯文,我莫名其妙。我的话儿多著,两亲家心照。”“谢你的衣裳”是谢谢梁思顺从国外寄给思礼的新衣服。“那肯赤条条地,教瞻儿取笑”,瞻儿是梁思顺的长子周同轼的小名,他比思礼年龄大得多,但论起来却是梁思礼的晚辈。“梁思礼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备感亲切。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4年4月14日:任长霞因公殉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任长霞(1964年2月8日—2004年4月14日),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警察界先进人物,曾被作为先进典范在全国学习。工作期间,被誉为“警界女神警”。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积累的控申积案。2004年4月14日晚8时40分,时任登封市公安局长的任长

  • 印度人上厕所为什么不用卫生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在人类发展初期,是没有厕所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才慢慢出现了厕所,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厕所就出现在印度河流域。而今天的印度,却在为一个小小的厕所伤透脑筋。印度人口总数占世界第二,全国却有差不多一半的家庭是没有修建厕所的,去过印度的外国人,都对这种现象有很深的印象。印度有没有厕所?在印度,不管是城市还是

  • 印度骷髅湖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位于印度北边喜玛拉雅山上有着一座被蒙上神秘面纱的“骷髅湖”,这里被发现堆积了上百具的人骨。这座“骷髅湖”原名为Roopkund Lake,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期间,因为融雪的缘故,而被英国军人发现这堆被暴露了的人骨,自此后这座湖泊也闻名于世。在喜马拉雅山脉山底的一个浅湖,堆积着数百具上千年历

  • 2020年3月30日:郝柏村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郝柏村(1919年8月8日~2020年3月30日),字伯春,江苏盐城人。郝担任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1990~1993),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2期。2020年3月30日,郝柏村去世,享年102岁。人物故居郝柏村故居,盐都区尚庄镇郝荣村,地处里下河合陇圩,与兴化市的大邹镇隔河相望。这里地势低洼,

  • 1452年4月15日:达·芬奇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他涉及的领域:包括素描、绘画、雕塑、建筑、科学、音乐、数学、工程、文学、解剖学、地质学、天文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和制图学。他被人们称为古生物学、植物学和建筑学之父,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 1865年4月15日:亚伯拉罕·林肯遇刺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战略家、第16任总统。林肯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任期间主导废除了美国黑人奴隶制。1834年8月,林肯作为辉格党人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1856年,林肯退出辉格党,参加新成立的共和党。1860年1

  • 1874年4月15日:约翰尼斯·斯塔克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约翰尼斯·斯塔克(Johannes Stark,1874年4月15日-1957年6月21日),男,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种族主义者,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塔克效应”的发现者。1874年4月15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希根霍夫。1957年6月21日卒于德国巴伐利亚的特劳恩施泰因。科学成就斯塔克以

  • 1843年4月15日:亨利·詹姆斯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年4月15日-1916年2月28日),美国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剧作家和散文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个美国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和《金碗》等。他的创作对20世纪崛起的现代派及后现代派文学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亨利·詹姆斯出身在纽约一位富

  • 1886年4月15日:古米廖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古米廖夫(1886年4月15日-1921年8月24日),杰出的俄罗斯诗人,现代主义流派阿克梅派(高峰派)宗师。出身贵族。他才华卓越,充满幻想,酷爱冒险和猎奇,曾留学法国,漫游英国、意大利等,并三次深入非洲探险。著有成名作《珍珠》,以及《浪漫之花》、《异国的天空》、《箭囊》、《火

  • 1765年4月15日:罗蒙诺索夫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年11月19日-1765年4月15日),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的雏形。出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克一个渔民家庭,罗蒙诺索夫是俄国科学院的第一个俄国籍院士,他还是瑞典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