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为何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考古发现解开疑惑,与现实差距很大

大禹为何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考古发现解开疑惑,与现实差距很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00 更新时间:2024/3/4 3:57:52

大禹治水虽然被写进历史课本中,但因带有玄幻色彩一直被人们当做神话故事看待。因为故事中所描述的特大水灾,从夏朝到现代,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哪怕专家们用电脑建立模型分析,将初始条件设置得再极端,也无法发生黄河水灾爆发,令下游居民跑出屋子逃命的时间都没有的景象,由此可见,大禹治水,不太现实。

然而,在一次一九八二年的文物普查活动中,科学家们在青海挖掘出的喇家遗址,似乎向人们证明了大禹治水的真实性。根据碳十四测量法,喇家遗址当中埋葬的古物距今大约四千年历史,与大禹治水属于同一时期。

而且,科学家还在喇家遗址当中发现了许多骸骨,这些骸骨之所以能经历四千年不腐,全靠一种红色黏土的包裹,而这种黏土的来源,只有黄河。

也就是说,这些人也许正是死于黄河发洪,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从地理位置上看,喇家遗址高于黄河河床二十一米,即便黄河发大水,喇家遗址的居民也不可能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随着挖掘活动的继续进行,这一问题很快得到了答案。科学家在喇家遗址发现了大量山体裂缝,于是他们推断,喇家遗址并非直接死于黄河发洪水,而是死于地震与洪水的双重打击。

地震过后,黄河上游的山峰断裂,倒塌的巨石最终堵住了黄河上游,形成了一个小型堤坝,随着河水越积越多,天然堤坝最终绝地,大量的黄河水从天而降,身处下游的喇家遗址居民根本来不及逃命,惨剧由此酿成。

既然黄河发洪水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大禹治水显然也是真的,可这是否能说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出于他的奉献与责任心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据史料记载,大禹的父亲是,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当时中原地带面临洪水危机,为了拯救黎民百姓,统治者找来大臣,希望大家推荐一个人前去治水,经过一番商讨后,大家一致推举鲧。尧对于鲧一直不怎么看好,可实在找不到更加合适的人选,便只能让鲧试一试。

鲧之所以受到大家推荐,与他在群众当中积攒下来的好名声不无关系。鲧上任后,采用堵的方式治理水患,然而时间过了九年,大水的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于是尧便以消极罢工的名头惩罚鲧,把他发配到边远地区自生自灭去了。

鲧离开后,尧又把大家召集起来,希望大家能再推举出一个治水能人。经过一番商讨,大家一致推举鲧的儿子禹,尧依旧觉得禹不靠谱,毕竟禹是鲧的儿子,龙生龙凤生凤,父亲都做不到的事情,儿子怎么可能做到。可在众人强烈的表态以及没有更好的人选面前,尧只能同意派禹去治水。

禹上任后,一改父亲鲧时期错误的做法,把堵改成疏通,只要水流能顺利流进大海,那么水患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为了不让信任自己的百姓们失望,禹以身作则,亲自跋山涉水,吃住都在外面,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和他刚刚结婚四天,他就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治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禹的努力换来了回报,在这十三年内,随着一处处水患被去除,老百姓终于能安心劳作,农田变成了米粮仓,昔日被水淹没的山岭再次露出了峥嵘,老百姓也因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直以来人们大禹的形象都是神圣的,直到陶寺遗址的挖掘,那段历史的真相才缓慢浮现在人们眼前。

陶寺遗址也是距今大约四千年的遗址,在挖掘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多处打斗的痕迹,由此专家推测,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度,可能并非历史书上记载的那样一帆风顺。

什么是禅让,相当于皇帝甘愿把皇位转让给另一个德行比他高的人,试问,世界上有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存在吗?或许有,但尧舜禹一定不属于此列。从这些打斗痕迹当中,可以看出,禹获得权力的过程,大概率伴随着暴力。

禹在开始治水前,理当对各地水清先做勘察,勘察结束后,为了便于管理,禹便把中原土划分为九州,于是便形成了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区划。在治水的过程中,总有人偷奸耍滑,为了惩治这些人,禹设立了一套赏罚措施,并安排了一些管理人员,最早的司法体系由此形成。

这些跟着禹进行治水活动的人,由于脱离了劳动生产,因此没有粮食来源,他们的粮食,都来自于老百姓的劳动生产,这便是最早的税收。最后,大水退却,老百姓又面临着分田地的问题,于是禹又建立了最早的田地制度。

从尧安排禹治理水患的那一刻起,禹便开始了夺权之路,等到治水结束过后,禹在民间的威望已经远远大过尧和舜,百姓们都是大禹治水的受益者,那些跟着大禹治水的人们,也在治水过后成为了不用劳作就能获得粮食的官员,在这种形势下,与其说舜是甘愿把首领的位置让给禹,不如说他不得不这样做。

这也是为何,从禹开始,统领的位置便不再禅让,而是世袭给了自己的儿子,因为所谓的禅让,只不过是尧舜最后的一块遮羞布罢了。这样一来便不难解释为何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了,要想获得百姓们的支持,便要在行动上更贴近圣人,只有舍小家才能获得更大的大家。

禹的行为现代的一个词恰好可以用来描述他,这个词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自己更加长远的利益罢了。

更多文章

  • 1881年,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位极人臣,但竟买不起北京城的一座小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左宗棠,收复新疆

    跟随他出征的几位部将,为了补偿西征欠饷,死后竟然没钱买一副棺材。到底是怎么回事?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又称“左宗棠收复新疆” ,是晚清钦差大臣左宗棠统帅清军,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争。 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在俄国人的鼓动下,率兵

  • 清朝一张“可疑”老照片,房间出现“幽灵”,至今没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幽灵,老照片

    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的观念不得不说也是越来越先进,对于以往的妖魔鬼怪,大多数人都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甄别。如果说到幽灵这一虚幻的事物,大多数人是不信世界上有其的存在的,毕竟那只是属于以往的愚昧产物。或者如果真的产生了类似于幽灵的东西,我们也愿意相信这是因为某种科学原理而产生的。 不过

  • 作为东吴的宗室大臣,孙韶当然过哪些重要职务?孙韶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韶,宗室大臣

    孙韶(188年-241年),字公礼,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孙韶的伯父孙河,本姓俞,孙策很喜爱他,便赐姓孙,将他列名孙氏家族之中。接下来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安九年(204年),孙河被杀,孙韶统帅孙河的军队,被孙权任命为承烈校尉。后任广陵太守、偏将

  • 苏秦和张仪提出的“合纵连横”到底是什么东西,有效果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苏秦,张仪,合纵连横

    在拜读线装版精编《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第二卷“史部”中“先秦篇”里的 “战国策” 时,当刚看到“国策”篇中《苏秦以连横说秦》这篇文章题目时,看到了苏秦的大名就自然联想到了张仪,看到了“连

  • 北宋教育家、安定先生胡瑗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教育家,安定先生,胡瑗

    生平 祖籍今陕西子长县的安定堡(一说现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公元993年(宋太宗淳化4年)生于于泰州海陵(今江苏如皋市)的一户官吏家庭。其家族世代显赫,始祖胡遵为晋车骑将军,后裔中曾有过两位皇后和太后,另有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10余人。祖父胡修已任泰州司寇参军时举家随迁,但自其父胡讷任宁海军节

  • 古代考上了秀才到底有什么待遇?这篇文章告诉你所有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秀才,科举制度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读书人,拼命读书,就是为了至少能考上秀才。 很多人为了考秀才,一考就是半辈子,但是从不放弃。 好,那么,我们古代的读书人,心心念念要考秀才,他们是不是仅仅为了“秀才”这个头衔呢? 答案是:非也。 “秀才”头衔固然重要,但是

  • 古代有六大名著,而现在只有四大名著,其余两部是哪两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六大名著,四大名著

    现如今,我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家喻户晓,不仅如此,人们还根据它们的故事情节拍成了电视剧。它们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是含有全面性的哲学道理,并且还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性的涵义。 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师徒之间的友情,都将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们在建国前并不叫做四大名著,而是被称为&ld

  • 李莲英和安德海都是慈禧的大太监,慈禧对他们量都满意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莲英,安德海,慈禧

    有一晚,慈禧吃过晚饭想要“方便”,李莲英立刻用头顶着马桶,进来侍奉。慈禧方便完后,冷冷地对李莲英说:“你的水平可比安德海差远了!”李莲英反复回想所有的步骤,他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纰漏啊? 众所周知,李莲英平时非常懂得为人处世,为何慈禧这一次会对他不满

  • 道光的儿子是谁 道光的儿子中谁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道光帝,咸丰皇帝,奕詝

    道光皇帝在后人口中一直备受争议,虽然他从小聪明、爱学习,自他登基后他也有所举措,可是他还是有很多的败笔,为中国带来了沉痛的影响。他的儿子由此更加身负重任,比起其他的皇帝道光皇帝的儿子并不多,他在他们之间选出继承皇位的人是谁呢? 道光的儿子是谁 道光皇帝的妃嫔有23人,她们为他诞下了很多的子嗣

  • 1952年,葡萄牙疯狂挑衅我国,毛主席一句话令葡萄牙立刻服软,并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葡萄牙,澳门总督,史伯泰

    1952年,葡萄牙疯狂挑衅我国,毛主席一句话,我国获赔4.4亿一九五二年,葡萄牙军队突然毫无理由地疯狂挑衅我国,并引发了两国之间的大规模交火。这件事儿被毛主席知道后,他只说了一句话,就立刻让葡萄牙服软,慌忙地向我国道歉,并且赔偿了中国四点四亿元人民币,保证永远不会再与中国为敌。 那么,葡萄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