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土四分五裂,那时还没有实现大一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虽然秦始皇实行暴力治国,但是他建立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对后代影响深远,为国家的发展打好地基。秦朝建立十年左右,秦始皇就因皇位争夺命丧于沙丘。秦始皇去世后,他所任命的正统继承人扶苏也不幸遇难。
朝堂一片混乱,胡亥为了争夺皇位杀光秦始皇其他血脉。但是胡亥并没有成功继承皇位。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皇子之间互相争夺时,丞相赵高见准时机,将胡亥杀害,秦朝就此灭亡。
秦始皇用尽心血打造和建筑的江山,却在如此短的时间被他人侵占,令人感到可悲。秦始皇没有保住江山,那他的后人是否还存留在这个世界呢?很多人都认为秦始皇的后人已经不存在这个世界,实则秦始皇的后代被人们找到,这四个姓氏就是秦始皇的子孙后代,这里面有你吗?
历史上对秦始皇褒贬不一,有的人说秦始皇残暴,不爱子民,是一个很坏的人。还有的人说秦始皇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有着无与伦比的魄力和能力。
秦始皇为了稳固秦家的统治,为了能够当更久的皇帝,他到处寻找长生不老的法子,并且大量招进妃子,为秦家开枝散叶。因此秦始皇在世时,已经有33个孩子。其中扶苏是秦始皇的嫡长子,而他最小的孩子就是胡亥。
秦始皇孩子众多,他只对自己的嫡长子更为上心,所以不怎么重视自己的小儿子。胡亥从小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他还有一个品德低下,一肚子坏水的老师。这也造成了后面胡亥残害手足的局面。
秦始皇死后,丞相赵高觊觎皇权,想要一个傀儡做皇帝。赵高是胡亥的老师,深得胡亥信任,其次赵高对胡亥很是了解,知道胡亥没有什么真本事,很容易被煽动情绪,很好操控。
于是他选择了胡亥做下一任太子,赵高怂恿其它高位官员一起篡改圣旨。其中李斯因嫉恨太子扶苏身边的得力将领蒙恬,也同意将胡亥立为太子。他们将胡亥立为太子,为了稳固统治,防止其它公子谋权篡位,胡亥决定将自己的兄弟赶尽杀绝。
只有死人才不会觊觎皇位。他不仅杀害扶苏,还将他的妃子与他一同入葬。随后将自己所有的兄弟杀害,就连姐妹都没放过,残忍至极。胡亥当上皇帝后,疑心病更重,公主和自己兄弟的家族也不放过,通通处以死刑。
在胡亥处死这些公子时,有的公子痛骂胡亥残暴,心狠手辣,不会有好下场;有的公子向上天抱怨,希望历史可以记住他;有的公子则想办法保全自己的后代。公子高为了保住自己的后人,愿意陪同秦始皇一起入葬。
胡亥知道后,也很是满意,于是没有杀害公子高家族的其他人。公子高的家族得以保全,他保留的后人里就有与公子高有血缘关系的人,这也是秦始皇的后代。所以秦始皇的后代只剩下这点人了嘛?
有史料记载在秦朝覆灭之后,一部分皇亲国戚为了保全自己,逃出首都改名换姓。他们主要将姓氏改成了“秦”“赢”“银”“寅”这四个姓氏,有一部分人为了让后代铭记自己是秦家人,就是冒着被杀的风险,也不愿意改成其它更隐秘的姓氏。
这一部分人就一直以“秦”为姓。那为什么他们会将姓氏改成“赢”呢?这个姓氏是他们随便取的吗?其实“赢”这个姓氏是秦始皇原本的姓氏。秦始皇在建立王朝之前姓“赢”名政。
秦始皇原来生活在赵国,赵氏是他的始祖,后来他的祖先被赐姓为“赢”。为了不让后代忘记自己的祖先,也为了防止官兵的追杀。他们还取了两个和“赢”同音的姓氏“银”“寅”。
这几个姓氏在现在也是很少见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姓“赢”“秦”“银”“寅”的人都是秦始皇的后代。这些姓氏的人是否是秦始皇的直系亲属我们无从考据,但是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秦始皇还留有子孙后代。
秦始皇的一生短暂且精彩,即使死去,也就是无数后代崇拜的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他不仅结束了长期打战的局面,还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他的后代也是极其可悲,他养育的后代最后手足相残,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也被他人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