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出现了很多厉害的将领,这些将领带领着手下的战士们创造了很多战争奇迹,其中粟裕将军也被称为战神,因为在抗日战场和解放战场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军事生涯的真正巅峰。
在战争时期就连毛主席也特别的欣赏,只要是粟裕将军参加的战争,90%都是胜利的,甚至在横渡长江时,也因为粟裕将军的建议将原来渡江的计划进行了改变,没有想到大大减少了伤亡,成功的渡过长江。
在1949年建国时期,毛主席委任粟裕将军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从这个认知就可以看出毛主席对粟裕将军是特别的信任,在建国后期他的性格就开始暴露出缺憾,先后4次被上级首长批评为中职位也被下降,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1952年因为毛主席特别欣赏粟裕将军,粟裕将军进入了总参谋部,而毛主席特别看重粟裕的军事才能,往往直接听取粟裕的军情汇报,久而久之,军情汇报就直接绕过了总参,由粟裕将军直接向毛主席汇报,这样的顺序就有些违反工作的原则,聂荣臻元帅有一些意见,最后在军委大会上,聂荣臻元帅公开批评一贯的反领导,无组织无纪律部,不遵守工作的正常原则。
因为台湾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所以成为了很多领导人心中的忧愁,因此解放军对于东南方面的军事部署一直非常严密,当时中央军委作出了一个决定,认为应该将空军部队进入福建,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沿海岛屿。
本来这件事情是交给粟裕将军解决的,但是因为当地自然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进行实施一个月之后才开始部署这件事情,让毛主席特别的生明,因为军机的延误使得具体部署的细节还尚未定下来,因此粟裕将军专门针对这件事情向中央写了一份检查。
当时粟裕将军访问苏联和苏联方面的元帅见面,但是因为将军想要借鉴一下对方的工作分工,并不了解对方的国防部下属部门,因此就涉及了外交事件,况且粟裕将军本身没有外交谈判的本事,这件事情也处理的很不好,因此彭德怀元帅非常的恼火,认为粟裕将军是在故意挑衅。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中央作出了决定,要求所有的志愿军都必须撤回中国,在撤军的过程中粟裕将军没有得到中央军委的指示,命令总参谋部之名下令让志愿军单位回国,这样的行为大大惹恼了上级领导,总参谋部是没有权力行使如此大的权力,必须要经过中央军委和上级领导的统一讨论之后才能作出决定,正是因为粟裕将军对于政治上的不敏感和不理解也因此装受到了惩罚甚至是撤职。
并不是粟裕将军本身发生了变化,是当时的大环境和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将军之所以会被毛泽东等重要领导人赏识,主要是因为他指挥作战的能力特别的棒,且有临机决断的气魄和眼光,才能在一场战役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但是在建国之后基本处于和平时间,并没有大规模的战争,这个时候自己曾经的特点就变成了他自己的缺点,很容易让别人引起误会产生摩擦,所以这样的干部在领导层面是非常容易出现错误的,更何况粟裕将军的自身性格和为人处事的特点,也让粟裕将军频频发生错误。
最适合粟裕将军的领地应该是军事上,粟裕将军一直处在前线,才能发挥他的优点,避免陷入新的纠纷,毕竟他对于政治方面一窍不通,不懂得变通才会造成很多的麻烦和摩擦。
在战争时期,粟裕将军是难得的人才和精才,但是在和平时期粟裕将军的性格就让他处于了下风,很容易和别人产生误会,因此脱离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