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年间,诗仙李白闲游太原救下一人,无意间为大唐续命150年

唐玄宗年间,诗仙李白闲游太原救下一人,无意间为大唐续命15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21 更新时间:2023/12/17 11:49:06

“诗仙”李太白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是无敌般的存在,这也是他在我国文学史上能独占一个“仙”字的根本原因,因为其他人都只能算是凡间的人物,而只有他李太白能够位列虚无缥缈的天界仙班,是一个完全超越现实的伟大人物。

但是今天我不打算去重述这位天外飞仙般的人间诗家的绝品诗句,而是要与您分享一个关于李白无意之中拯救了大唐帝国的历史传说。

我们先来说说大唐王朝为什么需要被拯救,相信大家都知道,因为中唐时期发生了震惊世界和历史的“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12月16日,是整个289年大唐天下最为哀伤的日子,在这一天,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和他的统治者唐玄宗,以及普天之下徜徉在大唐盛世里的人们被迫从噩梦中惊醒,一个叫安禄山和另一个叫史思明的粟特人在范阳(今北京)大举起兵反唐,他们兵锋强劲,直指大唐皇都长安,史称“安史之乱”。

说起来也是唐朝自己作死,这个安禄山之前还是唐玄宗和爱妃杨玉环共同认养的干儿子,这两位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曾将其视为心腹,即便是颜真卿这种国之忠臣拼死上书,告知他们安禄山有造反的迹象,唐玄宗依然在皇宫大内搂着杨玉环醉生梦死,昏昏然不知天摇地动般的颠覆情况即将到来。

不仅仅是他们,整个大唐王朝都是懵的,君臣万民上下一心都在享受大唐的繁华富庶生活。安禄山联合他的老乡史思明将这一切美好打破了,其中的过程充满残忍、血泪和哀伤,时间也整整持续了八年之久。

就在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从范阳南下,穿越整个华北大地向长安席卷而来的时候,曾经无比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毫无办法,他仓皇地带着他的爱妃、宠臣从长安急速逃离,丢下万千百姓赶赴西川之地避祸。逃亡途中的唐玄宗不仅辜负了大唐,同时也辜负了自己的爱人,还辜负了自己的爱将。他将杨玉环缢死在马嵬坡,留下了千古长恨之歌,他还将自己的爱将高仙芝封常清以御敌不力的罪名赐死泄恨,自毁万里长城。

可能也是基于父亲这样的一些行为,年轻的太子李亨有些瞧不过去了,大唐是你的,也是我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我的,你这么舍弃而去,怎么得了?于是,这位年轻的太子原本是和唐玄宗一起出逃的,但他最终选择了与父亲分道扬镳。唐玄宗继续往西南而行,而太子李亨则调转马头,他要去迎面抗击如日中天的安史叛军。

就这样,太子调转了马头,大唐王朝得到了一线生机。其时,大唐的强大气势和影响力仍在,只要有个带头人,这一切便有了回转的机会,这下好了,有了帝国第二号人物太子李亨的率领,天下民心便都有了最大的主心骨。

安史叛军的攻击力是很强的,他们甚至俘获了当时大唐的第一名将哥舒翰(哥舒翰有重病在身,被朝廷逼迫仓促出战)。但是,大唐就是大唐,很快,太子李亨的身边就又云集了一大群战力超群、智慧果敢的将帅。其中,就有为我们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著名军事统帅郭子仪李光弼

尤其是郭子仪,他是武则天时期的武状元出身,在安史之乱中曾参与指挥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战役,是大唐中期第一名将。安史之乱后,他又有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等不世出的功业,就连史书都称他是“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的绝世功臣。应该说,正是由于郭子仪和他的搭档李光弼的指挥若定、方法恰当,最终才使得大唐王朝转危为安,又继续存国一百五十余年,功莫大焉!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郭子仪和李光弼再造大唐,我们这个优秀民族的史书上可能就要缺少很大一部分泱泱大唐的璀璨辉煌史。可是你知道吗?假如没有诗仙李太白的帮助,郭子仪这位大功臣可能就没有机会拯救大唐了,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传说,当年仕途不如意的李白喜欢悠游天下,他一路从东到西,由江南到塞北,普天之下几乎都有这位仙家的脚印存在。

某年某月,李白流浪到了并州(今山西太原),他那时虽然仕途不如意,但诗名早就已经名闻天下了,他甚至还叫杨玉环磨过墨,让高力士脱过靴子,所以,当时只要是个认识点字的活物,就没有不知道李太白这三个字的,其名气之大,可谓震古烁今。因此,虽然他没有多高的官位,但地方上只要见到他本人,一般的面子都会毫不吝惜地给他。

某一天,李白百无聊赖的徜徉在并州街头,正在他东看看西看看,寻找一些题诗素材时,偶然碰到并州军帅府正在处置一批小军卒。李白也是个喜欢吃瓜的人,见有热闹看,便也跟着大伙一起去瞧了个热闹。

这一瞧不要紧,突然李白脑门一阵空灵,因为他看到被处置的军卒中,有一名军卒尤其显得器宇不凡,眉间英武之气浓重,似有安邦定国的大贵之相。不得了不得了,想不到这并州贫瘠之地,尚还有此等人物,真不枉我李太白特意来此一遭,既然有此机遇,我必将施以援手。

因此,几乎不做任何停留,李太白快步上前,第一时间亮明身份,并请求军帅府执刑军官暂停处置行动。同时,他又快速赶往军帅府,找到当地最高军事长官,替这一名小军卒求了情。

军帅府一看来的是李太白,这可曾经是皇上跟前的红人,他开口要救一名小军卒,哪还能驳了这个面子啊。于是,军帅府当时立马就同意了李白的请求,很快就释放了这名身犯重罪、马上就要被执刑的小军卒。

当然,各位也没有猜错,这位小军卒就是日后护卫整个大唐王朝凡二十余年的郭子仪,只不过,他当时只是个小卒子,尚还名不见经传。由是,诗仙李太白就那么不经意的逛了一次并州大街,一不小心救了个毫不起眼的小卒子,居然就此为大唐王朝留下了一名护国的大将军,真是上天注定、造化弄人啊。

再后来的故事也很美好,说的是李白也曾深陷困难之中,他由于追随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被唐肃宗李亨视为叛逆,差点被斩首,好在一众人为其求情,才得以改为流放之刑,而这一众为其求情的人里面,就有功勋卓著的郭子仪。

李白的意外搭救和郭子仪投桃报李,在民间被传为美谈。明朝时,这段故事还被搬上过戏曲话本,由于李白和郭子仪本身就自带了巨大的流量,所以这个故事在当时还是个热门表演剧目,堪称千古佳话。

但听着听着,人们对这件事就越来越怀疑了起来。一是认为郭子仪的年纪本身比李白还大,李白名震天下时,郭子仪怎么可能就只是一名小军卒呢?二是有人也找到了李白游玩并州的时间,与史书上记载的郭子仪待在并州的时间并不重合;三是李白只是一个著名诗人而已,不太可能会去插手地方军务。因此,有人断定,李白救郭子仪的故事是一个谣言。

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去理解?一是李白才名早年就已经具备了,郭子仪虽然比他大,但郭子仪确实是个大器晚成的典型;二是李白行踪不定,他去哪里不去哪里,有时候真还不是那么确定,在某个没怎么记录的时刻,他跑到并州也并非没有可能;三是李白都能让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鞋子,让地方部队放掉一个犯错的士兵,想必问题也不是特别大吧。再说李白少年豪侠,武艺高强,在军方有些朋友是不是也合情合理呢?

不过,读历史读野史,有时候确实也就是一种乐趣罢了,这种故事的真与假,合理与不合理,科学与不科学的讨论,本身就是我们阅读历史故事的趣味性所在,同时也是历史考据学存在的意义。而我们历史本身,很多时候其实不也是一种偶然之中的必然吗?

而李白,作为我们中华文明史上如此一个伟大的人物,就算我们往他脸上贴一点本不属于他的金,那又有什么问题呢?他已经足够伟大,这样的善举想必也多多益善吧,你说是不?

标签: 诗仙李白安史之乱郭子仪

更多文章

  • 1947年华北局提议将毛主席头像印在第一套人民币。很快,这个方案就被主席否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北局,第一套人民币,毛主席头像

    1947年10月24日,华北局提议将毛主席头像印在第一套人民币。很快,这个方案就被主席否决,他说:“人民币是属于国家的,怎么能印我的头像呢?” 解放战争初期,各个解放区的财政都是各自独立的,发行的货币也都只能在各自的区域流通,因此当时的货币交易非常困难。 如果你拿着东

  • 1956年,22万百姓联名请愿,希望毛主席为董存瑞烈士题词,毛主席婉拒请求,但他的解释却令国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董存瑞,题词,毛主席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正式打响,在隆化中学的阵地前沿,一个身影穿梭在炮火之中,他带领着战士们接连炸毁数座碉堡,一鼓作气向敌方阵地发起冲锋,他是小战士董存瑞! 正当战士们发起冲锋时,敌人的一座桥型暗堡突然开火,部队遭遇火力封锁动弹不得。暗堡的机枪扫射十分猛烈,十几名战士倒在敌

  • 泰坦尼克号唯一幸存的日本人细野正文:一生受尽唾骂,直到死才揭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泰坦尼克号,细野正文

    泰坦尼克号的豪华邮轮于1912年4月14日在北大西洋失事,意外撞上了一座冰山。一千五百一十七人在这次沉船事故中遇难,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后来被后世拍成了《泰坦尼克号》,成为了一部经典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也因此而被人们津津乐道,人们对泰坦尼克号的传说也充满了好奇。 泰坦尼克号上自然也有幸存者,

  • 秦始皇的子孙后代仍存活于世?这4个姓氏很可能都是他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后裔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土四分五裂,那时还没有实现大一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虽然秦始皇实行暴力治国,但是他建立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对后代影响深远,为国家的发展打好地基。秦朝建立十年左右,秦始皇就因皇位争夺命丧于沙丘。秦始皇去世后,他所任命的正统继承人扶苏也不幸遇难。 朝堂一片

  • 粟裕被誉为战神,但建国后却先后4次挨批,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粟裕,战神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出现了很多厉害的将领,这些将领带领着手下的战士们创造了很多战争奇迹,其中粟裕将军也被称为战神,因为在抗日战场和解放战场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军事生涯的真正巅峰。 在战争时期就连毛主席也特别的欣赏,只要是粟裕将军参加的战争,90%都是胜利的,甚至在横渡长江时,

  • 清政府官员到底有多累?上班上朝不算累,下班才是要了老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政府,上朝

    如今,很多人都觉得工作压力很大,每天上下班非常辛苦,对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田园生活,十分向往。 可大部分人却不知道,古人的生活其实并没有现代人想象中的美好,即便是古代的帝王,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每天也需要按时上朝,批阅奏章。 尤其是在清朝时期,朝廷官员的工作压力是很大的,并不像外人看到的

  • 古代如何养死士的?为何死士甘愿送死,他们到底图个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死士,养死士

    很多电视剧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王权富贵的家庭里会养着一群死士,危难时候就轮到这些死士冲锋陷阵了。而奇怪的是,这些死士明明知道前面会是一条不归路,却还是心甘情愿的要效忠,哪怕是真的为此付出生命了也毫无怨言。 甚至有些死士还有自己的家庭、儿女,这些死士为什么甘愿献出自己的性命,他们到底图些啥?对

  • 1960年除夕夜,毛主席吃了一口葱油饼后脸色大变,随即将做饭的程汝明喊了过来,怒斥:“你在这饼里放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葱油饼,程汝明,除夕夜

    1954年,厨艺颇为出彩的程汝明被一纸调令调往了中南海,到了这里他才发现,自己要服务的人竟然是毛主席。 作为国家领导人,饮食方面要慎之又慎,程汝明生怕毛主席不喜欢自己做的饭,经过思考过后,决定第一餐就做毛主席最喜欢吃的红烧肉。然而,毛主席看到红烧肉后皱了皱眉头,碰都没碰一下。 对此,程汝明百

  • 我们只知道蔡伦改造了造纸术,却不知道他的另一面: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蔡伦,奸臣,造纸术

    公元121年,邓太后刚咽气,服侍她16年的蔡伦便服毒自尽。汉安帝看到蔡伦的尸首,恼羞成怒道:“这种死法,真是太便宜他了!” 蔡伦因为改良了造纸术而闻名于后世,但在蔡伦同时代的人对于他的评价可就不那么好了。 简单的说,蔡伦因宫廷斗争而发家,也死于宫廷斗争。 依附于某一

  • 陈毅官至外交部长,军政双优骁勇无比,为何妻子张茜凌晨要闹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毅,张茜

    于1964年之时,曾经战伤旧疾的陈毅突发病重,随即被工作人员送到医院检查。当时医生告诉陈毅老总,其身体因抗战年代留下的旧患太多,所以其晚年的抵抗力很差,非常容易孱弱生病。因此医生叮嘱告诫陈毅老总,此后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习惯。切不可经常熬夜工作,否则其旧患病情将会加重。原来当时医生之言亦是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