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个惜才之人,不管是自己麾下的优秀人才,还是被俘的敌对阵营中的优秀人才,只要足够优秀,他都愿意考虑将其纳入自己的阵营,为自己所用。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为何李世民在王世充投降后,却将其手下的一名大将单雄信给残忍的杀害了呢?
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单雄信过于优秀,以致于让李世民都为之忌惮。
单雄信家底丰厚,性格爽朗,在年少时期曾结交了不少优秀的人为自己的好友。
有一次,秦琼的母亲过大寿,单雄信本打算和王伯当和李密一同前往,但最终却选择了传令箭。
原因就在于他身份尊贵,又有很多好友,如果他就这么大大咧咧地去给秦琼的母亲拜寿,难免会让一些不知内情的朋友以为自己厚此薄彼。
所以为了朋友们考虑,单雄信才采用了这种方法,只是他想不到的是,却无意间将自己的能力给暴露了出来。
因为在当时,令箭都是隋朝官府使用的,单雄信这么一个江湖中人,居然不仅可以使用令箭,还可以号召官府的力量,让李世民大为震撼。
其二,李世民和单雄之间是有恩怨的
当时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杀死了单雄信的哥哥,因此,单雄信一直对李渊一家怀恨在心。他一定不会为李家效力,即便是表面上答应了,内心也一直深埋着仇恨。
此外,李世民曾两次险些被单雄信给杀害。
如果这样有能力又有人脉的人招到自己的麾下,于公,只会为唐朝埋下安全隐患,势必在将来会危害国家的长治久安;
于私,李世民也不会那么大度地将过往的恩怨一笔勾销,所以李世民当然不会选择放过单雄信。
因此,公元621年4月,当洛阳城门开启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下定决心,其他的官员可以饶恕,但单雄信一定不能。
当时,单雄信的发小徐世勣还曾向李世民百般哀求,然而,李世民并没有答应他。甚至还态度强硬地拒绝了这个请求,最终,单雄信在李世民的注视下被处死了。
做完这些事情后,心情愉悦的李世民就率领大军返回了长安,向唐高祖李渊复命去了。
李渊得知这件事已经被妥善处理后,感到非常开心。随后,李渊为稳固政权,就下令处死了河北义军首领窦建德。
敌人们的先后投降让李唐王朝一时被眼前胜利的果实被蒙蔽了双眼,没有想到在他们正放声高歌的时候,河北地区仍旧还存在了不小的隐患。有些人蠢蠢欲动,正准备再次向李唐王朝发起挑战。
当时,河北、河南看似大局已定,但事实上李渊下达的一些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窦建德虽然已死,但他的一些旧将还仍苟活于世,他们知道自己已是李唐王朝的手下败将,又无处可去,只能在河北地区苟且偷生,但李唐官员对他们的残害让这些人心有怨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怨气也越来越多。
不久后,李渊就下令征召窦建德的部将们进京,收到消息后窦建德的旧部就聚在了一起,为此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他们认为,窦建德一直对他们有大恩,现在却死于唐朝之手,他们当然不愿意沦为唐朝的奴隶,一心想着寻找机会,为窦建德报仇。
更重要的是,单雄信已经投降,不仅没有得到重用,还被残忍的杀害。
因此,他们认为同为降将的他们如果真的去了长安,恐怕最终的结果也和单雄信一样。与其成为待宰的羔羊,还不如主动出击,为自己谋求一线生机。
因此,他们一致同意拥护刘黑闼为他们的新将领。仅用半年时间,他们就将河北地区从唐军的手中重新夺了过来,而唐军却损失惨重。这让得知消息的李渊大为光火。
为收复河北,他派秦王李世民去征讨刘黑闼,双方在洺展开大战,经过多日的激烈战斗,最终,李世民获得了胜利。
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唐军虽然取得了胜利,自身的损失也不小。更可惜的是,猛将罗士信还在此次战役中不幸身亡,让唐朝痛失一名大将。
李世民的凯旋归来让李渊以为刘黑闼已被彻底消灭,从此他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但可惜的是,刘黑闼命大,不仅没死,还逃到了突厥,在三个月的休养生息后,他再次率兵攻打中原地区夺下了不少州城。
李渊知晓后,再次派兵去讨伐。不过这次征讨之战中没有李世民,主将是李渊的亲戚淮阳王李道玄,副将是与他有恩怨的史万宝。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原本有胜算的唐军失去的优势。
虽然他们有三万精兵,李道玄又作战勇猛,但奈何史万宝对李道玄积怨已深,即便大敌当前,他也不愿意助李道玄一臂之力,最终,李道玄在这次战役中身亡,史万宝侥幸逃走,唐军大败。
之后,刘黑闼又用了十天时间就带着大军攻下了河北地区。李渊再次派兵讨伐,此次的主将为太子李建成和副将齐王李元吉。
两人军事才能突出,强强联合之下,将刘黑闼打得节节败退,最后刘黑闼的部队只剩下数百余人。为了求生,他们将主帅刘黑闼生擒,交给了李建成,这次河北地区的局势终于稳定了下来。
不过,唐朝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和刘黑闼多次交战中,数万唐军战死,不少猛将也因此阵亡,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