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是亡于内部的混乱,一是“厂卫”的恐怖统治,二是永不消停的“党争”。真是这样的吗?

明朝是亡于内部的混乱,一是“厂卫”的恐怖统治,二是永不消停的“党争”。真是这样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97 更新时间:2024/1/20 8:20:13

作为正统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到底是怎么灭亡的呢?四百年来,一直有人在意图挖掘这个伟大王朝轰然倒塌的根本原因,上面就是常见的两个原因。

“厂卫”就是指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等特务机构。锦衣卫是朱元璋创建的,东厂则是朱棣设立的,很显然,明朝的皇帝已经很难从这个制度设计中脱离,他们一步步的加重特务机构的权力,在皇权的外围包裹上一层又一层的暗夜机构,意图控制百官,驾驭天下,所以,特务机构后来又加了西厂和内行厂。

但治理天下明显不能通过特务手段来实现目标,否则,天下将人人自危,毫无信任感和安全感,所以,当明朝那个空前绝后的内行厂和第一太监魏忠贤消失之后,明朝的特务机构逐渐走入了末路,后来也没有太多的存在感。

怎么说呢?厂卫这行有些变态的机构的存在确实是明朝不得人心的一个方面,但你要是说明朝亡于“厂卫”,那你是不是稍微有点夸大他们的作用了,他们顶多是加了一把柴,不能算是根本原因。而且,厂卫这个机构虽然有些变态,但如果运行正常的话,对官员群体的监督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讽刺的是,明末崇祯皇帝登基以后,很快就将魏忠贤领导的东厂和锦衣卫什么的大肆削权,直接让明末厂卫仿佛消失不见。有些人提过这样的问题,明朝灭亡的时候,那些称霸了明朝两百多年的厂卫哪去了?其实就是被崇祯帝削权了,机构确实还有,但实力早就远不如当年了。

所以说,明朝亡于厂卫恐怖统治的说法应当可以不攻自破了。

“党争”确实是明朝晚期的一大症结,几乎伴随了明朝万历皇帝以后的七十多年,乃至南明王朝都深受其害。

万历皇帝的头十年还是很好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有些不满足于当首辅张居正的干儿子了(他叫张居正相父),为了夺权,万历皇帝暗地里趋势一些官员攻击张居正及其追随者。

在这样的拉锯之下,支持张居正的和支持万历皇帝的就分成了两派,渐渐地就各自明确了各自的阵营,两派从相互挤兑逐渐发展到互相拆台,在张居正去世之后,他们慢慢达到了互相残杀的程度。万历中晚年,据说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官员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更加地争斗了起来,最终发展演变出了很多党派,如齐党、楚党、浙党、宣党、阉党、昆党、东林党等等,一时间朝堂纷争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连朝政都荒废了。一些正直能干的臣子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官场氛围,从而自动离职、挂冠而去,直接导致了万历后期君臣怠政情况极其严重的现象。

到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掌控朝政时期,明朝朝臣之间的斗争就已经达到巅峰,已不仅仅止于相互拆台使坏阶段了,他们纷纷祭出了屠刀,恨不能将对方杀之而后快。最典型的就是“五人墓碑记”的故事,说的就是复社党派人员反对魏忠贤的阉党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反对呢?看了真实历史才知道,这五个人是为了反抗交税,也就是说,阉党他们是真反,但反对的理由是不想交税。

那这件事情怎么定性,还真是不好说了,明末朝廷很缺钱,向富商巨贾征税是国策,阉党名字虽然不好听,但他们收税这件事还真不是瞎搞的。东林、复社这些人,基本都是当地的知识分子有钱人,面对他们依赖着的明朝这艘破船,他们居然不想有任何付出,只想转嫁给底层农民,阉党来收税,他们就暴力抗税,这能完全怪阉党心狠手辣吗?

客观地讲,明末党争确实对明朝起了削弱的作用,但要是把明朝灭亡的原因也归结于这一点,我是很有疑义的。我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在党争最厉害的万历后期和天年间,明朝都没有灭亡,怎么崇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党争之后,明朝反而亡了呢?

怎么说呢?对于朝廷来说,党争也不都是坏事,党争意味着文人官僚集团内部有分歧,有时候可能还有些大,但他们越争斗,中央集权也就越稳固,这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动态平衡。所以,你可以看看明末历史,党争最厉害的那些年,人才还着实出了不少,崇祯年间能用得上点的能臣干吏,基本上都发迹于党争最厉害的时候。

崇祯一上台,首先就把阉党给整没了,连九千岁魏忠贤都被逼得上吊。阉党没了,东林便一党独大了,可是,朝政也日益崩坏了起来,到了最后,崇祯这位堂堂的大明皇帝,居然从大臣们手里借点钱来守北京城都做不到,何其悲哀!

崇祯煤山自缢前,曾留下血书一份,曰: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你说,这里面有没有他对办了点实事的阉党的怀念呢?东林党击败阉党之后,世上再无人与他们抗衡,于是,这帮官老爷们也毫无节制地坏了下去。

所以,明朝亡于党争这个结论还真是有点不可信了,很有可能,如果阉党不死,明朝还能蹦跶一些年呢。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标签: 厂卫恐怖统治党争特务机构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曾一度想迁都凤阳,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凤阳的扶助,采用对口帮扶的办法来开发凤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迁都凤阳,中都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提高自己老家的地位,一度想迁都凤阳,结果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不得已才放弃,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凤阳的扶助,而是想了些办法来对口帮扶凤阳。 凤阳为什么入不了其他人的法眼呢?很简单,凤阳本来就人丁稀少,财富奇缺,经过元末大乱后,这种情形就更加严重了。怎么办呢?朱元璋想到了两个十分

  • 天下竟然有不好色的皇帝?这个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末代皇帝,朱由检,魏忠贤,崇祯

    公元1627年8月,天启皇帝驾崩,16岁的弟弟朱由检即位,他就是崇祯皇帝。 初登大位的朱由检与对权力和政治毫无兴趣的哥哥天启皇帝截然不同,他对权力和政治充满了强烈的欲望,所以,天启皇帝时期权倾朝野的魏忠贤集团就成为他要扫清的第一个障碍。 新帝即位,魏忠贤也一改往日的飞扬跋扈,变得极端低调,他

  • 1968年,70岁的许广平去世后,生前遗嘱:不与鲁迅合葬,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许广平,鲁迅

    1898年,许广平出生于广东番禺,许家世代为官,许广平的祖父是慈溪的干儿子,其母为海外华侨。 在先进只知识文化的洗礼下,母亲坚持让让许广平去学校学习知识,自己也言传身教女儿要多了解一下西方文化,甚至在她的强烈反对下,许广平也没遭受到“缠足”的苦,可以说许广平是中国第一批

  • 刘邦临终之际,吕后试探道:“萧何死后,谁来当丞相?”吕后怎么也想不到,刘邦给他挖了一个大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吕后,萧何

    其实,刘邦早就在提防吕后了。 刘邦还是汉王的时候,便立了吕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后来刘邦因为宠信戚夫人,又嫌刘盈过于软弱,于是动了废立太子的想法,想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然而当他在朝堂上提出此事的时候,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刘邦并不死心,还想找机会废掉刘盈。结果,在一次宴席上,他发现了

  • 1969年,越南主席胡志明逝世,身为一生挚友的周恩来却让驻越中国大使不要立马去吊唁,此举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越南主席,胡志明,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和胡志明主席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在法国巴黎相识了。后来,胡志明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同周总理来往更为密切,他还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婚礼的见证者之一。 1969年7月,胡志明在病重之际,委托李班副部长和驻华大使吴明鸾转达自己再次访华的愿望。 7月17日午夜12时30分,周总理在人民大

  • 朝鲜末代王女德惠翁主:被日本人带到岛上折磨,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朝鲜末代王女,德惠翁主,尹大妃

    记忆中那个伶俐欢快的小女孩,怎么会变成了这样一个呆傻的老妇人了呢……尹大妃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控制了我国的东三省,不久之后他们把天津的溥仪皇帝邀请到了东北扶持成伪满洲国的皇帝。 日本帮助溥仪皇帝立国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想要通过他的名望以达

  • 1990年,被软禁半个世纪的张学良恢复自由,被记者竞相采访,当被问及最敬佩的人是谁时,他想了想说到:“有三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学良,张作霖,周恩来,毛主席

    1990年,被软禁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恢复自由,如今他垂垂老矣,被无数记者竞相采访,当被问及最敬佩的人是谁时,他想了想说到:“有三个人……” 1990年,被蒋家父子软禁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终于恢复了自由身。曾经的他风华正茂,一场西安事变,

  • 历史上八次人口大迁徙,打破了地区限制,改变了多地人口结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人口大迁徙,西晋末期迁徙,建炎南渡,湖广填四川

    从我国人口分布变迁的历史来看,战争、社会动乱、天灾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都是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人口分布变迁的原因之一。但上述原因只是促成中国历史时期人口分布发生变迁的外部原因,而不是根本的、内在的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在历史人口分布变迁中起决定性作用呢? 1.西晋末期迁徙 起因:永嘉之乱,五胡

  • “孩子,爸爸对不住你了!”1959年,病毒学家顾方舟将中国第一支自行研制疫苗灌进一岁儿子口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病毒学家,顾方舟,小儿麻痹症

    1959年,顾方舟给他刚满一周岁的儿子吃下防止“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而这是我国自制研究出来的第一支疫苗。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界宿主,且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 1

  • 世界历史上七次大瘟疫,每一次爆发都会改变人类发展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瘟疫,雅典大瘟疫,安东尼瘟疫,东罗马帝国大鼠

    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每一场瘟疫都可以夺走成千上万人的姓名,更甚者可以毁灭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从而改变历史进程。 雅典大瘟疫 公元前430年,一场史无前例且凶险异常的大瘟疫袭击了位于希腊半岛东南端的古代希腊著名城邦雅典。这场灾难首先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