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年后,大明的文臣武将用行动告诉了大家。
方孝孺不是迂腐
方孝孺是必死,而不是找死,屈节救不活方孝孺。
朱棣起兵之时,姚广孝跪求朱棣不要杀害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彻底消灭了”,足见,朱棣要杀方孝孺是早已有之,无非就是一个找一个借口而已。
建文帝以帝王之势,尚且兵败山倒,一个手无个兵的亡国之臣,能对朱棣构成多大威胁?朱棣有雅量,囚禁即可,不让方孝孺发声即可。一个篡位之君偏要在朝堂之上对阵忠贞之臣,朱棣不会思考吗?也许朱棣的内心里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苟且之人。
方孝孺不是愚忠
受方孝孺案影响,其妻、子均自杀身亡,2个女儿投秦淮河而死。其弟孝友被杀前,孝孺因其受己案牵连,为之泪下,不料孝友从容不迫,反以诗劝兄:“阿哥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梦魂依旧到家山。”自古烈士一人慷慨赴难,或不少见,但一门从容、且如此集体性殉难,实绝无仅有。妻、子、弟之死,均在孝孺死难之前,大体说明当时人们内心还有孟子的舍身取义的浩然正气。
方孝孺一案,被杀的 873人,好多人临难不苟,风操高洁,包括廖镛、方法、林右、王稌、卢原质、胡子昭、楼琏等,孝孺被诛以后,无人敢去收尸。廖镛、廖铭兄弟冒着生命危险,收拾遗骸,葬于聚宝门外山上,然后逃走。事为锦衣卫侦知,第二年四月,二人均被拿获处死,并牵连全家,男的被发配充军,女的被送浣衣局。这是方孝孺案株连十族中的第十族。
太祖成祖两朝,被诛杀的大臣及其家属,亲朋故旧难以计数。景清案更是瓜蔓抄,但凡有一点联系,恐怕难逃厄运。其间枉死怕是占了多数。明朝唯二的株连九族的朝代,唯一的株连十族的朝代。
方孝孺之死,告诉大家,谁当皇帝无所谓,屈节投降就对了。明末洪承畴投降了,钱谦益等明朝大臣更是跪完李自成跪多尔衮。宋明皆亡,宋朝的文天祥,陆秀夫表现了文臣骨气,而明朝最多只能在山野乡间,在农民军里找一些骨气。
百年后的乾隆修《贰臣传》里的人物太多了,不得不将这些贰臣分等级,历史的嘲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