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方孝孺是愚忠,是迂腐?

方孝孺是愚忠,是迂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85 更新时间:2023/12/15 21:11:55

两百多年后,大明的文臣武将用行动告诉了大家。

方孝孺不是迂腐

方孝孺是必死,而不是找死,屈节救不活方孝孺。

朱棣起兵之时,姚广孝跪求朱棣不要杀害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彻底消灭了”,足见,朱棣要杀方孝孺是早已有之,无非就是一个找一个借口而已。

建文帝以帝王之势,尚且兵败山倒,一个手无个兵的亡国之臣,能对朱棣构成多大威胁?朱棣有雅量,囚禁即可,不让方孝孺发声即可。一个篡位之君偏要在朝堂之上对阵忠贞之臣,朱棣不会思考吗?也许朱棣的内心里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苟且之人。

方孝孺不是愚忠

受方孝孺案影响,其妻、子均自杀身亡,2个女儿投秦淮河而死。其弟孝友被杀前,孝孺因其受己案牵连,为之泪下,不料孝友从容不迫,反以诗劝兄:“阿哥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梦魂依旧到家山。”自古烈士一人慷慨赴难,或不少见,但一门从容、且如此集体性殉难,实绝无仅有。妻、子、弟之死,均在孝孺死难之前,大体说明当时人们内心还有孟子的舍身取义的浩然正气。

方孝孺一案,被杀的 873人,好多人临难不苟,风操高洁,包括廖镛、方法、林右、王稌、卢原质、胡子昭、楼琏等,孝孺被诛以后,无人敢去收尸。廖镛、廖铭兄弟冒着生命危险,收拾遗骸,葬于聚宝门外山上,然后逃走。事为锦衣卫侦知,第二年四月,二人均被拿获处死,并牵连全家,男的被发配充军,女的被送浣衣局。这是方孝孺案株连十族中的第十族。

太祖成祖两朝,被诛杀的大臣及其家属,亲朋故旧难以计数。景清案更是瓜蔓抄,但凡有一点联系,恐怕难逃厄运。其间枉死怕是占了多数。明朝唯二的株连九族的朝代,唯一的株连十族的朝代。

方孝孺之死,告诉大家,谁当皇帝无所谓,屈节投降就对了。明末洪承畴投降了,钱谦益等明朝大臣更是跪完李自成跪多尔衮。宋明皆亡,宋朝的文天祥陆秀夫表现了文臣骨气,而明朝最多只能在山野乡间,在农民军里找一些骨气。

百年后的乾隆修《贰臣传》里的人物太多了,不得不将这些贰臣分等级,历史的嘲讽啊。

标签: 方孝孺

更多文章

  • 清代官场各省知县、知州,人手一本《福惠全书》,这些书籍的出版,为新入仕的官员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福惠全书,官场

    清代时京城、各省的官员数量近三万人,当时由于信息不发达,官场中人很难了解同僚之间的信息,比如文武百官的品级、出身、籍贯以及字号等等。 康熙年间,京城琉璃厂荣禄斋有一位老板看准了这个良机,便花重金从吏部、兵部书吏手中弄来了全国的官员名单,编撰成了一部名叫《爵秩全书》的手册。 对于《爵秩全书》,

  • 今本、古本《竹书纪年》,谁更可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竹书纪年

    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烧的都是地面上的书,对那些早已埋到地下的书就鞭长莫及了,因为你不确定哪个坟墓里埋有书,总不能把别人的祖坟一个个挖开来看吧?否则用不着等到陈胜、吴广,当时的全国人民就揭竿起义了。于是,很多古书就在地底下得以保存下来。 以前没有专业的朝廷考古队。文人们虽然都喜欢考古,但掘

  • 人类是怎样从石器时代跃迁到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由猿人进化而来的,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人类是如何从猿人进化到智人的?说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猿和猿的区别。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猿人生活在距今400万年前至距今约100万年前这个时段内的地球上,这段时间内的生物类型以原核生物为主,包括细菌、古细菌和真核生物等。 在距今约2

  • 商鞅变法中,为何扩大了化户数就能保证国家财政和兵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变法,化户数

    商鞅变法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和实行法治,以达到统一国家、富国强兵的目的。其中,扩大化户数是商鞅变法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它试图通过扩大化户数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从而增强国家的实力和稳定性。 商鞅变法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地方诸侯割据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个诸侯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分封制度,国君将

  • 为什么古代的妃子不给皇子喂奶,反而要找奶娘喂?不是妃子们不愿意给皇子喂奶,她们是有苦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妃子,喂奶,奶娘

    我们看历史剧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皇宫里的皇子们每人都有乳母,而他们的亲生母亲是从不给孩子喂奶的。这是什么情况呢? 如果说是习俗,但自古以来,无论哪个民族的人做皇帝,乳母都是必须有的。 也就说,皇子们的乳母是标配。 为什么古代的妃子不给孩子喂奶,反而要找奶娘。 其实,不是妃们不愿意喂,她

  • 仅300里的郑国渠,为何能成为秦国崛起的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郑国渠

    长平之战的爆发,可以说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次实力的直接较量,这场战争被秦国称为“五国伐秦”,而赵国则被称为“五国抗秦”。随着长平之战的爆发,秦国在这场战争中惨败,几乎失去了全部家底,仅仅剩下了一座空城。当时赵孝成王刚刚继位,赵括被任命为前线主帅。这

  • 明初明太祖、明成祖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再造了汉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太祖,明成祖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继任者明成祖朱棣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使他们能够再造汉唐的文化传统,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明太祖和明成祖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再造了汉唐文化,并且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明

  • 明宫三大案是指哪三案?晚清四大奇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刺马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明宫三大案与晚清四大奇案皆以情节曲折离奇,过程匪夷所思,真相讳莫如深而著称。 明宫三大案指的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如果再加上之前的“妖书案”,可称之为明宫四大案。 “妖

  • 同为科举,为何文举考试越发兴盛,而武举考试却屡遭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文举,武举,科举

    历史上的中国,曾长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科举分为文举和武举两大类,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文举逐渐兴盛,而武举却屡遭废除。这其中,究竟有哪些历史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呢? 在追溯武举衰败时,不妨先从我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作为切入点,儒家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

  • 东晋和南宋相比,两个偏安江南的王朝孰强孰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晋,南宋,偏安江南

    东晋和南宋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它们都是偏安江南的王朝,有很多共同点。但是,这两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状况都不尽相同。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比较东晋和南宋这两个王朝,探讨孰强孰弱。 政治比较 东晋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王朝多次更迭。其中,东晋初期(公元317年至420年)政治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