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95年日本打台湾,汉人奋起反抗,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1895年日本打台湾,汉人奋起反抗,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0 更新时间:2024/1/19 4:13:11

看到今天这个标题,你也许会问:

老冯啊,你是不是吃错药了?台湾是被我大清割让给日本的呀,不是日本打来的,何来“日本打台湾”一说?

答案是这样的:老冯真没吃错药,

台湾真是日本打下来的

大清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是事实,但是日本接收台湾,不是和平接收的,因为当时台湾的百姓不服日本人,他们组织起来反抗了,所以,爆发了战争,因为是在1895年乙未年爆发的,所以史称“乙未战争”,这场战争,双方都死了很多人。

下面,老冯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大概和大家讲一讲,当年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到底是咋回事。

其实早在1895年春天,马关谈判的时候,听到伊藤博文说要台湾,李鸿章当时就质问伊藤博文:你们日本想要台湾?你确定?台湾当地的客家人,泉州人漳州人,还有番人,凶狠得很哪,他们肯定不服你们日本人,你确定你们能搞定他们?

当时伊藤博文斩钉截铁地回了李鸿章一句:

那是我们日本的事不用你操心

那么,李鸿章是不是吓唬伊藤博文呢?

当年在台湾谋生的客家人、泉州人漳州人,他们真的很凶吗?

答案是:李鸿章并没有吓唬伊藤博文,当年在台湾谋生的客家人、泉州人、漳州人,番人,确实非常凶悍好斗,他们在台湾岛内,已经互相厮杀了一百多年,这件事在历史上叫做:

中国古代的分类械斗(剧照)

是的,分类械斗,把人分成几类,互相械斗,叫“分类械斗”,当年在台湾生活的漳州人,泉州人,客家人……多个族群之间,经常爆发大规模械斗,从1750年代开始打,断断续续打,这一代没打完的,下一代接着打,大砍刀、锄头、火枪……冷兵器,热兵器,通通上场,死的人,漫山遍野,非常血腥。

一直打到什么时候呢?

一直打到19世纪末,也就是甲午战争的前夕,零零星星还在打。所以,李鸿章知道这事,他不是吓唬伊藤博文,他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当年台湾的“分类械斗”,细分之下,又分为“漳泉械斗”(籍贯漳州的和籍贯泉州的打)、“闽粤械斗”(籍贯福建的和籍贯广东的打)、“土客械斗”(客家人和非客家人打)……等等。

那么当年在台湾讨生活的这些汉人,为什么要械斗呢?

乙未战争中,日军军官合影

其实啊,都是为了诸如农田灌溉的水、争夺垦地、盖祠堂神庙等等之类的事情引起的,世代仇杀,一言不合,就械斗。

其实这还不算,当年在台湾,还有“原汉冲突”,也就是原住民和汉人之间的冲突,原住民常常无缘无故砍掉汉人的脑袋,当时叫做“出草”,为何?因为原住民认为砍掉一个陌生人的脑袋,说明自己是一个成年男子汉,回到部落可以受到嘉奖。

总之啊,当年日本接收台湾之前,台湾并不是一个太平之地,这里的人,无论客家人,闽南人,原住民,都不好惹,几乎都凶狠,而且战斗经验丰富,很多都是从小参加械斗长大的。

那么我们打破沙锅问到底,当年为什么从大陆移民去台湾的人,性格大多凶悍呢?其实是因为啊,当时从福建去台湾,台湾海峡是一道很危险的鬼门关,当年渡海去台湾谋生的,本身就是胆大勇敢之人,所以抵达台湾的,几乎都是好勇斗狠的基因,一言不合就械斗了,这种现象在社会学上有一个学术名词,叫做“边疆气息”,通俗地说就是:不是猛龙不过江。(当年渡海去台湾是高风险的事,具体为何危险,有多危险,老冯将在11月6日线上视频讲座为您讲解,报名方法见本文尾部)

好。我们言归正传。

那么李鸿章说台湾百姓凶,有没有吓倒日本人呢?当然没有。

当年日本人经历了明治维新,它的陆海军,都已现代化,而且,刚刚在甲午战争当中打败了清军,不可一世,当然不怕你台湾几个小老百姓了。

所以,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署之后,日本人就开始计划接收台湾。

那么签约之后,当年24岁的光绪皇帝,发了圣旨给当时的台湾巡抚唐景崧,要他尽快回京,面见皇上,而且尽快安排台湾的文武百官,渡海回大陆,为何?因为日本人要来接收了。

台湾巡抚唐景崧

唐景崧接到光绪皇帝的圣旨,心里一阵悲愤,但与此同时,台湾各地官员、乡绅、秀才、地主、读书人写来的信,也像雪片一般飞到唐景崧的手中,这些人的信件,只有一个呼声:

我们宁死不做日本人

尤其当时台湾有个声望很大的士绅,名叫丘逢甲,他手中有团练(民间武装),他鼓励唐景崧:不要回大陆,要留在台湾,起兵反抗日本人,只要把日本人赶跑,台湾就还是我们的。

抗日士绅丘逢甲

还有一个著名将领名叫刘永福,也支持唐景崧,他对唐景崧说,我有兵,丘逢甲也有兵,加上其他的乡勇各类,我们值得跟日本人一拼,所以唐景崧你不要回大陆,我们就地反抗。

讲到这里,你也许会问:这个“黑旗军”的首领刘永福,不就是当年在越南战场上打法国人(中法战争)的那个刘永福吗?他怎么从越南,跑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台湾的?这都哪跟哪啊?到底怎么回事?很多读者一直没搞懂这事。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老冯告诉你。事情啊,原来是这样的:

这个刘永福确实就是十年前在越南打法国佬的那个“黑旗军”首领,但是后来呢,中法战争结束了,甲午战争爆发了,清政府下令,叫刘永福率领他的“黑旗军”,渡海来台湾协防,什么叫“协防”呢?就是协助台湾的清军,防范日本人登陆。

这就是为什么,刘永福和他的黑旗军,此时会出现在台湾岛。

好,我们言归正传,此时,不但刘永福、丘逢甲鼓励唐景崧抵抗日军,而且此时台湾岛内的很多官方的、半官方的、民间的武装力量,纷纷表态:支持唐景崧,一起打日本仔,这些武装有:栋军、广勇、新楚军、台勇、义军、新苗军、筹防营、敢字营……等等(以下统称“义军”),这些台湾汉子,从小就在械斗中长大,不怕死,见惯了流血,他们说,宁死也不做日本人,所以,大家要团结起来,一起打日本仔。

部分熟番(对待汉人友好的番人)加入汉人反抗日军

唐景崧此时计算了一下,整个台湾岛愿意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人的,竟然有35000人之多,有人,有枪,有炮,加上丘逢甲、刘永福在一旁打气,唐景崧考虑再三,决定:打就打。

于是,唐景崧、丘逢甲、李永福这些人,开始在台湾全岛,招兵,磨刀,操练,布防,准备打仗。

那么日本这边呢,任命了一个名叫桦山资纪的人,做日本第一任的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原本是打算和平接收台湾的,但是派侦探去台湾走了一圈,回来报告说,台湾全岛,有35000多人的兵力,已经在岛内各处,布防,练兵,准备抵抗日本。

桦山资纪

桦山资纪一听侦探报告,和平接收的计划,被他扔到了垃圾桶里,此时他想起了李鸿章温馨警告伊藤博文的话:台湾人不好惹。于是桦山资纪终于相信,李鸿章说的没错。没想到明明大清都签约了,日本接收台湾,还是免不了要再打一仗。

于是,桦山资纪放弃了和平接收的念头,他带上日本军队,登陆了,登陆之前,桦山资纪对日军下令:登岛之后,一旦遇到台湾百姓抵抗,无论是汉人,还是番人,全部格杀勿论。

义军战斗动员

1895年5月29日,日军近卫师团、第2师团、混成第四旅、混成支队等各部,一共37000兵力,先后从台湾岛南北各处登陆,登陆后不久,果然在各处遭到了台湾义军的激烈抵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近卫师团”。什么叫“近卫师团”呢?通俗地说,就是日本的“禁军”、“御林军”,是直接保卫明治天皇的贴身部队啊,这支部队的首长,是明治天皇的叔叔,叫“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看,日本人为了打台湾,还真下了血本,顺便插个话啊,这个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也就是明治天皇的叔叔,这人后来,就是死在了台湾的战场上。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好,言归正传,那么日军登陆之后,在基隆、台中、八卦山、彰化、嘉义、台北……等地,几乎整个台湾岛从北到南,都遭遇了义军激烈的抵抗,出于篇幅考虑,每一场战斗的细节,老冯我就不展开细说了,总之,义军拿着手中的火炮、火枪、大刀、长矛,和全副武装的日军,在各处展开了浴血奋战。

战况非常惨烈,日军在这次战争中,还屠杀平民,其中在7月,杀红了眼的日军,在台北到新竹之间的广阔地带,实施无差别的“烧光”和“杀光”政策,对沿途的闽南籍村民和客家村民,见人就杀,放火烧房,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部分熟番(对待汉人友好的番人)加入汉人反抗日军

这场战争,前前后后一共打了半年,战后统计,日军总伤亡超过一万人(其中部分死于痢疾和霍乱),义军方面仅阵亡就超过一万,如果加上老百姓的伤亡,总伤亡数字接近10万,但是没有精确统计,所以这些数字可能不准确,但总之十分惨烈。

尾声

尾声之一:台湾百姓对日军的激烈反抗,使日本人重新思考如何对待台湾,于是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国会出现了“台湾卖却论”,认为:台湾百姓太凶悍,这样的百姓,太难管治,建议日本把台湾以一亿日元的价格,卖给英国或者法国,当时日本人说,日本得到台湾 “就像一位叫化子讨到一匹马,既不会骑,又怕被马踢”,认为台湾是“烫手山芋”,不过,这个想法遭到伊藤博文的激烈反对,最终未能成为日本国策。

尾声之二:台湾巡抚唐景崧,在基隆陷落之后,逃到德国商人处避难,然后乘坐德国商船,回到厦门,1903年病逝于老家桂林。

1895年台湾抗日的义军

尾声之三: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在台南陷落之后,逃亡到英国人的商船上,回厦门,船驶出海,日军接到线报,派军舰在海上把商船截停,上船搜捕刘永福,英国船长对日本人说,我们这是英国船,挂英国国旗,等同于英国领土,你们日本人无权在我们英国船上抓人,日本人懂国际公法,无话可说,万般无奈,放走刘永福。1917年,刘永福病逝于广西老家。

尾声之四:抗日士绅丘逢甲,当时基隆陷落,唐景崧逃亡之后,丘逢甲也逃亡了,他乘船渡海,回到大陆,1912年病逝于广东梅州。

台湾义军

尾声之五:日本人把最具反抗精神的那部分台湾汉人杀光之后,暂时镇住了局势,开始在台湾开展殖民统治,而且,日本人依仗自己管制能力强、管治经验丰富,想把台湾东部山区的番人(原住民)纳入现代国家的城乡管理体系,不料,番人是块硬骨头,当年郑成功和清军都啃不动,所以,日本人一开始,也还是啃不动,他们遭到了番人的激烈反抗,后来日本人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才最终把台湾的番人驯服。

尾声之六:日本人为了消弭抵抗精神,决定扭转台湾汉人和番人的民族身份认同,所以日本统治台湾期间,逐步推广日语,并鼓励岛内汉人和番人改日本姓名,经过50年的管治,1946年光复之时,台湾百姓的思维模式,已经完全日本化。

标签: 台湾乙未战争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后裔竟成为八旗子弟!袁世凯想拉拢他反清复明,被拒绝!被溥仪召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袁世凯,溥仪

    清康熙年间,康熙帝苦寻几十年朱元璋后裔,却怎么也找不到,雍正帝找到后,却发现朱元璋后裔竟然已经是八旗子弟。 康熙在位期间,为了统治的合法性,就想找一位朱元璋的后裔,承袭爵位,承认清朝统治延续明朝,做给天下人看。可惜清朝入关后,杀了大量的明朝后裔,再加上李自成杀的,朱元璋的子孙已经遗留不多了。

  • 核物理学家赵忠尧假扮乞丐,千里迢迢护送50毫克镭,为新中国核武器研究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忠尧,核武器

    1937年,一名乞丐怀抱“酸菜坛子”来到清华大学长沙临时校舍,当校长认出他的真实身份后,露出了无比惊讶的表情。 这个乞丐名叫赵忠尧,1902年6月,出生于浙江诸暨。 1931年,29岁的赵忠尧进入清华大学担任物理系教授。由于当时的中国在该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基础设施也不

  • 日本侵华战争有多变态,慰安妇成为女性的噩梦,战后,日本政府矢口否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日本侵华,慰安妇

    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不断开展,日本国内的工业和机械化的发展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日本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土地和更多的资源,逐渐开始将目光瞄准到中国,于是一场侵华战争就此爆发。 其中最令人感到气愤的就是慰安妇制度,日本人为了满足士兵们的生理需求,强行抓了许多名中国妇女来到日本人军营中充当慰安妇。为了折磨慰

  • “狗中哈士奇,国中土耳其”?土耳其旅在朝鲜战争中究竟有多搞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土耳其,土耳其旅,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中,最搞笑的一仗,是土耳其军队贡献的!在前线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他们遇到“蜂拥而至的中国军队”,一番“浴血搏杀”后,不仅守住了阵地,更俘获了“几百名俘虏”,得知消息的沃克将军,却愤怒地破口大骂!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 革命烈士默默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故事无人得知,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革命烈士,张士杰,李景春,李淑敏

    1998年,北京顺义,一位退休女职工正在给刚过世的父亲整理遗物,无意间发现了一封血书,上面竟记载了我军一名情报员消失56年的秘密。 这名退休女员工叫做史庆云,其父亲叫做史洪全。就在不久前史洪全在医院病逝,病逝前口中一直念叨“张士杰”三个字。 这让史庆云心乱如麻,总觉得

  • 毛主席的亲戚贪图享乐,赖在北京不肯回湖南,被毛主席下逐客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运昌,毛主席,逐客令

    1953年,毛主席向他的表哥文运昌提出一个建议,文运昌听后当场便拒绝了,惹得毛泽东当场便发了火,毛主席说:“我不管了!” 文运昌是毛泽东的表哥,也是毛泽东曾经亲密无间的玩伴,不夸张地说,文运昌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毛泽东的启蒙人,是毛泽东从学习谋生手段到学习革命理论的引

  • 1948年大战在即时,毛主席却下令枪决军区参谋长?他犯了什么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军区参谋长,黄寿发

    1948年5月,毛主席正在翻看之前的档案。在这过程中,毛主席发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档案。打开看完后,毛主席立刻向晋察冀军区发出了指示:黄寿发的问题不能原谅,要枪毙。 这个指示一出,军区的人都十分困惑。黄寿发是我党优秀的将领,更是军区参谋长,如今我党与国民党的大战在即,如果处决了黄寿发有损我军士兵

  • 青帮元老张仁奎面对日军司令官的挑衅,只用了一招就令他心服口服,直接喊“张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仁奎,青帮,矢野尧一,张啸林

    1942年秋,日军司令官矢野尧一,约78岁的张仁奎比武,想以此打击张仁奎的意志,迫使他不再为抗日出力。没想到,比武之后,矢野尧一竟改口称张仁奎“张将军”! 日本人服了,中国人却哭了。 张仁奎,出生于清朝同治年间,自幼习武,24岁那年考中武秀才,从此,开武馆,收徒弟,不

  • 徐志摩弃妇张幼仪大发国难财,富甲一方后移民美国,无法和林徽因相提并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幼仪,林徽因,徐志摩

    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张幼仪没有捐款捐物,反而很兴奋,利用自己的职务囤积了大量军用燃料,大发了一笔财,这也是张幼仪没法和林徽因相提并论的原因。 此时的张幼仪,早已经是上海滩成功的女商人,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她,已经拥有了一个商人该具备的敏锐的经商头脑。此时抗战爆发,她已经预测到战争开始后必

  •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一名清洁工差点刺杀了周恩来,改变全球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周恩来

    在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中,矗立着一个高高的纪念碑,碑上刻着周恩来的亲笔题字:“参加亚非会议的死难烈士公墓”。石碑的背面刻着十一位烈士的姓名、简历以及殉难经过,碑文的最后一句是:“为和平、独立和自由的事业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这一切要追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