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后为了美艳的小鲜肉,杀掉孙子,把他捧上君王之位

太后为了美艳的小鲜肉,杀掉孙子,把他捧上君王之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03 更新时间:2023/12/9 14:30:34

春秋时期,有一位男子,因为长得俊美,竟然被推起来当国君。他怎么会有这么好的际遇呢?

这个美男子,就是宋国的公子鲍,公子鲍是宋成公庶出的儿子。关于他的美,在《左传》上有说:“公子鲍美而艳。”这个“美而艳”我们很熟悉,曾经华父督遇到孔父嘉的妻子时,就说过:美而艳。

公子鲍既然生得美而艳,自然成了宋国女人心目中的国民老公,妇女们都争着找机会去看他。不过这群女人中,有一个女人有独特的机会和条件,她就是宋襄公的夫人姬。宋成公是宋襄公的儿子,公子鲍是宋成公庶出的儿子,宋昭公的弟弟。也就是说,王姬在辈分上应该是公子鲍的祖母,当然不是亲祖母。这个寡妇祖母特别喜欢自己美而艳的的孙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喜欢呢?《左传》上说:“公子鲍美而艳,襄夫人欲通之。”也就是说,想和公子鲍通奸。那么,公子鲍同意了吗?《左传》里又写了一句话:“而不可。”也就是公子鲍不答应。

公子鲍虽然拒绝了王姬,但是她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继续寻找机会。很快,她就发现机会来了。

《左传》记载:“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史记》上也有记载:“昭公弟鲍贤而下士。”也就是说,这个公子鲍不只是“美而艳”,而且他非常贤明,对人以礼相待。

当时的宋国国君宋昭公暴虐无道,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朝堂上下都不亲附他,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昭公七年,适逢荒年,百姓大都饿死,宋昭公却无视灾荒,不肯赈灾,公子鲍看到百姓饥苦,就将自己的粮食拿出来分给饥饿的百姓,他还规定只要过了七十岁的老人,每个月都能在他这里领一笔生活费,并且为他们另外做一些美食。

但是,公子鲍毕竟只是个公子,他的钱是有限的,想要继续乐善好施,是很困难的。也就是这样,那个喜欢小鲜肉的太后王姬发现机会来了。

作为太后,她自己是很有钱的。于是她拿出自己的钱,也参与赈灾。不过,她不是以太后的名义赈灾,而是以公子鲍的名义赈灾。对四方而来的饥民说,这是贤明的公子鲍给你们的食物。这样,就让公子鲍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不仅仅如此,王姬利用自己太后的权利,对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大洗牌,一个一个地剪除了亲孙子宋昭公的党羽,说服当时宋国最有权势的六个卿大夫都不听宋昭公的招呼。等到这些都完成后,公元前611年,王姬以太后的身份命令宋昭公去孟诸打猎,不待他到达目的地,就在半路上命人劫杀了他。同时在国内拥立公子鲍为新的国君,是为宋文公

不过,王姬虽然把国内摆平了,在国际上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宋文公是个庶子,而且,当时很多诸侯都想着要争霸,尤其是想取代宋国成为诸侯老大的晋国。于是,晋国国君邀约天下诸侯,让自己的大将荀林父带着前来讨伐宋国。

很显然,这个王姬很有手段,他对诸侯们说,你们打什么?宋文公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拥戴,非常贤明,而且国内的大臣们都拥戴他,老百姓都喜欢他,你们有什么理由?同时,她又暗中拿出很多钱去贿赂前来讨伐的诸侯,各个击破。这些诸侯们得了钱,又觉得实在找不到打的理由,于是一个个撤兵回去了。这场讨伐之战,也就不了了之。

最后公子鲍和祖母王姬有没有发生故事,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标签: 宋文公宋国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挺活跃的,为何会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国,春秋,历史解密

    宋国是我国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国君姓子,宋国当时的国土在现在河南商丘一带地区,当时宋国的都城是睢阳。宋国领土最大的时候包括河南东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和江苏西北部。位于北方的晋国和位于南方的楚国争霸的时候,宋国被夹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战乱多年连续不断。八十年里,宋国经历了四十次以上的战争。公元前54

  • 历史上最强四大军团之一虎贲军有多强?一人能抵夏朝挡50个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虎贲军,夏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最强四大军团:虎贲军一人能抵挡50个,岳家军垫底!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关于3000虎贲军战15万匈奴军的故事,相当于是以一抵挡50人,后来,使北匈奴向北撤退数千里,不敢来犯,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十大军队中的第一位。秦军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以及统一后秦朝的军队。秦军是当时强大的铁军,横扫六国

  • 萨满教作为一种民俗现象 在东北上的三个现状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萨满教,历史解密

    萨满教,近存晚期原始多神教的一种,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因为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故得此称谓。从广义上来说,萨满信仰作为一种民俗现象,曾经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大洲,海地的巫毒术、印尼的扶乩、印第安的图腾崇拜、凯尔特的德鲁伊、鄂伦春的跳神以及佩鲁的迷幻植物使用等等,全都是萨满文化

  • 秦桧除了“莫须有”还说了什么其他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桧,莫须有,历史解密

    说起秦桧,这个在《宋史》中被列入奸臣名录的家伙,很少有中国人不知道的。说起秦桧的“名言”,天下人知道的可能是那句诬陷害死岳飞的“莫须有”。但是,除了“莫须有”,很少有人知道秦桧还有一句真正的“名言”,就是“私史害正道”。千万别看轻了这几个字的“名言”,因为它所牵涉的不仅仅是三几个人的命运,它还对中国

  • 郯国: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Tan)国,属人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郯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武丁封其子于炎地(今山东郯城)建立侯国,称炎国。周灭商后,周武王将其封给商王帝乙长子、商纣王的长兄微子启,归附于宋国所辖制,并允许享爵位,子爵。微子启派其裔孙子鸷管理炎地,成为宋国的附属国,后为楚所灭。郯国在西周的资料非常少,仅有两件青铜器令簋和召尊可以透露若干信息。周公东征

  • 万历并非历史上最懒的皇帝,他这是有苦说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我国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有400多位皇帝。在众多的皇帝中,有些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并受到后人的称赞。有些皇帝无动于衷,受到历史的辱骂。在中国封建的那个时代,皇帝的带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皇帝拥有最大的权力并控制着当朝的大事。说到历史上勤奋的皇帝,大家都清楚是朱元璋皇帝和雍正皇

  • 在辽国时权倾朝野的宰相,却以节俭出了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辽国有个宰相叫张俭,年轻的时候地方官拿他当宝贝一样推荐给了前来游猎的辽圣宗。刚一见面张俭就跟皇帝上奏了三十几件事儿,每一件都说到了辽圣宗的心坎儿里。然后张俭就成了辽圣宗的心腹。张俭步步高升,引起了其他人的眼红。有一个叫吴叔达的大官,一直跟张俭闹矛盾。辽圣宗看不过去,直接把吴叔达贬出京城到了外地当刺史

  • 奴隶:失去人身自由并被他人任意驱使的,为他们做事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奴隶,奴隶制社会,历史解密

    奴隶,通常指失去人身自由并被他人(通常是奴隶主)任意驱使的,为他们做事的人。“奴”和“隶”这两种奴隶名称在先秦时代都已存在,“奴隶”一词却是在汉代之后的著作里才出现的。世界历史上,人们因为战争、犯罪、破产、血统等原因成为奴隶,在成为劳动工具的同时也被当成一种有价值的货物进行赠赐与交易。奴隶可以通过逃

  • 内务府的起源是什么?是怎样逐渐演变过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内务府,清朝,历史解密

    顺治时期,改皇太极时期所建内务府为十三衙门,但康熙帝继位后,将其裁撤,重设内务府。内务府衙门当时分“内务府堂”(简称“堂上”,又称“本府”)及所属“七司”、“二院”等,总机关称“总管内务府衙门”。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所属“七司”是:御用监,系为内务府掌管府藏及出纳总汇的机构;尚膳监,掌内务府

  • 孝文帝:为了向汉人靠拢,不惜处死了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孝文帝,北魏,历史解密

    自古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都要进行一些汉化改革的措施,毕竟想以少数人去统治人口数量庞大的汉人,原先游牧部落的制度根本不足以应对。而古往今来,汉化改革最激烈的要数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了。他本是鲜卑人,为了推行汉化改革,命令所有人穿汉服,而且带头改了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甚至不惜处死了带头反抗的亲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