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起为何会被赐死,白起的性格有什么缺陷?

白起为何会被赐死,白起的性格有什么缺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14 更新时间:2024/2/5 2:48:10

白起作为战国一代名将,秦国功臣,最后却是被本国国君下令赐死,令人唏嘘不已。白起和秦昭襄王之间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呢?其实,白起和秦昭襄王的矛盾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加上白起性格刚烈,最后宁死都不愿带兵伐赵,秦昭襄王也是彻底看出白起不会再被他所用。所以想要知道白起为何会被赐死,就先要了解白起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并不假,白起便是很好的例子。

1、杀神登场

都说三岁看老,白起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真正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前脚看他还安安静静蹲那玩泥巴,一转眼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相当强。小白起自幼就是战争的狂热爱好者,每天对着自家门口的大山思考如何排兵布阵,这可是个打仗的好苗子。

为了过上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白起15岁就隐瞒年龄参了军,干了没几年这匹千里马就被大领导魏冉发现了。魏冉是秦昭王的舅舅,是秦国实际的掌控者,白起背靠大树自然好乘凉一些。当然了,秦国的法律制度相当严格,没有军功就算你贵为王子也不会得到封赏,白起可不是水货,人家升职加薪全是自己拿命拼来的。秦昭王十三年,白起领兵攻下韩国新城,升任左庶长。一年后,秦昭王决定打场大战役,他惦记上了伊阙这个地方。

如果打通伊阙要塞,秦国就可以把手伸进东方,伊阙同时也是韩魏两国西部的重要屏障,如果此地被攻破,韩魏二国就将沦为待宰的羔羊。因此三国铆足了劲,大战一触即发。本来秦昭王选定的将领是老将向寿,但老舅魏冉极力推荐白起担任总指挥。关键时刻,秦昭王选择豪赌一场,把10万秦军交给初出茅庐的白起,“小兄弟,就看你的了。”年轻的白起,面对的是韩魏24万联军,两倍于秦军的兵力。

此战是白起的成名战,他也开了一个新的战争模式:歼灭战。以前打完仗都是打跑为止,讲究穷寇莫追,到了白起这,不存在打跑这一说,必须全部灭掉才行。看一下白起的杀敌战绩:伊阙之战斩首24万,华阳之战13万,最为惨烈的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0万。从此,白起之名成为六国梦魇,他也被冠上“人屠”的称号。白起滥杀在后世始终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嗜血凶残,有人认为情有可原,毕竟当时秦国人压根就没有道德感。

2、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白起的谢幕之战,其实在长平之战前,白起已经靠边站了很久,而且长平之战的首发阵容里也没有他的名字。原因嘛,是白起在朝中的靠山倒了。自打宣太后去世后,秦昭王奋起夺权,把老舅魏冉赶回自己封地享清福,任命范雎为相,白起作为魏冉的亲信也被秦昭王雪藏。

说回长平之战,当时秦赵两国均倾全国之兵而来,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起初秦军的将领是王龁,赵军首领是廉颇,没多久两国都耗不下去了。赵王率先用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替下廉颇,秦昭王一看这种情况,赶忙抛弃自己的政治成见,秘密任用白起为主帅。

白起是大秦帝国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一出山就是大手笔,使用了被后人称为“口袋战术”的打法,把赵军困在自己的包围圈中。这个战术听起来挺简单,但按照通常的规律,如果要打保卫战,那么就得出动远超对手的兵力。

可白起却是用40万兵力困住赵军的40万人马,这种打法除了他之外,几乎无人能够办到。在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后,白起与秦昭王产生了意见上的分歧。白起建议乘胜追击,直接打到邯郸把赵国彻底灭了,可秦昭王却采纳了范雎的建议,同意了韩、赵割地讲和的请求,命令白起撤军。白起这暴脾气上来了,加之也上了年纪,从此怄气称病不出。

很多人谈到这段时都认定是赵国派使者苏代使用反间计,范雎收取巨额贿赂后说动秦昭王退兵。大家讥讽秦昭王的短视,说范雎嫉妒白起的才华,其实秦昭王也算是一代雄主,他的考虑要比白起考虑的更为深远。白起是没错的,他站在秦军统帅的立场上看问题,长平之战后赵军毫无还手之力,此时正是打击赵国有生力量的最佳时刻。

但秦昭王同样也是没错的,秦军打了大胜仗看着挺风光,但内里却已经虚弱不堪。40万秦军损伤过半,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秦昭王后来对白起所说“国虚民饥”。长平之战后秦国国内发生大饥荒,已经要发生人吃人的惨状,丞相范雎劝说秦昭王开仓放粮。把国家的储备粮食都用上了,可见秦国当时的情况不容乐观。两个都是自认为没错的强硬派人物,碰到一起必定火花四溅。

3、秦昭襄王与白起

就在白起气呼呼休病假期间,赵国开始兴风作浪。当初秦国中止白起的军事行动而答应韩、赵的求和是有条件的,即“割韩垣雍、赵六城”。韩国被秦国打怕了,乖乖献出土地,可赵国恢复元气后翻脸不认人,将本该割让给秦国的土地送给了齐国,同时结成了五国联军联盟以抗击秦国。

秦昭王这老脸被赵国打得生疼,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亲自到白起家里请他出山,搂着他的肩膀解释自己当年为什么要白起退兵。“老白啊,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前年那时候咱们真穷啊。”“现在不同了,这两年咱们的GDP成倍增长,军队工资翻了一番,别跟我怄气了啊,起来打仗去了。”

白起冷冷地告诉昭王,早干什么去了?现在人家赵国和其它四国成功组团,你这时候找人家麻烦,还不得让人家爆捶一顿?反正我不去,谁爱去谁去。秦昭王碰了一鼻子灰,蔫头耷脑地回到皇宫,心里那个气啊。小样,我就不信没有你白起秦国就转不动了,没你照样打胜仗。白起以病要挟秦昭王,君臣二人关系破裂,给自己将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结果秦昭王派出的大将王陵在邯郸城下惨败,损失了4万多秦国精锐。秦昭王再次下令白起领兵代替王陵,白起压根不搭理他。秦昭王上次被白起拒绝感到相当没面子,于是派范睢去劝说白起。范雎可是著名说客出身,在白起面前各种招术都用上了。他先是吹捧白起,说他“以寡击众,取胜如神”,然后跟他分析赵国现在国力很弱,是个软柿子。又给白起描绘了美好的前景,“咱们大秦现在军队数量远超赵国,你只需要随便打打就能把赵国灭了。”

白起压根不听他那一套,“爱谁谁,我老了,打不动了,你们另请高明吧。”据说范雎回去后说了白起的坏话,秦昭王的愤怒值更高了,改派王龁继续猛攻赵国,然而打了8、9个月,还是打不下来。没法子,秦昭王怒气冲冲奔到白起家,“别装病了,赶紧给我起来,你要是再说自己不行我就真恨你了。”

按理说大老板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白起就算真病了,抬也应该让人抬到前线去。可白起的回答是:“我水平已经不行了,你还不如杀了我呢。”最后白起得到了秦昭王赐给他的一把剑,用这剑抹脖子自杀了。

4、白起的悲剧原因分析

①政治靠山倒台

白起属于宣太后、魏冉一派,自从宣太后去世,魏冉失势后,白起也就只能靠边站,几乎被雪藏了近10年时间,无仗可打的痛苦一定深深折磨了他很久。

政治斗争就是如此,败的一方只能接受现实。因为白起不是秦昭王的嫡系,所以秦昭王自然会对他保持戒心,毕竟当时世界那么乱,如此优秀的将领带着大军在外厮杀,拥兵自立的可能性非常大,不得不防。白起因此对秦昭王心生不满。

②与决策层矛盾尖锐

很多人把白起之死归结于范雎成天在秦昭王面前说白起坏话,一提起范雎,立刻给他打上“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标签。

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证实范雎因为私利迫害白起,但二人之间的不合显而易见。白起属于有多大能耐就有多大脾气那拨的,在朝堂之上估计没少怼人,从他被赐死时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也能看出来。

战国时代将相不合是常态,有时候帝王出于权力平衡的考虑,也不愿意见到将相和的场面。

白起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被范雎陷害,而是和大老板秦昭王矛盾太大。

就说秦昭王亲自上门两趟请白起出兵,白起梗着脖子拒绝服从命令,这要是换成暴脾气的秦始皇和汉武帝,白起绝对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经初步形成君主集权制,王权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白起却视王权如粪土,一次次藐视践踏,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最后的下场只能是悲剧。

③性格缺陷

白起性格暴躁,这种性格在战场上可以所向披靡,在官场上却相当危险。

他以为自己气走范雎挺解气,可是却躲不开人家给他挖的政治陷阱。在政治谋略方面,白起就属于幼儿园水平,拿什么和人家专业的政客相比拼?

并且当前线战事不利,国内怀疑秦昭王执政能力时,白起不光没替君主分忧,还屡屡跑来打昭襄王的脸,对昭襄王的战略决策说三道四,甚至抗命。换做任何上位者,都不会希望有这样的手下。

我们在职场上也常常发现这种人的存在,自己有才华却不能为领导所用,长期坐冷板凳,天天各种抱怨,其实这种人更应该从自身查找下原因,别总是抱怨领导识人不明。

白起的结局还是与他过于执拗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他过于强硬,缺乏以柔克刚的韧劲,政治智慧上有巨大的短板,比起后来的王翦,差着不止一个档次。

而且白起极力主张先灭掉赵国,和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相抵触。随着秦国统一方略的确定,白起注定要被时代抛弃。

他的悲剧不能简单归结为国君的昏庸或者范雎的嫉妒,归结于性格决定命运也是有些片面,归根结底在于制度问题。

由于君主专制要求每位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王意志,就算君王做出错误决定,臣子也必须无条件服从。白起能为一场战争的胜利进行精密谋划,却对逼近自己的政治阴谋毫无察觉,更不具备绕过政治漩涡中激流和险滩的能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潘金莲最喜欢的人是谁,潘金莲真的喜欢武松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潘金莲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她和自己的丈夫武大郎十分恩爱,潘金莲并没有做过对不起武大郎的事情,两人生有四子,最后白头偕老。但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成了一位恶妇,她通奸杀夫,被世人唾弃,武大郎也被丑化。因为《水浒传》影响力巨大,导致不少人都对武大郎潘金莲夫妇产生误解。而且在小说中,潘金莲对武松似

  • 袁绍手下名将鞠义究竟有多厉害,鞠义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群雄并齐,在这个最乱也是最好的时代,涌现出了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袁绍手下名将鞠义,究竟有多厉害?八百精兵全歼三千白马义从。说到鞠义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如果说河北四庭柱,大家一定会想到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鞠义,更是凌驾于河北四庭柱之上的人物。鞠义

  • 姜维北伐怎么评价,姜维北伐究竟给蜀汉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姜维成为了蜀汉的军事领导人。在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历年史家对姜维的北伐却是贬多褒少,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至巨。那么,姜维北伐究竟是穷兵黩武,还是为蜀汉续命?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和费祎共同掌握了蜀汉的军

  • 三国东吴君主孙权是怎么死的,孙权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其才华以及本事都是值得肯定的,曹操曾评价道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见其才能,那么他是怎么被害死的,他的墓现如今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 曹操的一生中共有多少个儿子,曹操传位给哪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君主曹操的一生中共有几个儿子,他们的名字叫什么,最后下场如何?曹操的老婆数不胜数,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之前是别人的老婆,后来被曹操挖来伺候自己。人都说曹操不爱少女爱熟女,是因为他本身的性格所决定的。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客观因素,其中不乏体现曹操作为一个领袖的统帅智慧。秦汉时期

  • 明成祖朱棣的一生是怎样的,如何评价明成祖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今天我们就说说它历代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位,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他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大明!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战争打了四年,中间的过程对于最后的获胜者朱棣来说是险之又险,朱棣以一城之地击败拥有整个天下的

  • 鳌拜的下场如何,康熙是如何应对扳倒鳌拜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是怎样成为一号权臣的,康熙是如何应对的,最终鳌拜的下场如何?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和两个小孩子经常相约练武喂招,每次比完了都要回去找师傅教新招术,韦小宝是假,被康熙称为小桂子,韦小宝以为康熙也是小太监,康熙自称小玄子,康熙和韦小宝练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付鳌拜,最后两人设计找几个小太监练摔跤,&l

  • 乾隆活了多少岁,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活了多少岁?在中国数千年的帝王史上,超过八十岁的长寿皇帝有三位:一是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活了八十六岁;二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享年八十二岁,而乾隆皇帝终年则为八十九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是出生于和平时代的天子,但是有一点却和十分相似,那就是对平民百姓十分仁慈;在乾隆执政期间,他非常重视

  • 三国法正是个怎样的人,一个原本可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法正,一个原本可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人,若他在蜀汉未必败。孟达机警,与申耽、申仪商议:“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在申氏兄弟的唆使下,孟达反水,将上庸献予曹魏,并祸及并导致刘封被杀。诸葛亮的这一计策加大了西蜀在失去了关羽和荆

  • 郭嘉字什么,郭嘉追随曹操做出了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郭嘉,字什么,他的名字中包涵深意?郭嘉的名字是从《易中天品三国》之后开始被广大公众所熟知的,易中天对于郭嘉是非常认同的,认为他是曹操的第一谋士。随着公众对于郭嘉认识的加深发现,郭嘉确实有很大的才能,他在诸多方面都帮助了曹操。郭嘉说过很多话,在这里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这十胜十败论可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