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中军将:荀林父的生平事迹简介

晋国中军将:荀林父的生平事迹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14 更新时间:2023/12/27 22:59:27

荀林父(?-前593年),姓不详,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桓子、中行林父,是逝敖的长子,知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

因荀林父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史料中多用其大宗本家氏号,故多称荀林父。因死后的谥号为"桓",称中行伯、中行桓子、荀桓子。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名将。主要活动在晋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时期(前636年-前581年)。

荀林父之父为大夫,事迹不详。荀林父在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业中即崭露头角,晋文公三年(前633年),城濮之战前,担任晋文公的御戎(驾驶国君戎车的别名)。晋文公四年(前632年),晋文公"作三行(三支步兵队伍)以御狄",荀林父担任了中行的主持。其后任上军佐、中军佐,至晋景公时出任中军元帅,主持国政。

公元前620年,晋襄公死后,晋人讨论立嗣君,都主张立年长的,派先蔑出使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后因襄公夫人穆赢大闹朝廷指责朝臣:"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执政大臣赵盾等人就背弃先蔑而立了太子夷皋,是为晋灵公,引发秦晋令狐之战。晋以箕郑父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败秦于令狐,白乙丙力战得脱,公子雍则死于乱军之中。先蔑、士会见状,不敢归晋,不得已随同秦师回国。

先蔑出使秦国的时候,荀林父曾劝阻他,说:"夫人和太子还在,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您不如借口生病而辞谢不去,免得祸患降临到您身上。在一起做官就是僚,我曾经和您同僚,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先蔑没有听从。等到先蔑逃亡出国,荀林父把他的妻子儿子以及器用财货全部送到秦国,说:"这是为了同僚的缘故。"

惨遭战败

晋成公七年(前600年),晋与楚争强,荀林父率师伐陈,以救郑,击败楚师。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荀林父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率师与楚进行邲(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参见邲之战)。

荀林父统兵救郑,到黄河,了解到郑已和楚讲和,就想回师,而将领之间意见分歧,中军副将先彀擅自率所部渡河,荀林父不得已,被迫令全军尽渡,驻军于邲。楚军由楚庄王亲自统领,庄王起初无意与晋决战,后采纳伍参的意见,认为荀林父新主中军,号令不行,他的副手先彀刚愎自用,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也各自主张,因此打起仗来,晋军必败。庄王遂命孙叔敖挥军北上,与晋军对抗。

此时,晋将魏锜求为大夫未成,赵旃求为卿未成,便擅自向楚军请战,希望能造成晋军的失败。此时楚军中亦有和战的争议,楚庄王采纳伍参的意见,决定与晋军决战,并采纳令尹孙叔敖的意见突袭晋军。

孙叔敖见晋军来挑战,决意先发制人,命左、中、右三军及楚王亲兵布好阵式,掩袭晋军。荀林父不意楚大军迫近,惊慌失措,下令晋军渡河后退,击鼓宣布说:"先渡河者有赏。"中军、下军争相上船,先上船的用力乱砍攀登船舷的人的手指,船中的断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来。晋上军因主帅士会早有准备,在敖山设伏应敌,得以不败。楚庄王由此开始建立了自己的霸权,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重任原职

荀林父在这次大战中指挥不力,未能说服主要将领服从他的意图,也未能约束全军统一行动,失败惨重。晋师回国之后,荀林父请求处自己以死罪。晋景公打算答应,士贞子(即士渥浊)劝谏说:"不行,城濮那一仗,晋军三天吃着楚军留下的粮食,文公还面有忧色,左右问有了喜事为什么还忧愁?文公说是因为楚国的子玉还在。等到楚国杀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说:'没有人能再来害我了。'这是晋国的再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次失败;楚国由此两世不能强盛。现在上天惩戒晋国,如果杀了林父以增加楚国的胜利,恐怕会使我们不能强盛吧!林父事奉国君,进,想着竭尽忠诚;退,想着弥补过错,是国家的干城,怎么能杀他呢?他的战败,如同日月之蚀,哪里会损害它的光明!"景公于是让荀林父官复原位。此为"困兽犹斗"之典故。

连续获胜

其后荀林父接受教训,注意使全军贯彻一个明确的军事意图,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他又指挥了一次示威性的伐郑的战役,目的是威胁郑国脱离与楚国的同盟,与晋国重修旧好,晋国的军队很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晋景公六年(前594年),荀林父率师攻灭赤狄的潞氏(今山西潞城东北),为此,晋景公赏赐他"狄臣千家"(狄人奴隶一千家)。并赏士贞子晋国的瓜衍之地,并且对他说:"寡人得到狄国的土地是你的功劳,要不是你的劝谏,寡人已失去荀林父了。"这也是荀林父在政治军事生涯中建立的最后一次功绩。

不久,年迈的荀林父自觉部分弥补了邲之战的过失后,宣布退出晋国政坛。其子荀庚继立,是为中行宣子。

标签: 荀林父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思邈的“长寿神药”五石散,到底有什么药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思邈,唐朝,历史解密

    说起神医孙思邈,大多数人对这个人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在古代医学条件如此落后的情况下,他却活出了141这样的高寿,这样的岁数就算是放到当今社会,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岁数。然而如此高寿的孙思邈,为何在临终前要求徒弟毁掉号称可以益寿延年的“神药五石散”呢?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因为孙思邈发现:其实五石散对人体健康

  • 武则天都弄死唐高宗好几个儿子 为什么他却袖手旁观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唐高宗,历史解密

    史书记载,与武则天有关而死去的唐高宗李治的儿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李治儿子非武则天儿子,一类是李治与武则天共同的儿子。在第一类儿子中,主要以李忠为代表。李忠是李治的庶长子,其母亲是一名姓刘的宫人。不过,虽然是庶长子,但那时候唐太宗还活着,见太子李治有后,非常高兴,当时就给乖孙子李忠办了一个庆功宴。在

  • 和珅被处死后,他的众多小妾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和珅,乾隆,清朝,和珅,历史解密

    和珅是当时乾隆身边的大红人,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不仅让他掌握着朝中的军机大权,还将自己心爱的十公主许配给了他的长子丰绅殷德,亲家关系使和珅更加膨胀,贪污谋利越发没有节制,最后一查,所贪污的资产居然达到八亿多两白银,实在是贪得无厌。乾隆帝死后,嘉庆帝立马处置了这个贪官,赐他自尽。民间都流传着一句话说“

  • 朱厚照真的是明朝最贪玩的皇帝吗?其实他被低估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厚照,明朝,历史解密

    要想很好的评价一个君王,一定要从很多个方面去评价才可以,君王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也会犯错误,所以在评价一个君王的时候绝对不能揪着一个错误不放,不然是不够客观的,因为有些君王可能有很多的污点,也办了很多错事,但是他却依然将国家治理的很好,这种和大家常识完全相反的君王其实有很多,而我今天要说的这个君

  • 曹操曾使用一暗器,后来被成吉思汗学会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吉思汗,宋朝,曹操,历史解密

    公元13世纪,东方的蒙古帝国开始崛起于世界。这时期的蒙古帝国所向披靡,蒙古铁骑东征西讨,一路打得欧亚大陆各国闻风丧胆。众所周知,蒙古人骁勇善战,多以骑兵为主。骑兵的特点为灵活机动,并且具有极强的战斗力,然而攻城略地却是骑兵的短板。可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蒙古人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神器——抛石机。抛石

  • 如果关羽不放水,能不能斩杀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曹操经过火烧赤壁,赵云、张飞堵截,有生力量消耗殆尽。在华容道,曹操只有三百余骑,许褚、张辽、张郃、徐晃等将军,伤痕累累,几乎失去了战斗力。反观关羽的五百校刀手,以逸待劳,看曹操的军队,就像猫看到老鼠,精光四射,想着建功立业。如果关羽不放水,曹操很难逃脱。即使曹操能逃走,他的核心班底也会为掩护曹操,大

  • 吴太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太伯,吴国,历史解密

    吴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姬姓,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父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东,建国勾吴。始祖讳泰伯又泰伯(古泰通太),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四月初四(约公元前1165—前1074年)生,立国“勾吴”,以国为

  • 慈禧和咸丰之间真的有的明争暗斗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咸丰,慈禧,历史解密

    咋一看标题可能有人觉得,慈禧是咸丰皇帝最喜欢的女人,咸丰在位时,慈禧在后宫的位置无人能及。怎么会有斗争呢?接下来就让小编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为大家还原历史的真相。慈禧慈禧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过多的介绍。直奔主题、慈禧是1852年入的清宫,当时是咸丰皇帝的贵人,赐号兰贵人。刚入宫的时候只是一个皇帝后宫普

  • 晚清的洋枪队队长白齐文:投靠太平军,死前嚣张被李鸿章溺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洋枪队,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晚期是一个比较动荡的时代,因为清政府一味的跟外国人妥协,所以在民间有很多人对他不满,他们这种卖国的做法也没有能够换来自己的安定,外国方面还是一直在给中国方面施压,所以当时他们是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尽管朝廷一直想要隐藏这个事实,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这个事实按不住了。清政府当时想法是非常好的,那些

  • 汉朝末年天子刘协,虽是亡国之君但名声却很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协,汉朝,历史解密

    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不是残暴无道之辈就是无心政事之君,也正是他们由于他们这种做派,才使得国家灭亡、百姓涂炭,这些亡国之君将国家葬送之后大都不会留下好名声。但凡事总有例外,汉朝末年天子刘协就是亡国之君,但他的名声就很好,刘协的谥号是“孝献”,这个谥号的意思就表明了刘协是一个孝顺、睿智的君主。刘协确实也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