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唐朝的和亲公主到底有多悲惨?

汉唐朝的和亲公主到底有多悲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78 更新时间:2024/2/12 14:49:25

汉、唐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伟大王朝,所谓汉家气魄、唐家雄魂是也。

但是,这两个朝代都热衷于和周边少数民族搞“和亲”。

汉高祖刘邦是“和亲”政策的始作俑者。

西汉初年,匈奴南下。汉高祖亲率三十万大军迎战,准备以军事力量对抗的办法解除北方的边患。但是,大军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就被匈奴四十万人马围困在白登达七天之久,后以贿赂冒顿阏氏才得以解围。

围困是解除了,但边患还在。怎么办呢?

建信侯刘(娄)敬出了个馊主意,说:“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革,未可以武服也。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况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外孙为单于。岂曾闻(外)孙敢与大父亢礼哉?”

所以,“和亲之论,发于刘敬”。

事实上,和亲并不能限制匈奴的抢掠活动。

匈奴人除了得到香车美女外,还得到西汉每年送来的大批絮、缯、酒、食物等,而且还可以达到通关市的目的,以获得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即“和亲”,根本就是送钱、送女人以乞求平安。

刘邦起初被刘敬的迷魂汤灌得迷迷糊糊的,真的想把自己与吕后的独生女儿鲁元公主下嫁冒顿,梦想日后鲁元公主生下的小冒顿因为是自己货真价实的外孙,会乖乖听信外公、舅舅的话。相较之下,吕后显得清醒,知道这不过是一个政治买卖,即使鲁元公主生下的小冒顿是货真价实的外孙,也会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该咬人的时候照咬,强烈反对。最后刘邦只好找了皇族宗室的一个公主作为鲁元的替身送到了匈奴。

最富于讽刺意味的是,刘邦驾崩,吕后当国,匈奴女婿冒顿居然又指名道姓,要吕后嫁给他,赤裸裸的挑衅和侮辱。

实际上,从高祖六年(公元前二0一年)至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0年),《汉书》记载和亲事就有九处之多,西汉王朝对匈奴极尽贿赂之能事,但匈奴带来的边患见于记载的尚有二十来处。所以说,和亲只不过是给民族关系上披上了一层和平友好的外衣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和睦亲善。史书也直言“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背约”。刘敬首倡和亲的目的根本就没有达到,也不可能达到。

为此,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曾经说:“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

西汉武帝时代,武帝恨匈奴恨到了极点,虽然尽力打击匈奴,但还是不得不推行和亲政策,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下嫁给乌孙国王昆莫,目的是拉拢昆莫和自己一起夹击匈奴。

年方十六岁的细君公主嫁给七十多岁的糟老头,个中悲愤,不言而喻。

实际上,昆莫并不想和汉朝合击匈奴,他在接纳刘细君的同时,也迎娶了一位匈奴公主,并封之为“左夫人”。细君公主只好屈居为“右夫人”。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昆莫觉得自己体衰气弱,劝细君公主说:“我来日不多,趁着一息尚在,就把你嫁给我的孙子军须靡吧。我有十个儿子,可都不成器。军须靡早晚是乌孙之主。即使你不愿意,按照风俗,我百年之后,军须靡也可以按照本国习俗‘继承’你……横竖都一样,你就从了吧。”

爷爷把自己的老婆嫁给孙子,这不是“乱伦”是什么?刘细君气得浑身颤抖,咬碎牙齿向长安呈递奏章。

但汉武帝的回答却是冷冰冰的:“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刘细君只得认命,在屈辱中“转嫁”给了军须靡,在饱受折磨中香消玉陨。

刘细君在乌孙的日子,满打满算,前后不过五年!

刘细君既死,而拉拢乌孙的战略目的还没达到,认准了路就不肯回头的汉武帝再遣楚王孙女刘解忧和亲。

刘解忧的命运比刘细君要好一些,先嫁给军须靡,军须靡死了,转嫁给军须靡的弟弟翁归靡。虽是乱伦,也只是兄弟间的乱伦,没有乱了辈分。

而刘解忧身在异邦,心系故土的种种凄凉和悲楚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西汉朝和亲代表人物是王昭君

王昭君面对的“乱伦”问题最严重。

王昭君出塞之初要嫁的人是呼韩邪单于,彼时,昭君刚刚二十岁,呼韩邪单于已年近五旬。

同样,年龄上的相距,注定了他们不可能一起白头、厮守终生。

嫁到匈奴第三年,呼韩邪单于精衰力竭,挂了。

王昭君只得按匈奴俗转嫁给继位的呼韩邪之子雕陶莫皋。

雕陶莫皋可不是什么善类,他得到王昭君后,就把王昭君与父亲呼韩邪单于生下的孩子伊图智伢师杀了。

而在与王昭君生活了十一年后,雕陶莫皋也挂了。

继承单于位的是雕陶莫皋的大弟弟且糜胥。

作为雕陶莫皋的老婆王昭君,还得继续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的习俗嫁给了且糜胥。

最终,王昭君再也承受不住这种屈辱,彻底崩溃,选择了服毒自尽,时年三十三岁,被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这个“青冢”,大史学家翦伯赞曾专门去探访和拜祭过,并写下了《内蒙访古》一文。该文后来收录入高中语文教材。

文中,翦老大加称颂和赞美王昭君,称王昭君是巾帼英雄。他说:“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在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向我们今天一样,通过各族人们之间的共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基基础和意识形态,主要的是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而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主要的是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方式。”

话是说得冠冕堂皇,但是,说和亲可以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那么匈奴为什么不肯把他们族群里的美女送入中原?却反过来指定汉庭必须送美女给他们呢?

可悲的是,这种用胸脯换和平的“策略”,也被赫赫大唐王朝继承了。

如果说,西汉对外和亲的记载只有九处的话,唐朝的和亲记载就是其两倍!

千古一帝唐太宗最舍得下本,他许嫁薛延陀王真珠可汗的,那可是亲生女儿新兴公主!

历史上最有名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其实也只是吐蕃王的侧室。

而金城公主的和亲,几乎不算和亲,性质上根本就是进贡。

唐中宗把金城公主进贡给吐蕃人后,吐蕃人仍不满足,不断入侵。继位的唐睿宗不胜其扰,只得把黄河河西九曲之地割让给吐蕃,让吐蕃取得战略地理上的优势。

这是唐朝“和亲史”上最赔本的一次屈辱和亲,也是唐朝割地的开始。

唐玄宗时期更是唐朝屈辱和亲的密集期,这期间永乐公主、燕郡公主、东华公主、宜芳公主、固安公主、静乐公主、东光公主等等先后送给了契丹人与奚人,但契丹人与奚人并不领情,把这些和亲公主像宰猪羊一样宰杀了。

以宜芳公主为例。

宜芳公主是唐玄宗妹妹长宁公主的女儿,唐玄宗为了交好奚族首领李延宠,遣宜芳公主前往东北和李延宠成亲。

宜芳公主经内蒙古辗转到达了奚族与李延宠完婚。

李延宠本人并非真心归附唐朝,包藏反叛之心,一直秘密联络周边的少数民族反叛唐朝——当他与崛起的契丹族达成共同起兵反叛大唐的协议,为了表明决心,他悍然将前来和亲的宜芳公主斩杀祭旗,以壮声威。

自古以来,和亲的公主多不得善终,但宜芳公主的下场堪称悲惨之最,初来乍到,就被当成牲品砍下了头颅,时年只有十七岁。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记:“745年,唐廷试图用建立新通婚联盟的办法来恢复和契丹的关系,但是没有成功,送去的皇室新娘被杀。”

汉朝、唐朝的和亲,真的丢尽了华夏民族的脸。

相较之下,大明王朝二百七十七年历史,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硬、最有骨气的王朝。

标签: 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曹操手下猛将,力挫关羽,为何却始终是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在古代三国时期,各地枭雄并起,可谓是常年战乱,在此期间涌现出了好些可歌可泣、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下面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一则历史故事,他是曹操手下猛将,力挫关羽,为何却始终是默默无闻?打仗最不可缺的别是武将,但是在三国时期的武将有很多战绩卓著却默默无闻的人,徐晃便是其中一位,此人曾打败颜良和文丑,力挫

  • 揭秘:耶律留哥,一次起义,催生三个政权,被成吉思汗封为“辽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知名小说家南派三叔在《盗墓笔记》中,提到长白山有一个“东夏国”,神秘的东夏“万奴王”是一个长着十二只手的怪物,在历史上,东夏国确确实实存在过,但十二只手的东夏王则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东夏国的建立者是金国将领蒲鲜万奴,他能够建立割据政权,完全得益于一位契丹人的领导的反金起义,这位契丹人就是“东辽”政

  • 欧洲国家为什么会默认德国吞并奥地利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德国,奥地利,历史解密

    德国在二战期间对外扩张的第一步就是吞并奥地利,按理来说突然吞并一个主权国家会造成舆论哗然然而现实似乎不是这样,德国的所作所为就像欧洲其他国家默认情况下发生的,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终结者,施瓦辛格先生来自于奥地利,其英语却掺杂着德语口音,为此最经典的台词“I will be back”总是需要

  •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为什么叫白马寺呢 为什么要选这样的名称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白马寺,历史解密

    在今天河南洛阳城东十几里的地方,有一座掩映在郁郁葱葱长林古木之中的佛教寺院,这就是有“中国第一古刹”美称的白马寺。永平年问,汉明帝夜梦金人,于是就派蔡愔、秦景和王遵等12人到天竺(古印度)求取佛经。公元67年,西行求法的12人从天竺回到了洛阳,带同了大量的佛经、佛像。随行东来的还有天竺的两名高僧,叫

  • 楚国是怎么崛起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楚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中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人。他出生在楚国丹阳秭归,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所以,屈原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博学多识,有着远大的志向。成年之后,更是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他对内主张任用贤能的人才,规

  • 夷陵之战后,为什么曹丕先攻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丕,三国,历史解密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领蜀汉大军进攻东吴,然而在陆逊的阻击下,刘备不仅没能重新夺回荆州,反而还损失了大量精锐士兵与中青年将领谋士,以至于蜀汉元气大伤。当时陆逊对益州虎视眈眈,随时都有攻打益州,并有将其从刘备手中夺走的打算。而东吴此时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胜,正是声势鼎盛之际,但让人奇怪的是,此时的曹丕并

  • 三国第一神人诸葛亮绝顶聪明,最后却过劳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一本《三国演义》,最红得不是白脸的曹操,也不是大耳贼刘备,更不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而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鲁迅先生曾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意思是说罗贯中把诸葛亮写成了像妖怪一样的人物,撒豆成兵、呼风唤雨,太夸张了。本文就来还原一个真正的诸葛亮。著《三国志》的陈寿,说诸葛亮出身知识分子

  • 放眼整个明朝,曾坐镇于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有何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贵族阶层总是因特定的历史环境而生,他们总是依附一定的统治阶层。城头变化大王旗,树倒猢狲散,谁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铁律。而历史往往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幽微之处。我们今天来说说在大明时代,能够坐拥云南二百年的“沐王府”。和其他朝代相比,明朝的顶层设计更加趋向强硬,朝廷权力高度集中。在二百七十六年的时间

  • 一场算命引发的谋反 此人竟然带人攻进皇宫和皇帝吃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唐敬宗,历史解密

    虽说唐朝是个繁荣的朝代,但我们都知道,他也没有逃避掉灭亡的命运,在唐朝末年,民生凋敝,人民生活也是困苦不堪,很多人被逼的没有办法,于是就开始搞起义,这些人要么是想夺取政权,要么就是想要和官府朝廷要个说法,当然,大唐再怎么说也是大唐,这些人民的起义部队最终大多被镇压下去,事情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但是有一

  • 陈炬: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太监,去世后百官扶棺厚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陈炬,明朝,历史解密

    说起太监,我们对这种人一般没有很好的印象,大多数太监都做了很多的坏事,能够青史留名的并不多。其实太监也是非常可怜的,一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被迫才去势成为太监的。由于太监身体有一定的残疾,所以心理多少也是有点不正常的。一旦掌握权力,可以说都是作威作福。所以在历史上太监名声多数不是很。赵高、童贯、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