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后,为什么曹丕先攻东吴?

夷陵之战后,为什么曹丕先攻东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11 更新时间:2024/2/12 22:47:53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领蜀汉大军进攻东吴,然而在陆逊的阻击下,刘备不仅没能重新夺回荆州,反而还损失了大量精锐士兵与中青年将领谋士,以至于蜀汉元气大伤。当时陆逊对益州虎视眈眈,随时都有攻打益州,并有将其从刘备手中夺走的打算。而东吴此时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胜,正是声势鼎盛之际,但让人奇怪的是,此时的曹丕并没有选择出兵攻打蜀汉,而是出兵攻打东吴。当时曹丕出许昌出发,向南行军,兵分几路进攻,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快要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在濡须一路击破曹仁。只可惜当时朱然固守江陵,再加上曹军军中又出现瘟疫,曹丕只能与孙权讲和。要知道夷陵之战后,蜀汉岌岌可危,为何当时曹丕不攻蜀汉,反而攻东吴?

事实上,在攻打谁的这个问题上,曹丕曾向贾诩问计,贾诩认为东吴与蜀汉都依险而据守,当时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于治国,蜀汉内部的凝聚力很强,难以从外部强行突破,而孙权机变,陆逊带兵征战能力很强,当时魏国朝廷内还没有人是这两个组合的对手。当时贾诩的意见很明确,那就是让曹丕按捺住开疆拓土之心,先发展国力再图打算,等到曹魏国力与蜀汉和东吴之间的差距足够大了之后,曹丕可以再找准机会攻打两国,那么曹丕就可成事。可以说,贾诩的计策是十分稳妥的,这与当时曹操“缓图吴”的建议十分相似,只可惜曹丕不如曹操,他没有听贾诩的建议,发动了战事。

不过贾诩当时的计策,是基于国家高深战略层面的最优解,因此即便曹丕不愿意如此稳扎稳打,他也能够在此番战事中获取很大的利益,毕竟曹丕虽然没有取这个上上策,但也不见得曹丕一定会失败,毕竟当时除了贾诩外,老臣刘晔也给曹丕提过建议,只可惜曹丕在这件事上还是不如自己的父亲曹操,因此他依旧没有听刘晔的建议,就此决定出兵。

对于曹丕来说,无论是东吴还是蜀汉都不是他的对手,毕竟相比于这两个割据势力,占据了北方的魏国在实力上是碾压其他两个割据势力,因此无论是进攻谁,对于曹丕来说都没什么区别。而且在曹丕的主观意识里,他是更倾向于攻打东吴,毕竟孙权常常耍弄政治手段来摆弄曹丕,这一点让曹丕十分愤怒,毕竟此前孙权已经向曹魏俯首称臣,但孙权却迟迟没有送来质子,因此对于曹丕来说,这无异于当众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是他的奇耻大辱。而且不管是出于政治试探还是政治规则,孙权不愿意将儿子送到曹魏做质子,其实就是对曹丕的否定,正因为孙权对曹丕毫无诚意可言,因此曹丕才会萌发了以武力惩戒东吴,以挽回自己颜面的决定。

相比之下,攻打东吴在客观的地形上更符合曹魏的兵力部署、人员调动与作战时机,而且从主观上来看,曹丕因为个人情绪,也需要发泄一下对东吴的不满,他必须要对东吴展开军事行动以挽回颜面,为此,曹丕还在公开场合多次表露出了这样的想法,因此即便他后来反悔了,想要改也无济于事,正因如此,即便曹丕后来幡然醒悟,不想东征,此时他也不得不这么做了。

在伐吴的这个问题上,主观的因素要比客观的更关键一些,毕竟对于曹丕这种刚登基不久的帝王而言,面子还是十分重要的。

标签: 曹丕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第一神人诸葛亮绝顶聪明,最后却过劳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一本《三国演义》,最红得不是白脸的曹操,也不是大耳贼刘备,更不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而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鲁迅先生曾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意思是说罗贯中把诸葛亮写成了像妖怪一样的人物,撒豆成兵、呼风唤雨,太夸张了。本文就来还原一个真正的诸葛亮。著《三国志》的陈寿,说诸葛亮出身知识分子

  • 放眼整个明朝,曾坐镇于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有何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贵族阶层总是因特定的历史环境而生,他们总是依附一定的统治阶层。城头变化大王旗,树倒猢狲散,谁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铁律。而历史往往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幽微之处。我们今天来说说在大明时代,能够坐拥云南二百年的“沐王府”。和其他朝代相比,明朝的顶层设计更加趋向强硬,朝廷权力高度集中。在二百七十六年的时间

  • 一场算命引发的谋反 此人竟然带人攻进皇宫和皇帝吃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唐敬宗,历史解密

    虽说唐朝是个繁荣的朝代,但我们都知道,他也没有逃避掉灭亡的命运,在唐朝末年,民生凋敝,人民生活也是困苦不堪,很多人被逼的没有办法,于是就开始搞起义,这些人要么是想夺取政权,要么就是想要和官府朝廷要个说法,当然,大唐再怎么说也是大唐,这些人民的起义部队最终大多被镇压下去,事情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但是有一

  • 陈炬: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太监,去世后百官扶棺厚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陈炬,明朝,历史解密

    说起太监,我们对这种人一般没有很好的印象,大多数太监都做了很多的坏事,能够青史留名的并不多。其实太监也是非常可怜的,一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被迫才去势成为太监的。由于太监身体有一定的残疾,所以心理多少也是有点不正常的。一旦掌握权力,可以说都是作威作福。所以在历史上太监名声多数不是很。赵高、童贯、魏忠贤

  • 三国当中的那3个爱哭鬼,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在时逢乱世群雄争霸的时期,适当流泪也能算的上是一种策略。流血不流泪,这一猛士言谈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在乱世中,能保住性命才是第一位,可以通过眼泪来解决的问题,干嘛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流血呢?尤其对于英雄来说,眼泪比热血要更加珍贵,也更令人心酸,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眼泪一定要留给懂你

  • 斯大林子女最终如何落幕?高处不胜寒,原来官二代也不好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斯大林子女,苏联,历史解密

    斯大林作为一代铁腕领袖,其作风强硬,行事果断让他的劲敌希特勒都头疼不已。然而这样一个领袖,他却有个不幸的家庭——儿子早逝,女儿背叛。在历史的背后,斯大林并不是一个好父亲。斯大林年轻时候经历了许多波折,一度被沙皇政府通缉而被迫隐姓埋名逃亡国外。早年动荡的生活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所以他也希望他的儿子

  • 李靖本是镇守陈塘关的守将 为何哪吒被称为“三太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靖,哪吒,历史解密

    为何哪吒被称作“三太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哪吒,相信大家对这个小家伙不会陌生,哪吒闹海、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之后被仙人救下,辅佐周武王和周文王推翻商朝暴政,死后被封为神仙。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哪吒的父亲为李

  • 揭秘:刘备的死党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看过三国的人,应该对刘备这个人物非常的熟悉,他是一个以仁义著称的领导者,这里有个问题想问大家,有谁知道刘备的铁哥们是谁吗?估计看到这个问题,读者一定会觉得这个作者是不是有病,居然问这么傻的问题。那还用问,刘备的铁哥们肯定是关羽,张飞啊,他们三兄弟是桃园结义啊。不过,在我看来,关羽傲气凌人,未必能和刘

  • 她16岁嫁太子,15年生了12个孩子,最后为何还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乙弗皇后,西魏,历史解密

    在封建社会,皇后有着母仪天下的身份,是所有女子都梦寐以求的位置,今天我们来讲一个皇后的故事,她在16岁的时候嫁给太子,两人相处15年生下12个孩子,就是这样一个皇后,主动放弃自己皇后的位置,最后还是在自己31岁的时候被恩爱的皇帝丈夫赐死。她就是乙弗皇后,出生乙弗家族,这个家族连续子孙三代娶北魏公主为

  • 胤礽为何被两度废立太子?该怪康熙教子无方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胤礽,清朝,历史解密

    清康熙十四年,康熙皇帝下旨将原配嫡后孝诚仁皇后所生嫡次子,未满两周岁的爱新觉罗·胤礽立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罪名废黜胤礽做了33年之久的皇太子之位。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众位皇子的夺嫡之争愈演愈烈,康熙皇帝再次将胤礽的太子之位复立。康熙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