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伯当:瓦岗山上的神箭手,不肯降唐最后随主公赴死

王伯当:瓦岗山上的神箭手,不肯降唐最后随主公赴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33 更新时间:2023/12/12 13:46:44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无道,致使天下大乱、百姓生灵涂炭,为了对抗杨广的暴政,各地百姓揭竿而起,他们团结起来目的只为推翻隋朝,建立一个百姓富足安康的太平盛世。

在这些起义军中,瓦岗山上的势力最大,因为瓦岗山起义军中人才济济,既有秦叔宝、程咬金、单雄信这样冲锋陷阵的将军,同样也有徐茂公魏征这样的军师,他们结为异性兄弟,发誓要一起推翻这个残暴的大隋朝。

提起瓦岗山上的英雄人物,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是他见证了瓦岗山从弱小走向强大,又从强大走向灭亡,他是瓦岗山上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而且这个人箭法超群,不知道有多少隋朝将领死在他的神箭之下,他就是“瓦岗五虎”之一的王伯当

正史对王伯当记载的并不多,因为王伯当当初不肯投降于李世民,而是随着李密共同赴死,因此正史对于他的记载不过是一笔带过。虽然正史对他的记载很少,但是野史中王伯当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大人物。

王伯当本是江湖游侠,为人忠肝义胆,富有侠义精神,面临着隋炀帝的暴政,他没有选择明哲保身,他选择的是聚众造反,他造反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虽然王伯当武艺超群、箭法惊人,但他也确实缺少谋略,所以他带领的起义军在反隋的战争中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王伯当面临这种局面也很着急,因为这样下去他的起义军一定会被朝廷消灭,要是自己的起义队伍被朝廷消灭了,他百姓谋太平的梦想也就破灭了。王伯当为了自己的起义军不被消灭,所以他一直在为自己的队伍找出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伯当经过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了可以投奔的起义军,这路起义军就是瓦岗寨起义军,当时瓦岗寨的势力是众起义军中最大的,而且瓦岗山上的众人都是英雄人物,并无蝇营狗苟之辈,所以王伯当率领自己的队伍投奔瓦岗寨而去。

王伯当投奔瓦岗寨后,为瓦岗寨建功立业,每次作战王伯当无不是身先士卒。在攻打潼关战役中,王伯当更是立下大功。潼关守将魏文通手提一杆金背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瓦岗山上的众将无一人是他的对手,就连秦琼也被魏文通杀的连连败退。王伯当见秦琼被魏文通追杀,他张弓搭箭,一箭就射杀了魏文通,魏文通死后瓦岗山众人才得以拿下潼关,所以在潼关战役中,王伯当是当之无愧的首功。

王伯当由于为人忠义、富有战功,虽然他不是最早投靠瓦岗山的,但他依然得到了李密的重用。公元617年,李密自封魏公,在瓦岗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然后他对瓦岗山上众文武大加封赏。王伯当被封为“瓦岗五虎将”,并且加封“琅琊公”,当时王伯当在瓦岗山上的地位已经是相当高的了。王伯当非常感谢李密对他的知遇之恩,因此他对李密可谓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

李密在瓦岗山上的势力越来越大,导致他不想屈居翟让之下,他在一次宴会之中杀死了翟让,将翟让的所有手下全部吞并。翟让死后瓦岗山上的众人虽然没有明着反对李密,但此时的瓦岗山已经开始离心离德了,瓦岗众人已经不在忠心于李密,但王伯当对李密依然是忠心耿耿。

公元618年,李密率瓦岗军与王世充决战,可惜瓦岗众人不在支持于李密,导致李密败于王世充之手。李密兵败以后,他手下的将领包括单雄信、程咬金等人,都投降于王世充,没有投降的众人也都离李密而去,只有王伯当初心不改,一直跟随于李密。

李密败于王世充后就带领残兵败将西入关中投靠了李渊,李渊对于李密来投非常高兴,他封李密为邢国公,还将唐朝的公主嫁给了李密,李密摇身一变成了皇亲国戚地位尊崇。李渊封赏李密的同时,同样没有忘了李密手下的大将王伯当,他封王伯当为左武卫大将军,这个官职着实是让人羡慕,因为这个官职在唐朝军界已经数一数二了。

李密被李渊如此重视,按理说他应该感谢于李渊,可是李密狼子野心,他不甘心屈居人下,于是他密谋造反,想回到山东召集旧部东山再起。王伯当知道李密的计划之后,虽然极力反对,但是李密一意孤行,此时的王伯当完全可以告发李密,但他为了对李密的忠诚,不但没有告发李密,反而随李密一起叛逃。

李密叛逃时还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唐朝的公主,这一举动惹恼了李渊,于是他派李世民追杀李密。李密终是没能逃过李世民的追杀,在一座悬崖边,唐军将王伯当与李密包围,李世民极力的劝王伯当投降,因为世人都知道王伯当的忠义。王伯当对于李世民的劝告宁死不从,李世民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射杀李密与王伯当,王伯当临死前竟然还扑到李密的身上,替他挡了几箭,最终这对主仆还是死在了唐军的乱箭之下,但这也极大程度的表现了王伯当的忠诚。

其实在小编看来王伯当绝对是一个愚忠之人,他忠心的不过就是李密这个人而已,他心里只有主公李密,根本就没有天下万民。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学习李密,在日后的工作中也要看好形势、学会站队,绝对不能一颗树上吊死,如果跟随的人不是一个好人,那一定要及时选择离开,如果一直追随于他,那么面临的结果可能就是万丈深渊,我们一定要懂得良禽择木而栖。

标签: 王伯当隋唐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布尔什维克都进行了哪些活动?参与了哪些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布尔什维克,共产主义,历史解密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经济政治陷入混乱崩溃的困境。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即二月革命。当起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彼得格勒苏维埃代表大会于1917年3月12日晚上在塔夫利达宫正式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最初约有五十人,后来增加到两百人左右。大会选举产生了执行委员会,主

  • "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最后结局怎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陈圆圆,明朝,历史解密

    陈圆圆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美女,她集才貌于一身,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一,陈圆圆是容易双绝,名动江南,她自幼冰雪聪明,艳京乡里,但是陈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从小在姨夫家长大,所以姓“陈”,在江南年谷不登的时候,被重利轻义的姨夫卖到了苏州梨园,在陈圆圆初登歌台的时候,扮演的《西厢记》

  • 唐十八陵中为什么只有武则天的墓没被盗?乾陵地宫中有哪些宝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武则天,历史解密

    唐十八陵中为什么只有武则天的墓没被盗?乾陵地宫中有哪些宝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陵位于陕西咸阳乾县城北十二华里的梁山,是两位皇帝合葬墓,即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在唐十八陵中,是唯一没有被盗,完好保存至今的陵墓。李治夫妻统治期间,大唐正处于鼎盛时期,其中藏有极为丰富的陪葬珍宝。一千

  • 韩子高是怎么从一代重臣走到后宫之主得位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韩子高,南北朝,历史解密

    先让我们看看《陈书·韩子高传》是怎么记载的“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所以这怎么看,也是一个美貌值max,武力值max,谁攻谁受还说不定的人设啊。那么编剧你告诉我,

  • 揭秘:唐高宗李治为何要将妹妹以皇后之礼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治,唐朝,历史解密

    李治,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嫡子,自小颇受宠爱,在众人眼里的他温和仁孝。但身为皇子,又能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坐上那个位子的又岂会是良善之辈。上位后,又借着废王立武为后的事情,以雷霆手段贬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铲除世家大族势力,将皇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果决的一个帝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 有情有义的程四爷:程砚秋的个性与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程砚秋,民国,历史解密

    程砚秋刚出道不久,他就与文亮臣、曹二庚、郭仲衡三人,结为兄弟,他最小,行四,这程四爷的称呼是由这一盟传出来的。兄弟情同手足,有恩必报!而演出方面,程砚秋对义演很热心,无论义务戏是大型还是小型,只要他在北平,他都当仁不让参加。做人洒脱的程砚秋我们都知道靠声音来赚钱养家的人,一般特别爱惜自己的嗓子。那就

  • 古希腊文明和爱琴文明有什么区别 两者间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希腊,历史解密

    古希腊文明又叫做爱琴文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主要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及南部海中诸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其海外移民西至意大利半岛南部、西西里岛和地中海西北部沿岸,南至北非,东至西亚和黑海沿岸广大地区。古希腊文明首

  • 曹魏五子良将,谁能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曹魏势力有5个比较有名的将军,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他们战功累累,赫赫有名,后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将此五人合传,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他们五个人的名号就是因此而来。他们五人都有不小的战功,那么谁的功劳最大呢?首先,我们从他们归顺曹操的时间来做一个大致

  • 汉武帝晚年逼死妻儿,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时期,王太后宣召亲家母也是自己的小姑子馆陶长公主入宫叙话。作为先皇的妹妹、窦太后的亲闺女、皇帝的丈母娘和亲姑姑,馆陶长公主在汉景帝和汉武帝初年时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但是随着窦太后病故和皇后陈阿娇被废黜,此时馆陶长公主已经今非昔比。馆陶长公主得到王太后的召唤受宠若惊,赶紧整理行装乘坐马车入宫觐见

  • 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谁的官职更大?都分别是管理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刑部尚书,六部,历史解密

    在明清时期,清朝的京师官场有这样的顺口溜:部是管事的,院是看热闹的。寺是办事的,监是打杂的。部自然说的就是六部,在明清时期,六部的地位确实非常高,实权也非常大。但是有两个部门例外,几乎能够与六部对抗,那就是都察院和大理寺。在昨天的文章中,小编讲了都察院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另一个权力机构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