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次“西学东渐”失败的真正原因,一耽搁便是200年

第一次“西学东渐”失败的真正原因,一耽搁便是20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00 更新时间:2024/2/14 4:26:01

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过程中,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先驱者角色,中国科技亦由此开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序幕。但由于作为西学传播主体的天主教过分干预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西学东渐”的衰落。

康熙帝以钦天监计算的夏至时刻与实测日影不符,对“西法”的深信不疑开始动摇

早年的康熙帝对西方科技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先后向南怀仁、白晋、徐日升等传教士学习过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医药学(如解剖学)等西方科学。他以一国帝王之尊,大大促进了“西学”的传入,由此也积累了对传教士的好感。因此当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福建代牧阎当再次挑起“礼仪之争”时,卷入其中的康熙帝一度表现出极大耐心,不愿意中西双方因此而决裂。但教皇格勒门十一世无视康熙帝的态度,两次发布“禁约”与通谕,禁止中国天主教徒参加祀祖、祭孔、敬天等儒家礼仪。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康熙帝在宫中读到传教士所译的教皇“禁约令”全文,极为愤慨,提笔批示:“览此告示,只可说得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其实早在康熙五十年十月,康熙帝就以钦天监计算的夏至时刻与实测日影不符,指出“此事实有证验,非比书生作文,可以虚词塞责”,对“西法”的深信不疑开始动摇。此后康熙帝设立蒙养斋,试图实行历算编制“自立”。他又倡导“西学中源论”,既有维护“天朝上国”尊严的用心,也有因“西法”所编历书多次出现误差的历史背景。所有这些,都影响到康熙帝晚年在探索西方科技方面的热情。故当与教皇的冲突明朗化之后,康熙帝指示,所有不守“利玛窦规矩”的传教士一概驱逐,留用的“会技艺”者亦只可“自行修道,不可传教”。但终康熙一朝,也没有改变招徕西洋科技人才为清廷服务的方针。

与热衷于西方科技的康熙帝相比,雍正帝于西学可说“毫无兴趣”

雍正帝登基不久,便改变了康熙时期的政策。这一方面由于雍正帝本人信佛,尤其亲近喇嘛教,因而对传教士的“辟佛”言行十分反感,对康熙年间宽容天主教的政策早有不满,声称“你们哄得了父皇,哄不了我”。另一方面,也掺杂了“储位之争”所带来的政治因素。康熙帝对于西方科技的兴趣和对传教士的好感,一度影响了多人。皇太子允礽及其舅父、也是“太子党”核心的索额图,都与传教士关系密切。到皇太子允礽被废黜之后,葡萄牙传教士穆敬远又直接卷入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中。经过激烈争夺方得上位的雍正帝继位不久,便制造了传教史上有名的“苏努事件”。随后雍正帝在宣布允禩、允禟“罪状”的同时,又将传教士穆敬远逮捕严讯,并授意杀于谪所。这当然是出于铲除政敌势力的政治需要。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在论述“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时,就提及“相传当时耶稣会教徒党于皇太子允礽,喇嘛寺僧党于雍正帝胤祯,双方争斗,黑幕重重。后来雍正帝获胜,耶稣会势力遂一败涂地”。

与热衷于西方科技的康熙帝相比,雍正帝于西学可说“毫无兴趣”,受其影响,“康熙五六十年间所延揽的许多欧洲学者,到雍正帝即位之第一年,忽然驱除净尽”。因此雍正一朝的科学进步,除钦天监监正、耶稣会士戴进贤编制的《历象考成》日躔、月离表,以及巴多明、雷孝思等传教士在康熙朝大规模测绘基础上绘制的《雍正十排皇舆全图》聊可称道外,其他方面均乏善可陈。在康熙朝“西学东渐”高潮的映衬下,更显得“黯然失色”。

乾隆帝登基后,对雍正朝的严厉政策做了适当调整,试图“宽严相济”。与康熙帝对西方科技的求学探究不同,乾隆帝允许传教士在内廷供奉,主要是为了满足“奇器淫巧”的个人赏玩。

乾隆帝迷恋西洋技艺的艺术魅力,信用郎世宁、王致诚等传教士,创作了大量西洋宫廷画。他又令蒋友仁设计和监造圆明园大水法,将西洋宫廷建筑与园林艺术引入中国。但乾隆帝的兴趣点主要在于新奇的欧洲艺术,并不屑于系统的西方科学知识。乾隆帝登基后尊崇喇嘛教,将其父皇的潜邸雍和宫改为喇嘛庙,在《御制喇嘛说》中大力强调“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或基于信仰方面的因素,乾隆帝对天主教的“西洋”教义缺乏好感,对宫中作为“御用技师”的传教士也不真正尊重。综观乾隆一朝,虽仍试图在科学上有所作为,编纂有《历象考成后编》、《仪象考成》等科技成果,《四库全书》中也收入了17名欧洲传教士所著的29部“西学”著作;在实测新疆、西藏等地基础上完成的《乾隆十三排图》,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亚洲大陆全图;但此时的整个学界的学风已悄然发生转移,考订、整理中国古籍的“乾嘉学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引入“西学”的广度和深度远不能与康熙时代相提并论。可见,第一次“西学东渐”浪潮,其实已在中华大地上迅速衰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梁启超认为,雍正以后,“中国学界接近欧化的机会从此错过,一搁便搁了二百年”。其间的因缘际会,颇值得后人深思。

标签: 西学东渐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是怎么丢掉云南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在东南半岛北部存在一些册封的土司,后来将之统称为“三宣六慰”。这些土司名义上接受明朝的册封,但是实际上明朝并未派遣一兵一卒、一官一职到这里,因此明朝在这里的控制十分薄弱。也因为如此,在缅甸东吁王朝建立之后,这些土司就纷纷投降于缅甸,从而使得西南地区的疆界线大为缩减。一,三宣六慰的来源:元朝

  • 三国时期吴国孙亮为啥斗不过权臣孙綝?具体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孙亮,历史解密

    孙亮,字子明,三国英豪孙权的幼子。孙亮早先没机会继承皇位,但由于大哥孙登、二哥孙虑早逝,三哥孙和被废,四哥孙霸自尽,五哥孙奋、六哥孙休均为庶出,加上老父爱幼子,故孙亮有幸被立为太子。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四月,孙权驾崩,孙亮即位,为东吴第二任皇帝。孙亮十岁登基,此后四年,朝政相继被辅臣诸葛恪、孙峻

  • 秦国一直被魏国压制,后来是怎么翻身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当年分家后,魏国虽然顶着三晋老大的位置,实际上处境很尴尬。论粮食人口,地缘环境,它不如赵国。好好的一个国家被韩国给切分得无法形成一个整体;论富庶程度,它不如韩国。再加上周边秦国、楚国这么一些强敌,说实话很危险。当时第一代国君魏文侯有感魏国环境恶劣,励精图治,任用李悝变法,此外乐羊、翟璜,一将一相,个

  • 汉朝强大到什么地步 这个国家最强的精锐被视为弱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贵霜帝国,历史解密

    古代欧亚大陆上曾经有过四大帝国的讲法,毫无疑问大汉帝国位列前茅。而曾经波斯帝国的继任者帕提亚王国也被我们称为安息的西亚帝国,也是古伊朗最强盛时期,与罗马帝国多次交战不落下风,做为西亚的霸主得知大汉朝一位使者途径此地之后。做为与大汉齐名的帝国不能丢份啊,就紧急集合自己最强大的部队做为仪仗队来让大汉使者

  • 霍去病征战未尝一败,却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霍去病,西汉,历史解密

    大汉帝国,名将如云,英才辈出,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将领无疑是冠军侯霍去病。公元前140年,霍去病出生于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名将卫青的外甥。和卫青一样,霍去病出身低微,父亲霍仲孺只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县吏,母亲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府的奴婢,幼年被父亲抛弃,因私生子身份受尽冷眼,直到姨母卫子夫入宫成为皇后,其身

  • 在宋朝牛有多宝贵?弄伤它可能性命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农民起义,宋朝,历史解密

    对于宋代,很多人多半会有牛肉的记忆。一方面,受《水浒传》等古典小说的影响,英雄们下馆子上二斤牛肉、大碗喝酒等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在流传于民间的宋代案件里,尤其是包拯智破割牛舌案,让人记忆犹新。这就给我们矛盾的一面,英雄们下馆子是吃牛肉的,而私宰耕牛,即便是割去一条牛舌,也是要认罪伏法的。众所

  • 作为杨贵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儿子,李瑁最后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一个男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己的妻子成了自己的母后,而自己却从丈夫的角色转瞬变成了儿子。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寿王李瑁便是这样一个悲催的男人。曾经与自己同处一室,相敬如宾,共同生活了五年的妻子却转眼睡在了自己父亲的身边。以后自己见到这个曾经的妻子还要行后辈对长辈的大礼,还要亲眼看着这对昔日的公公和儿媳有说

  • 北匈奴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西迁四站后都建立了什么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匈奴,欧洲,历史解密

    曾与汉朝为敌的北匈奴,后来建立了匈奴帝国,令欧洲人颤抖根据史料记载,匈奴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公元1世纪(东汉时期),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大损耗了匈奴的元气。至西汉后期时,匈奴发生了分裂,南匈奴归顺了汉朝,而北匈奴则拒不归顺,经常发起战争,导致民不聊生。至汉

  • 清朝奇怪的侍寝规则是怎么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所以清朝的祖先就立下规矩房事也是必须有节制的不能过度,否则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岂不是又没了。清朝那时候有专门的机构管理这个的,也叫敬房事,一般来说主要的职责就是皇上如果有意向了就帮皇上选好一些妃子,然后交给皇上去选,这个过程就叫做翻牌子,翻到那个妃子今天就是那个妃子侍寝,当然除了帮助皇上选妃子,就是帮

  • 朱元璋杀功臣,朱标挖苦12字气得朱元璋拿凳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标,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想必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他从一个乞丐成长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中的艰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才早早将自己的长子朱标立为太子,并且派著名学士宋濂作为他的导师。在朱元璋的精心培养之下,朱标成年之后颇有明君的风度,并且说话和谈吐都很有见地,并且朱元璋几次离开南京让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