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是怎么丢掉云南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

明朝是怎么丢掉云南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00 更新时间:2023/12/5 22:45:43

明朝时期,在东南半岛北部存在一些册封的土司,后来将之统称为“三宣六慰”。这些土司名义上接受明朝的册封,但是实际上明朝并未派遣一兵一卒、一官一职到这里,因此明朝在这里的控制十分薄弱。也因为如此,在缅甸东吁朝建立之后,这些土司就纷纷投降于缅甸,从而使得西南地区的疆界线大为缩减。

一,三宣六慰的来源:元朝的征伐

“三宣六慰”的来源,要追溯到元朝。元朝建立后,在云贵地区推行了土司制度,并且驻扎军队,设置路府州县,实行了“土流并治”。而当时的中南半岛,存在着越南陈朝、缅甸蒲甘王朝、泰国素可泰王朝、柬埔寨吴哥王朝、老挝澜沧王朝、占城等国家。元朝不断对这些王朝发动了远征,由于蒙古军队不擅长在热带山地作战,因而这些战争大多都是以元朝失败结束。不过,战争后,这些国家都选择臣服于元朝来换取和平,成为了元朝的藩属国。

不过,其中的缅甸则相对特殊。1277年,缅甸蒲甘王朝对金齿的长官臣服于元朝的行为不满,发兵进攻金齿。于是元朝立即发兵38000人进攻缅甸,缅甸大败,元军直到江头城才撤回。元军撤回后,缅甸继续发动进攻金齿。1280年,元朝第二次出兵缅甸,一直打到了太公城(德冈),缅甸国王惊恐不已,赶紧元朝投降。正当此时,缅甸发生了内乱,蒲甘王朝陷入四分五裂,这些分裂的势力有的投降于元朝,有的俯首于暹罗(泰国)。此后,元朝在缅甸曼设置了邦牙、云远、蒙光、木邦、蒙憐、蒙莱、通西、孟併、孟广等土司,归云南行省管辖,这是在东南亚第一次设置土司。

蒲甘王朝除了缅甸以外,元朝设置的土司还分布在老挝和泰国北部地区。早在两时期,今天老挝、泰国北部的猛老、兰那就属于景咙的一部分,而景咙又是大理的附属。蒙元灭大理后,在景咙设立彻里(车里)路军民总管府。但是此时猛老、兰那已经从景咙分离了出去,于是元朝在猛老设立蒙庆宣慰司,在兰那设立八百宣慰司,后来又合并为八百等处宣慰司。1338年,又在老挝设立老告军民总管府。元朝设置的这些土司,主要是泰族(在中国称为傣族,在缅甸称为掸族)聚居区,他们语言相通,化相同,地域相连。到如今,缅甸的这些地区依然叫做“掸邦”。

二,明朝对东南亚土司的重新册封

明朝建立后,继承了元朝对东南亚土司的册封,并且根据其势力的变化做出了一些调整。明朝初期,朱元璋曾在1382年设置孟养、木邦、缅甸三府,到了永乐年间分别改设为孟养宜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又册封缅甸南部的孟人 、 克伦人、掸人聚居地为大古剌宣慰司和底马撒宣慰司,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又大古剌之地设底兀剌宣慰司。从此,明朝在东南亚就册封了孟养、木邦、缅甸、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六个宣慰司。除了六个宣慰司之外,这里还有一些小土司,如永乐三年册封的孟艮御夷府;成化二十年(1484年),分木邦西部地置孟密安抚司等。

在泰国和老挝北部,明朝同样继承了元朝在此的册封。洪武十六年(1383年),“麓川、缅甸、车里、老挝、八百皆内附,准为宣慰司”。永乐二年(1404)年,老挝内附,永乐帝册封为老挝宣慰司。

在永乐时期开始,缅甸南部的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三个宣慰司被孟人建立勃固王朝控制,从此和明朝失去了联系。因此,到了宣德年间,在中南半岛存在的宣慰司只有6个,并称为了“六慰”,名义上隶属于云南省的“外夷”地区。在宣德年间,明朝灭麓川二宣慰司,将之分为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并称为“三宣”,属于云南省的“内属”地区。而“三宣六慰”也就成为了云南土司的总称。

三,东南亚土司的脱离

和元朝的有军事势力深入东南亚不同,明朝并未曾向中南半岛的土司地区派遣一官一职和一兵一卒,仅仅停留在了册封的层面。因此,明朝对该地区的土司控的控制力是远远不及云贵内部的土司的。在经济上,东南亚土司并没有向明朝缴纳税收的任务,而双方则以“朝贡”的贸易方式联系。终明朝一带,老挝宣慰司对明朝朝贡了30次,而缅甸宣慰司方面则只有5次。这些土司向明朝“进贡”驯象、象牙、犀角、香料、金银器等,主要是归明朝皇帝享用,而明朝则在“薄来厚往”的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回赐”。然而在民间贸易方面,明朝就严格进行了限制,甚至禁止。这也使得东南亚的土司和云贵经济难以融合起来。

东南土司的建立,主要主要在于元朝的征伐和缅甸、泰国的分裂提供了机会。到了明朝,没有军事力量深入东南亚,那么对这些土司的控制就显得很薄弱。一旦缅甸和泰国等国走向了统一,那么这些土司的沦陷也就成为了必然。在明朝初期,在缅甸形成了南北朝,其南部为勃固王朝,其北部为阿瓦王朝,两大王朝相互混战,长达四十年。当时的缅甸除了这两大王朝之外,还有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国,他们有些名义上接受明朝的册封,但是实际上是缅甸诸侯之一。

1531年,东吁王朝建立,并很快消灭了勃固王朝和中南部的各大割据势力,走上了统一缅甸的道路。1551年,东吁王朝又灭阿瓦王朝,至此,缅甸再一次宣告统一。1556--1557年,东吁王朝又攻克翁榜、孟密、孟拱、孟养、孟乃、良瑞、耀绍、孟别等地,当地掸人纷纷归顺。到了1581年,东吁王朝的属国多达51个。此后,东吁王朝不断向明朝的“外野”宣慰司进攻,明朝也派军来战,双方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606年,最终缅甸占据了木邦,标志着云南的“外野”土司全部沦陷。

标签: 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吴国孙亮为啥斗不过权臣孙綝?具体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孙亮,历史解密

    孙亮,字子明,三国英豪孙权的幼子。孙亮早先没机会继承皇位,但由于大哥孙登、二哥孙虑早逝,三哥孙和被废,四哥孙霸自尽,五哥孙奋、六哥孙休均为庶出,加上老父爱幼子,故孙亮有幸被立为太子。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四月,孙权驾崩,孙亮即位,为东吴第二任皇帝。孙亮十岁登基,此后四年,朝政相继被辅臣诸葛恪、孙峻

  • 秦国一直被魏国压制,后来是怎么翻身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当年分家后,魏国虽然顶着三晋老大的位置,实际上处境很尴尬。论粮食人口,地缘环境,它不如赵国。好好的一个国家被韩国给切分得无法形成一个整体;论富庶程度,它不如韩国。再加上周边秦国、楚国这么一些强敌,说实话很危险。当时第一代国君魏文侯有感魏国环境恶劣,励精图治,任用李悝变法,此外乐羊、翟璜,一将一相,个

  • 汉朝强大到什么地步 这个国家最强的精锐被视为弱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贵霜帝国,历史解密

    古代欧亚大陆上曾经有过四大帝国的讲法,毫无疑问大汉帝国位列前茅。而曾经波斯帝国的继任者帕提亚王国也被我们称为安息的西亚帝国,也是古伊朗最强盛时期,与罗马帝国多次交战不落下风,做为西亚的霸主得知大汉朝一位使者途径此地之后。做为与大汉齐名的帝国不能丢份啊,就紧急集合自己最强大的部队做为仪仗队来让大汉使者

  • 霍去病征战未尝一败,却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霍去病,西汉,历史解密

    大汉帝国,名将如云,英才辈出,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将领无疑是冠军侯霍去病。公元前140年,霍去病出生于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名将卫青的外甥。和卫青一样,霍去病出身低微,父亲霍仲孺只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县吏,母亲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府的奴婢,幼年被父亲抛弃,因私生子身份受尽冷眼,直到姨母卫子夫入宫成为皇后,其身

  • 在宋朝牛有多宝贵?弄伤它可能性命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农民起义,宋朝,历史解密

    对于宋代,很多人多半会有牛肉的记忆。一方面,受《水浒传》等古典小说的影响,英雄们下馆子上二斤牛肉、大碗喝酒等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在流传于民间的宋代案件里,尤其是包拯智破割牛舌案,让人记忆犹新。这就给我们矛盾的一面,英雄们下馆子是吃牛肉的,而私宰耕牛,即便是割去一条牛舌,也是要认罪伏法的。众所

  • 作为杨贵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儿子,李瑁最后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一个男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己的妻子成了自己的母后,而自己却从丈夫的角色转瞬变成了儿子。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寿王李瑁便是这样一个悲催的男人。曾经与自己同处一室,相敬如宾,共同生活了五年的妻子却转眼睡在了自己父亲的身边。以后自己见到这个曾经的妻子还要行后辈对长辈的大礼,还要亲眼看着这对昔日的公公和儿媳有说

  • 北匈奴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西迁四站后都建立了什么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匈奴,欧洲,历史解密

    曾与汉朝为敌的北匈奴,后来建立了匈奴帝国,令欧洲人颤抖根据史料记载,匈奴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公元1世纪(东汉时期),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大损耗了匈奴的元气。至西汉后期时,匈奴发生了分裂,南匈奴归顺了汉朝,而北匈奴则拒不归顺,经常发起战争,导致民不聊生。至汉

  • 清朝奇怪的侍寝规则是怎么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所以清朝的祖先就立下规矩房事也是必须有节制的不能过度,否则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岂不是又没了。清朝那时候有专门的机构管理这个的,也叫敬房事,一般来说主要的职责就是皇上如果有意向了就帮皇上选好一些妃子,然后交给皇上去选,这个过程就叫做翻牌子,翻到那个妃子今天就是那个妃子侍寝,当然除了帮助皇上选妃子,就是帮

  • 朱元璋杀功臣,朱标挖苦12字气得朱元璋拿凳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标,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想必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他从一个乞丐成长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中的艰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才早早将自己的长子朱标立为太子,并且派著名学士宋濂作为他的导师。在朱元璋的精心培养之下,朱标成年之后颇有明君的风度,并且说话和谈吐都很有见地,并且朱元璋几次离开南京让朱

  • 易服令简介 服饰鉴别和推行状况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末清初,易服令,历史解密

    易服令是明末清初时期满清颁布的一项法令,和剃发令同步,统称为剃发易服。满清政府在入关前后颁布了一系列"薙发易服"政策,强迫汉人改变其发式、衣着,强制性地改变汉人固有的风俗习惯和民族观念。对于这一政策的施行,清廷固有其多方面的原因考虑,但为了满足其利益,却使广大汉族人民饱受文化习俗的民族压迫,从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