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西游记》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来说,无疑的,孙悟空是最光辉的形象,他是这部小说真正的主人公。
“大闹天宫”是他个人的英雄传记,“西天取经”是他建功立业的一部历史。作者在小说一开始便宣告他不平凡的诞生。他学会七十二般变化,有无穷的本领。他闹了龙宫,向海龙王强要兵器,又闹了冥司,把生死簿上猴类的名字一笔全勾。当他发现“弼马温”的封号是个骗局,便心头火起,打出南天门,并且干脆坚起“齐天大圣”的旗帜。后来玉帝给他盖了“齐天大圣府”,他却每日云游四海,到处交朋结义。蟠桃盛会没有请他,使他睁开眼睛看到了神的谲诈,索性反了出去。天兵天将,拿他不住。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他投进老君的八卦炉中,却只炼得他火眼金睛,趁老君开炉取丹,纵身而出。这是一个彻底的反抗者的形象,他深身是胆,敢于向天宫的阶级统治者挑战。它显然在容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反抗思想和革命情绪。
值得惋惜的是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看来作者是有意识地以五百年的漫长时间来作为分水岭,使得情节转入另外一个具有不同主题思想的故事。孙悟空被取名为孙行者,他不再是一个叛逆的英雄。作者给这个人物又赋予了新的意义。他正直,勇敢,机智,顽强,善于和各式各祥的妖魔作斗争。在西天路上,唐僧离了他寸步难行。猎八戒和沙和尚只是他的战斗助手。如果说在大闹天宫时,作者主要是突出他的勇敢,那么,在西天取经时,作者更多地表现了他的机智。他善于识破妖魔的一切伪装,千方百计找到他们的弱点或来历,
想出制服的对策,对付最厉害的敌人,他有一个巧妙的办法,钻进对方的肚子里去,使其无能为力,俯首就缚。他有那一股韧劲,进入巢穴,纠缠到底,不达目的,决不休止。在困难的时候乐观,情绪饱满,从不像唐僧那样涕泪交流,也不像猪入戒那样爱说丧气话。后来,他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作者正是准确地抓住了他善于斗争的特点。他身上集中反映了许多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这一切又被理想化,所以他成为人民所喜爱的英雄形象。